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2023-01-18创业故事53

15岁去英国留学、24岁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校园毕业,缙云90后朱姜蓓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养鹦鹉。经过7年多的摸索实践,她创办的“千鹦鸟舍”,从当初只有一个人变成了几十名员工的团队,她致力打造的首个以鹦鹉为主题的大型花鸟乐园也正式进入了营业倒计时阶段。

留学归来在家乡创业

朱姜蓓是缙云壶镇人,拥有不凡的求学经历,却“归隐”家乡养鹦鹉,只因一个小生命的闯入,改变了她的人生轨道。

“养了彼得·潘以后,我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朱姜蓓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对鹦鹉十分感兴趣,所以会经常看一些关于鹦鹉的报刊杂志。从这些内容中,她知道了鹦鹉其实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朱姜蓓饲养的彼得·潘是一只混血葵花鹦鹉,聪明又亲人。“在我难过的时候,彼得·潘会跳舞哄我开心,陪我度过了人生非常迷茫的低谷期。”

2016年,朱姜蓓归国,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家族企业工作,但她始终觉得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是彼得·潘带来的陪伴,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思考。”朱姜蓓说,她想建立一个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鹦鹉饲养、观赏、研究、繁育为主题的生态博览乐园,让更多的人认识鹦鹉、了解鹦鹉。于是,她在家乡缙云开办了第一家鹦鹉繁殖场——“千鹦鸟舍”。

朱姜蓓回忆,鹦鹉的孵化条件比较苛刻,而自己育鸟经验不足,受种鸟质量、孵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繁殖初期,鹦鹉雏鸟的破壳率不高。而建造一座鹦鹉主题乐园,育雏所遇到的困难还只是一小部分。因为“千鹦鸟舍”坐落仙都景区,对于项目审批有各项严苛的标准,项目流程和设计断断续续耗时了7年,但这些困难都没能击退朱姜蓓的创业热情,“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坚定的人,想做的事情我一定会努力做到。”

深山中积聚了多个海归

“别看我们这个鸟舍建在大山里,但我们团队可是聚集了四个海归呢!”朱姜蓓说,公司的员工基本都是年轻人,还有几个是研究生。

如今的“千鹦鸟舍”,从当初只有朱姜蓓一个人变成有专业饲养员、育雏师、驯鸟师、异宠兽医等多个工种的几十人,分别进行养育幼鸟、人工干预濒死雏鸟、鹦鹉驯飞、鹦鹉喂食、鸟类科研,野生动物救助等工作。现在鹦鹉繁殖的存活率越来越高,那些曾经让朱姜蓓及其团队“抓狂”的繁育难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在专注鹦鹉繁殖的同时,朱姜蓓团队也积极探索电商销售渠道,千鹦鸟舍在天猫旗舰店售卖的鹦鹉种子粮、鹦鹉玩具、消毒剂等商品,在平台上收获了很多顾客的好评。“其实现在还有比较有压力的,但是通过网络平台收到不少‘鸟友’们的鼓励,这对我们团队来说意义重大。”朱姜蓓说,经营鸟舍以来,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是这些朋友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而“千鹦鸟舍”最受大家瞩目的鹦鹉保育基地的项目建设,在多方努力下,距离建成开始进入倒计时。朱姜蓓介绍,整个基地占地1800多平方,现有鹦鹉300多只,涵盖品种四五十种,还包括很多在国内乃至全球现存数量很少的珍稀品种,预计在2023年元旦时正式对外开放。

“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国内最大的集科研、科普、观赏于一体的鹦鹉主题花鸟乐园,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摄影和珍禽爱好者齐聚仙都,实地感受仙都的‘静’与鹦鹉主题公园的‘动’,真切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朱姜蓓表示会一直坚持下去。

乡村因青年而活,城市因青年而兴,以青春之名共筑青年发展型城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244.html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的相关文章

40岁开始创业做小本生意,一天收入高达1000元

40岁开始创业做小本生意,一天收入高达1000元

40岁的石旺军,很早就在沙市打工,但生活一直不是很好,2003年来武汉,开始小本创业卖烤苕。石旺军将自己的摊位选在了从公交车站到公园大门必经的路上,这是卖苕的“黄金地带”。每天早上5点多,石旺军就要起床。他要将30多个蜂窝煤捣碎加水,搅拌成糊状。这就是烤出美味红苕的关键。然后引燃几个蜂窝煤放在炉子底...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大量返乡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并没有选择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主动融入,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参与者。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90后”的佤族女孩娜布拉和娜能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们却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走上产业...

徐进:大学生回乡创业“蜂”生水起

徐进:大学生回乡创业“蜂”生水起

眼下正是割蜜的最佳时期,走进开化县思远家庭农场,只见主人徐进正在割蜂蜜。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蜂桶,割了一块原蜜给我们品尝。轻咬一口,满口香甜。这位动作娴熟的年轻蜂农,如果不是亲眼相见,很难想象他是一名大学生。“好环境+好政策”实现创业梦想徐进,33岁,他家老房子就建在一个小山凹里,三面环山。从他爷爷手上...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林振烔,一个善于分析市场行情的人。创业两年,他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步步打开销售市场,更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但就在两年前,林振烔还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就是林振烔的老家。1993年出生的他,从小热爱摄影,不少摄影作品还获得了市里的奖项。照理说,林振烔将来多半是会走上艺术这...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又到一年螃蟹季,2020年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将于9月21日举行,这些天清水村蟹韵蟹业专业合作社的顾敏正忙着大闸蟹开捕前最后的准备,既要拓展销售渠道,还得兼顾监测大闸蟹长势,多次乘坐渔船前往养殖基地实地查看。看着眼前这片大闸蟹养殖基地,顾敏坦言创业路走得真不平坦。顾敏出生于1986年,是一个土生土...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岗位,扎根土地,成为“农人”。他们投身科研,服务“三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带动村民富裕起来。在漯河舞阳北舞渡镇杜庄村,吕伟增就是如此,博士毕业的他,扎根农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变革性地改种莲藕,带动周边村子莲藕种植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