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浙江95后姑娘回家“种稻”,做共富时代的“新农人”

2023-01-18创业故事52

“浙江是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民众最富裕、社会活力最强、社会秩序最优的省份之一,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浙江的城乡发展的均衡性较好;民营企业占主体地位,改革创新的意识较强。这些都是浙江的重要优势。

城乡共富,关键在吸引人才流向农业、农村。眼下,浙江各地都在实施“两进两回”助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村创业,演绎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别样故事。

今天就来聊聊,浙江绍兴回乡创业的95后女大学生——“种稻女孩”朱梦黎的故事。

01“种稻”情怀

朱梦黎,是绍兴市越城区小有名气的新农人。

虽然年纪尚轻,但她从上高中时起,每年暑假都会帮家里人插秧种水稻,她还是家里唯一会开插秧机的“农机手”,“种稻”经验已有10多年,十分丰富。

彼时的朱梦黎年纪虽小,但意识超前,敢于尝试,既大胆又能干。农忙的时候,村里农户缺人手,加上插秧机也不是每户都有,很容易误了插秧的最佳时机。于是,为了给农户们解决燃眉之急,也为了锻炼自己,朱梦黎趁机叫上同学,开上插秧机,同学放秧她插秧,一起插了200亩秧苗,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或许是“第一桶金”的启发,或许是“农二代”的情感使然,也或许是对稻田,对土地爱得深沉,朱梦黎一直对稻田有着特别的情愫。

于是,2018年,大学毕业后在外贸公司干了两年的她决定回到农村。

彼时的她才23岁,同龄人或许大多数更希望在大城市拼搏,而朱梦黎毅然决然,割舍不下的情怀和使命感,让她“回归稻田”创办了绍兴市沃宝农庄有限公司。

02新时代“机器种田”

都说科教兴国、实干兴邦。新时代的年轻人不管干什么都更信赖“科技”,朱梦黎也是创业初期,她便坚持“机器换人”,不仅拓展种植规模,还投入70余万元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全覆盖。

也许从学会用插秧机开始,朱梦黎就察觉到了机器种田的重要性。父辈们往年顶着烈日劳作,却还是会有人手不够的情况出现。机械化种植不仅节省人力,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种稻的效率。

“80厘米高的机器,6个旋翼伸展开来直径可达1.6米,底部还带一个能够携带10公斤水剂药(肥)的储存箱,5组电池轮着用,干起活来能顶好几个壮劳力。”

一千多亩地,以前播种、施药全靠人工。用上无人机后,只需将提前浸泡的稻种灌入种盒,调试好各项参数,人不用下田,通过手柄和手机就能操作,每亩地用时不过几分钟。

这些年,沃宝农庄陆续引进了机械育种、育秧以及用无人机播种、施肥,朱梦黎还自学拿到无人机驾驶证。

眼下浙江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刚过,现代农机、智能育秧等新技术、新产品,是这场“春播”中的重要角色。

“永康市稻香家庭农场,高速插秧机连续用了三、四年,技术比较成熟,耕作效率比较高,一台机器能代替十来个人。

常山县同弓乡同心村某家庭农场,2008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水稻,今年,他总共流转了1100多亩土地,其中700多亩种水田水稻,近400亩种旱地水稻。

温州瑞安一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几台收割机在油菜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分离、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

有记者从浙江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到2025年,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率70%以上,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03壮大产业 打造品牌 造福他人

用机器代替人,让种田变“简单”,使“收获”有销路。

新时代“种蹈人”朱梦黎,其实更像一名“职业农业经理人”,田里什么时间插秧、播种、施肥,什么时候请人和安排收割机车队,大米要销往哪里等,都由她安排。

2019年,朱梦黎在自家的650亩水稻田中选取50亩种植香米和绍兴传统粳米品种——南粳,当年,15吨大米销售一空。

2020年,她又选了近100亩稻田种植“南粳”品种,在没有宣传推广的情况下,不少人上门来买米,种出来的30吨大米供不应求,也为公司增加了10多万元的收入。到现在,种植规模已经扩大至1200亩。

去年1月底,她的“皋埠老农粳”品牌注册成功。把农业做出品牌,这也是浙江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个原因,有产业,有品牌。

近年来,浙江已经打造了54个多品类区域公用品牌,醉忆杭鲜、阿拉宁波、瓯越鲜风、嘉田四季……仅2020年一年,品牌授权企业销售额就超200亿元。

不断攀升的品牌经济,逐渐规范起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体系。“建设区域公用品牌,有助于倒逼地方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借助品牌溢出效应,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参与了浙江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说。作为一种市场竞争战略,区域公用品牌能帮助农产品实现品牌溢价,闯出大市场。

“十四五”期间,浙江还将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助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

因此,新时代的“农民”不仅仅是劳作的人,也许会有更多的选择和出路。

如今朱梦黎的“沃宝农庄”养了1000多只鸡、鸭、鹅,种了橘子树、桃树和柿子树等果树,还打算打算利用45亩农田试行种养结合模式,在水塘里养殖小龙虾。

朱梦黎希望未来和周边农户合作,将产业壮大,进而带动起村子的旅游产业,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134.html

“浙江95后姑娘回家“种稻”,做共富时代的“新农人”” 的相关文章

创业需要知道的16个基本知识

创业需要知道的16个基本知识

创业者一旦决定自主创业,无论从事的是哪个行业,除了有必要的创业资金以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商业知识和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方法,方能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学会并灵活运用以下16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会使自己的创业道路走得更远更顺更轻松。专业的行业技能这个是你创业的...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我能在家门口上班,全靠村里的养鸽带头人钟声亮。”温州平阳县鳌江镇书阁村村民谢春绿说,在养鸽场上班后,她的收入较之前高了很多。谢春绿,以及她口中的钟声亮,他们的致富都跟养鸽有关,而这样的人在温州有不少。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市出栏肉鸽300多万只。在瑞安、平阳、乐清等县(市)已形...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结缘VR行业 创业梦起于创客大街出生于1993年的毕凯斌,虽然故乡威海也是海滨城市,但在青岛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后,他更想留在青岛闯出一片天地。...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创业一年后,邓明星“三兄弟”的榴莲店月销额近100万元,这个成绩超乎了他们此前的预期。邓明星创业的地方,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中部的一个县——长沙县。以往在一线城市才有的消费形态,已经在包括长沙县在内的县城蓬勃发展,不仅助力县城居民实现了更高的生活品质,也让长沙县在新业态的发展中跑在了前列。去...

退役军人胡顶:创业养螃蟹的成功秘诀是“勤奋”

退役军人胡顶:创业养螃蟹的成功秘诀是“勤奋”

“养螃蟹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蟹苗只有在海水里才能孵化,我们这边如果大量养殖,就需要到海边城市去进蟹苗。”近日,记者在联系胡顶时,他正在为明年的螃蟹养殖做准备。从一个门外汉,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磨砺,胡顶已经成为一个螃蟹养殖方面的行家里手。第一次创业,亏空家底胡顶在承包的池塘里劳作。胡顶2004年1...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发传单、端盘子、打扫公厕、小区保安……马上大三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亮,兼职经历十分丰富。在他看来,“男孩子提前吃吃苦,多闯荡、多磨砺,挺好的”。而最让他幸福的工作是“养鹦鹉”——从2010年开始,他随叔叔开始接触鹦鹉,已经有12年。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忙到晚上11点,喂鸟、驯鸟、治疗、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