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恩阳男子返乡创业带动民富 举丝微之力筑优人生梦

2023-01-18创业故事40

暮春微雨,竟有些寒意,但丝毫不影响万物抽枝吐芽,筋茁叶盛。四十岁的林强,迎着细雨先是在吊瓜地里加肥,又去芦笋园里侍弄着,看着这些在雨中争先成长的“宝贝”,林强不禁喜上心头。

回乡创业

千里黄云,游子已还

2001年7月,揣着计算机及应用大专毕业证的林强,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会,为自己的梦想走上了打拼路。可是刚从学校出来,无工作实际经验,在成都这个广大城市,在专业领域文凭又被嫌弃低了,要不就是工作累、工资低,两个月的求职路,终因高不成低不就而失败。于是他决定变换思路,调整求职岗位,不以专业为求职意向,很快被成都某环卫局聘去做了一名环卫工人。在与纸屑、灰尘、各类废品、脏物等打交道的那些日子,正值青春年华的林强,避免不了白眼、嘲讽、委屈,有时还有莫名的辱骂,对于这些,林强说比起“韩信胯下受辱”,这又算什么呢?慢慢的他也乐在其中,谋在其位了。

这一干就是四年多,因为林强的勤奋踏实和任劳任怨,他得到了重用,做了一名管理员。也就是在这些工作中,他发现了商机,辞去工作,自己干起了收废品的业务。在成都干了一年有了经验,有了起色,他决定去北京更广阔的天地。尽管在北京这个地方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梦想,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林强凭自己丰富的行业经验,诚实守信和勤劳肯干的业务风格,很快就站住了脚。几年拼下来,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时光荏苒,十五年多的客居异乡岁月,林强感觉不再迷恋远方,思乡之情涌上心头。2016年8月,正值家乡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林强立即做出决定,处理完北京所有事务,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恩阳区玉山镇舞凤社区 ,开启了他的创业梦。

工作现场

酬勤日月,天与东风

创业艰难何其多,林强是深知这个道理的,但他也不打没准备的仗。回到家乡后,林强根据回乡创业项目规划,2016年9月成立了巴中市恩阳区农家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定以姜黄、丹参、吊瓜、石菖蒲以及水稻、、芦笋、脆红李、魔芋等的种植、制作、销售。

作为一个农村娃,种植常规农产品是不在话下,可在新型的土地种植产品项目里,对于林强来说几乎是门外汉,这不,两年下来自我摸索种植的脆红李、姜黄、丹参等产品因品相差、产量低就让他在创业初端栽了跟头,一下就亏了一百多万。失败丧失发言权,这个规律在林强这里也不例外,亲戚朋友劝他放弃,邻居村民笑话他,合作社的一些股东指责他,并要求退出。而林强这时居然也想过,趁亏得还不大,结束创业,减少更大的损失。可是当年迈的父母不但鼓励他再拼搏,还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

男人一定要在失败中学会站起来!在调整一段日子后,林强振作精神,去成都、广元、南充等地学技术、取经验,为坚定投资信心、增强投资能力、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经营水平。恩阳区政府组织的芦笋专业种植的各种阶段的培训会、药材种植相关的培训会,林强都要去参加学习,这样的培训会不下30场,从而坚定了林强坚持下去的决心。从芦笋种苗的培植,土壤成分的配置,栽种的间距,浇水的水量,杀虫的时间段,倒苗位置,各种药材的种植时间、如何培苗、中途如何下枝、施肥等等技术的学习,他都乐此不疲。

除了在组织培训上的认真学习外,林强还在网上订购了大量的相关种植书籍反复研究、实践;还通过网上成功人士的视频学习,积蓄了丰富的芦笋、药材、水稻等种植经验。通过系统的技能学习和经营管理知识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境界,树立了现代农业的理念,种植实行机械化、浇水实行机械化。

2019年,他将承包土地面积扩大到350亩,水田面积100亩,魔芋种植40亩,水稻种植60亩。在2020年底按芦笋种植标准搭建大棚15个,建烘干房1个,承担了恩阳区25万苗的芦笋种苗的任务培植,实现收入是20多万元;种植姜黄、丹参、石菖蒲等近150亩,药材销售额30多万元。2021年承担恩阳区10000公斤的芦笋对外输出任务,通过自建的烘干房水稻60多万斤的对外输出,总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为解决村里的撂荒地,2021年底到2022年3月引进吊瓜种植,面积达200余亩。

种植现场

同济方寸,共饮澈泉

“不善合作,一败涂地;齐心协力,共享成功。”无论是过去打工,还是现在的创业,林强深释这样的道理。他不忘曾经与他共历创业之苦的人,不忘父老乡亲的信任,带领群众一起致富也是他创业的初心。他带头成立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动作模式,如今已有近40户农户加入,根据合作项目和投入,享受到了不同额度的分红。

为农户增加另一笔收入就是在公司的务工,在用工高峰时期,需要40余人的劳动力,根据不同工作,每人每天70元到150元,年人均收入20000元到40000元,这对于那些想在家照顾老人,护送孩子读书的农户来说,一举多得,也正应验了“远跑不如近爬坡”的俗语。

为当好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林强为公司更高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在半年内建成一条年产万斤的药材深加工生产线,解决当地农户社员药材的销售,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打造恩阳区地道农副产品山货品牌,统筹当地特色山货农副产品资源,构建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农户足不出户的销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154.html

“恩阳男子返乡创业带动民富 举丝微之力筑优人生梦”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创业卖自制糖葫芦一周:体验到了赚钱不易

大学生创业卖自制糖葫芦一周:体验到了赚钱不易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杜光然云南昆明几名大学生课后进行了一周的创业活动,尝试卖糖葫芦赚钱。10月17日下午,当事同学介绍称,有过失败也想过放弃,到后面糖葫芦卖得不错,100多串40多分钟就卖完了。据都市时报报道,10月11日,昆明一所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每个组有100元启动资金,限定一周的时间赚钱,其...

90后创业大学生杜浩宇:一口气参加27个创业比赛

90后创业大学生杜浩宇:一口气参加27个创业比赛

“西安、株洲、广州、顺德、重庆、西安、天津、株洲、顺德,说完了!”杜浩宇一口气报出一串地名后,在电话里发出爽朗的笑,“过两天再回西安,30号回学校报到。”1993年出生的杜浩宇是湖南株洲人,在西安美术学院学习设计,开学就升大四了。 他的声音听起来成熟老练,极少有“学生气”。杜浩宇在地图上画出了这条路...

大学生返乡创业,六盘水版“乡村振兴合伙人”

大学生返乡创业,六盘水版“乡村振兴合伙人”

“子承父业”,青年合伙人回到农村,开启茶园发展新模式,探索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带动茶企复苏,帮助村民致富增收。2017年底,从青岛一家证券公司辞职后,范洪精回到老家贵州六盘水保基乡冷风村,开始尝试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这个36岁的年轻人是当地的苗族小伙,从小在村里都是学业上的佼佼者。2009年从武汉...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裴颢,桐乡市工商联副主席,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后均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裴颢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投行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不久他就离开金融行业,入职哈佛产业转化研究院,从事...

河南小伙扎创业养对虾,3年时间成就咸宁“虾王”

河南小伙扎创业养对虾,3年时间成就咸宁“虾王”

盛夏的向阳湖畔满目葱翠,荷叶飘香。位于咸安区向阳湖镇斩关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更是一派鱼虾肥美的丰收景象。7月18日,记者来到对虾养殖基地时,只见60余口鱼塘整齐镶嵌在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基地负责人杨巍正在指导工人补放虾苗。杨巍说,头天晚上,这里刚刚卖出3000余斤对虾。从6月底到7月中旬,基地...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刘志鹏身份: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他的故事“95”后回乡养殖小龙虾 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刘志鹏是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长沙市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示范培育班学员,乔口商会工商联执委,乔口田心坪村扶贫产业指导员,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2021年,他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