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养鳝大王”刘红旗的黄鳝致富经

2023-01-18创业故事55

在湖南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东洲乡春晓村,有一位黄鳝养殖大王刘红旗,6年来,他凭着对黄鳝的了解,通过不断摸索,发展网箱养殖黄鳝,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6月21日,笔者在西湖管理区春晓黄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力兵的陪同下,慕名拜访了这位“养鳝大王”。走进他的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网箱,交织成一片充满生机的水上世界。邓力兵指着一位正在查看黄鳝长势的师傅对笔者说:“他就是咱合作社的养鳝"土专家"刘红旗。”

现年51岁的刘红旗,全家6口人,过去他只会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种植棉花和水稻维持生计,忙活一年,年底算账还是一个“贫”字。2005年刘红旗离家到外打工,年底回家,家中境况依旧,他心急如焚,心想如果死守几亩水田种植水稻,不要说是致富,就是填饱肚子都很难。要想改变现状,只有寻找新的出路。

2006年3月,区里为鼓励农户发展水产养殖,专门举办了黄鳝养殖培训班。刘红旗参加了培训,在学习中他发现网箱养鳝的效益十分可观。回来后,他想到了自家屋后的一个废塘。种田不能及时灌水,种庄稼常期遭受水浸。何不把它开挖养鳝呢?说干就干,他投资2万余元,开挖废塘,并购进黄鳝幼苗,共养殖网箱黄鳝110口。由于缺乏技术,又加上管理不善,当年养殖黄鳝不仅没有挣钱,还亏了1万多元。但他并不死心,2007年,他一有时间就到周边网箱养鳝发达地区学习养鳝技术,到区农经局请专家指点。为了掌握技术数据,他常常半夜三更起床观察黄鳝生活习性,测水质变化,逐步摸索出适应本地特点的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同样的投资这年喂养的110口网箱黄鳝获纯利2万余元。

初试的成功,使刘红旗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但他更懂得,要想更上一层楼,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向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他先是订阅了《农家致富导刊》、《湖南农业》等报刊杂志,还先后到湖北公安、益阳、沅江等地学习。通过学习实践、探索,他基本掌握了黄鳝的种苗选购、运输、放种、训食、病害防治等一整套网箱养鳝技术。

2008年,他投入了12万余元购进了3000公斤幼苗共300多口网箱,换了一个面积大、池底淤泥少、水源充足、注水和排水方便的池塘。选苗时只选健康的、体型匀称的、体表光滑的苗种,并把幼苗投放时间选在了5月,保持了湖里的最佳水温。经过努力,当年的产量提高了3倍多,共产出了9000余公斤黄鳝,不少养殖户前来学习他的经验。

随后,刘红旗又学会了套养鲢鱼、鲤鱼、鲫鱼、草鱼等鱼种。这样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让鱼吃掉一些不必要的杂草,起到净化作用。“要提高产量,技术非常关键,主要是抓好苗种、水质、防病、品牌四大要素。只有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才能增加效益。”刘红旗得意地说。

这些年来,已掌握了全套技术的刘红旗,每年都喂养300多口网箱的黄鳝,纯利润在12万元以上。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已有60多位农户涉足养鳝业,发展黄鳝网箱养殖2万多口。

临走时,他笑着对笔者说:“今年我又增加了黄鳝网箱百余口,准备大干一场。养殖目标重点在饲料投喂技术、套养技术上下功夫,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使网箱养鳝获得更高的效益,更好地引领村民致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119.html

““养鳝大王”刘红旗的黄鳝致富经” 的相关文章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又到一年螃蟹季,2020年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将于9月21日举行,这些天清水村蟹韵蟹业专业合作社的顾敏正忙着大闸蟹开捕前最后的准备,既要拓展销售渠道,还得兼顾监测大闸蟹长势,多次乘坐渔船前往养殖基地实地查看。看着眼前这片大闸蟹养殖基地,顾敏坦言创业路走得真不平坦。顾敏出生于1986年,是一个土生土...

95后小伙创业做“另类”汉服遭网暴,成功逆袭收获海外粉丝

95后小伙创业做“另类”汉服遭网暴,成功逆袭收获海外粉丝

“我注定成不了一个商人,只能做一个设计师。”在和陈际州聊天的过程中,他反反复复念叨着这句话。1996年出生的陈际州在20岁的时候从国外辍学回国创业,带着和传统汉服完全不一样的设计理念闯入汉服圈,在淘宝上运营着他的原创汉服设计品牌。在经历了创业过程中该有的和不该有的挫折后,如今陈际州的汉服在淘宝上吸引...

90后大学生高密度全流水养鱼,成活率超90%,3个月收益近20万元

90后大学生高密度全流水养鱼,成活率超90%,3个月收益近20万元

90后贫困家庭大学生放弃高薪,返乡创新发展流水桶养殖模式。“我是家乡走出去的人,学成归来后理应回报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重庆市黔江区的90后小伙杨振,大学毕业后受聘于一家水产养殖公司担任技术指导员,年薪近20万元。今年,杨振毅然放弃高薪职位,回到家乡金洞乡杨家社区,发展高密度全流水养殖黄...

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年收入达8万元

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年收入达8万元

周瑶,是一个90后女大学生。2014年,周瑶从攀枝花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毕业后,她选择了就业。在成都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她主要负责管理该公司成都片区的工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管理一个项目时,她既要准备资料又要负责协助总监管理现场,白天要巡视工地,晚上还要守着混凝土浇筑完...

王秀云:不忘乡情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王秀云:不忘乡情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向劳动者致敬她曾怀揣梦想、寻梦他乡,后来发现,最好还是故乡;她曾南下深圳打工、摆地摊,凭着一股子拼劲儿和勤劳致富的信念,开始返乡创业。一路走来,她经历过打工的辛酸,体验过创业的艰辛,尝试过失败的痛苦,最终铸就辉煌。她创办了众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云之绣手工作坊,她就是大峪乡老地村致富带头人、众乐农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