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2023-01-18创业故事27

户外最高气温已近40℃,可在丹徒区高资街道巫岗村的一排排大型养殖车间里却是温度舒适,没有丝毫燥热感。8月10日,记者来到镇江市欣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800多平方米的大型车间里,安置着几个巨型养殖池,水温则根据鱼的品种和年龄段适时调整。这样的养殖车间共有10多个,每年可产出10多万斤高档成品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公司董事长解旭东是丹徒区首届“十佳农民”。他痴心科技兴渔,历经坎坷百折不挠,最终在工厂化“智能养殖”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仅通过自己的奋斗走上致富路,还情系亲乡,无偿把养殖技术传授大家,带领村民共同走上小康路。

追逐梦想 与“渔”结下不解之缘

今年40岁的解旭东看上去显得比较白,这主要得益于长期在室内从事养殖业的结果。他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对养殖有着浓厚的兴趣,上了中学,对养鱼越来越有兴趣。高考前夕,他的第一志愿就填报了江苏海洋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结果如愿以偿。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与渔业有关,对他这来说,真是梦想成真。

2005年,解旭东进入无锡一家当时国内知名公司,从事水产添加剂销售工作,这让他受益良多。他在工作中进一步了解到,不同鱼类对水质、温度、气候、抗病等都有很大区别。这为解旭东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自己在大学里根本学不到这么专业的知识,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那几年,我收集和整理了大量鱼类养殖的技术资料,还做了许多笔记。”解旭东说,由于工作需要,他走南闯北,与国内许多养殖户建立联系,深刻体会到水产养殖的辛苦与风险,有的养殖户由于一个细小的疏忽,就会造成几十万、几百万的损失。为此,他总是无偿把自己的经验与养殖户们分享,广获好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积累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后,2013年,解旭东放弃原单位每年40多万元的高薪,回到家乡丹徒开始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与村里的其他水产养殖户相比,他养鱼不先挖塘,而是建起一排排大车间。解旭东说,只有工厂化智能养殖,运用科技手段,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陈旧格局,养殖业才能走出创新路,迎来新机遇。

科技养殖 与“鲥”俱进终获成功

“只有高起点,才能打开市场新格局,获得高效益。”解旭东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近几年科技养殖的发展势头迅猛,车间工厂化养殖模式越来越有优势,可这种模式投资更大、风险更高、回报周期更长,眼看着已经花费了1000多万元,依然还未完工的养殖车间,许多乡亲都为解旭东捏了一把汗,可此时的解旭东已经没有了退路。

解旭东养殖的美洲鲥

作为土生土长的镇江人,他对鲥鱼、刀鱼、河豚这“长江三鲜”有着独特的记忆和情怀。近些年来,长江鲥鱼几乎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解旭东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得知,与镇江气候条件比较类似的北美有一种美洲鲥,无论从外形还是肉质都与国内的鲥鱼相似,目前已成功被引进养殖。

正是看准了美洲鲥养殖,解旭东不惜花重金打造了工厂化智能养殖温室车间。他不远万里到美洲鲥原产地,深入产卵区,积极引进了野生种群。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单位,成立了专项课题,攻克美洲鲥选育难关。目前,他的企业已成为江苏地区美洲鲥亲本保有种类最丰富的企业,也是国内少数成功掌握美洲鲥全人工繁殖的企业。

解旭东告诉记者,养殖车间里的每个水池容量达500多立方米,温度、湿度、含氧量、饲料配比、营养调控、疾病防控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智能化处理模式,养殖环境不弱于自然环境,加之鱼的肉质鲜美,广受高档酒店的欢迎,目前省内各地以及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商家纷至沓来,鲥鱼供不应求。仅今年以来,企业繁殖美洲鲥鱼鱼苗达100多万尾,养殖成鱼超10万斤,建立公司加农户的推广示范面积超500多亩,总产值超过5000多万元。

心系乡亲 “鲈”鱼得水共富裕

美洲鲥鱼养殖成功了,这也让解旭东“火”了,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养殖致富能手,可对于解旭东来说,还是感到有点失落,除了少数养殖户有意愿进行美洲鲥养殖外,大多数人对此望而却步。主要原因就是美洲鲥养殖属于高成本、高回报项目,普通养殖户较难承受。为了帮助更多乡亲致富,解旭东没有止步,在美洲鲥养殖走上正轨后,又将目光锁定在加州鲈鱼品种上。

加州鲈鱼学名大口黑鲈,原产美洲,引进我国养殖已有数十年历史。近年来,随着人工繁殖技术和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技术的突破,养殖面积大幅增加,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市场效益良好。但由于镇江地区缺乏大型的育苗基地,养殖户只能从浙江、广东等地购买鱼苗,却经常因为不了解情况而上当受骗。

解旭东利用自己的专业及企业的设施优势,从不同地区购买较好的加州鲈进行养殖,通过比较,考察总结出可靠的鱼苗来源,再联合本地养殖户,抱团采购。这样既保证了鱼苗质量,也节约了养殖户成本,他还无偿传授技术,带动了广大养殖户共同走上富裕路。解旭东常说,未来养殖业前景不可限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科研团队的助力下,一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近年来,解旭东和他的团队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先后承担和参与了江苏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鲥鱼健康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长江翘嘴鳜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等8项农业科技项目,今年他的公司被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江苏省省级良种繁育场”,被江苏省遗传学会授牌“省遗传学会科技服务站”,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建挂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综合实验示范基地”;累计在专业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篇,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125.html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的相关文章

淘特驿站:快递小哥的创业经历

淘特驿站:快递小哥的创业经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避免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更多的挫折,更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也是很多人迷茫的地方。个人创业有几点前提:1. 投资成本不能太高;2. 风险性低;3. 行业有前景有市场,且适合新人小白,上手快,稳定性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创业故事:小王之前是一名快...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大量返乡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并没有选择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主动融入,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参与者。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90后”的佤族女孩娜布拉和娜能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们却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走上产业...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大三女生创业当老板,一年时间让梦想“花开遍地”

大三女生创业当老板,一年时间让梦想“花开遍地”

“莎莎姐,来一束‘清风明月’!”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与教师节,坐落在浙江财经大学生活区桃李苑的“方得日常花艺”共卖出了300多束节日限定花束,200多份伴手花礼,日均营业额超4万。这家花店的店主是叶莎莎——浙江财经大学摄影系一名大三的学生,而“清风明月”“光辉岁月”“书香满门”都是她为节日推出的新品。...

蔚来汽车李斌:山村里的大学生,创新大潮中的创业者

蔚来汽车李斌:山村里的大学生,创新大潮中的创业者

作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是这样开始的:12月1日早上六点多,他从美国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抵达香港,然后驾车途经港珠澳大桥去往珠海,忙到晚上8:15,他又到机场,要赶8:45的飞机,回北京参加12月2日上午的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因为这趟航班晚点半小时,他得空在...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每到草莓上市的时节,老郑每天一大早就会出现在草莓大棚里。“这个棚内温度需要调节”“湿度太大,快通风排湿气”……短短一上午,他已经帮着好几户果农指导草莓种植技术。老郑叫郑治平,1961年出生,早年是一名军人,从绿色军营转业到灞桥区物资综合供应站,赶上企业改制,他成为一名下岗职工。当过兵的老郑不抛弃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