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十七岁女孩创业三年 用汉服传承传统文化

2023-01-18创业故事44

“汉服于我而言,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因为我开了这个汉服店卖汉服,更多的是我对汉服的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刘童童今年17岁,却是已经创业三年的“小老板”。14岁时,她便成立了一家自制汉服的网店“福禄堂”,17岁的她和汉服事业逐渐走向了成熟,她在安庆市成立了汉服工作室,并在广东省深圳市注册了公司。

创业三年来,刘童童对汉服文化的推广从未间断,因为对她来说,汉服已经不仅仅是一份事业,而是早已深深融入到她生活中的一种牵挂与羁绊,成为她人生中的一部分。

初遇:与汉服的第一次美丽邂逅

2010年,刘童童偶然在网上看到关于汉服的推广,当时年仅10岁的她深深地被这散发这民族光芒的服装吸引了,她开始在网上查找关于汉服的知识及汉服文化的种种资料。这是她与汉服的第一次邂逅,在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激发了她对汉服无尽的喜爱。

后来,刘童童看到了一张我国56个民族的合照,合照中每个民族的人都穿着民族服装,而汉族人则穿着一件简单的T恤,“当时,我在想汉族人对属于自己民族的服装文化越来越淡薄了。然后,我就想去追根溯源,去推广属于我们汉族自己的民族衣裳。我了解了一些关于汉服制作的工序,我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越来越熟悉了汉服文化”。

“我是从贴吧入手去深入了解了汉服的,从汉服的版型、材质,一步一步地去接触汉服”。刘童童说,因为喜欢汉服,让她在“汉服”贴吧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看着朋友们在贴吧里分享了自己穿汉服的照片,刘童童越发地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汉服。

对于当时的刘童童来说,根本负担不起汉服的价格,这个时候,她突然冒出了自己制作汉服的念头,“我更深入地去学习了关于汉服的质感、材质之类的知识,依照着我对汉服的理解,完成了一套汉服的制作”。这一次成功的“自力更生”,让她无比激动,创业的种子在那时悄悄地在她心里发了芽。

2013年,经过多次制作汉服,刘童童在这方面上积累了很多经验。14岁的她在这一年开了一家名叫“福禄堂”的网店,走上了创业这一条坎坷的道路。

创业:从未想过放弃这个“小骄傲”

“支撑一个网店其实挺不容易的,对于我来说,当时正在读高二,除了要学习,还要处理很多网店的琐事”。刘童童表示,当时,她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工作,包括自己设计汉服、联系厂家制作、拿货签快递单发货、联系客户等,“那时候做事情都要列个清单,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错误”。她谨小慎微地处理着每一件事,除了在选择制作汉服的布料上、绣花上要下很多功夫,还要处理各种应接不暇的“小麻烦”。其中最让她苦恼的就是时不时还会受到网络暴力的攻击,这常常让她感到措手无防。

“对我来说,精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当时我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其中,因为这个影响到了学习成绩,成绩下滑得很严重,我爸其实不是很理解我,特别是在我高三那段时间,他希望我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所幸的是她的妈妈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在她很累的时候给她搭把手,并替她照顾网店的生意,让她有时间去学习。“整个过程特别感谢我妈,从开始到现在她一直在帮我,无怨无悔的,特别感动”。

在创业的过程中,刘童童曾碰到过很多令她崩溃的事情。让她记忆犹新的一次是由于服装厂的粗心把一批衣服的领围做小了,导致衣服穿不进去。“那时候因为不知道所以卖出去了一些,当时就引来了很多退货的、给差评的、要求我改的,那批衣服因为是在服装厂做的,但当时他们不同意给我返工做修改”。她很无奈,没办法,只好自己动手,一个人把那批40多件的衣服领围拆了重新缝制。“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痛苦”。

“虽然曾经碰到过很多困难和麻烦,但好在有很多支持我的人,我的妈妈,汉服圈的朋友,还有一些我的老客户,他们不断地鼓励我,所以我从未想过放弃我这个小小的网店,因为它是我的小骄傲”。刘童童说,她的汉服店主要是在贴吧、微博上进行宣传,在这几年的宣传中,收获了许多忠实的“粉丝客户”,她说:“每当我觉得很累的时候,他们就鼓励我,说期待着下一季的汉服,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成长:汉服寄托的是传统文化的希望

去年6月,刘童童在安庆市江陵商贸城成立了一个工作室,这是一间两室一厅的套房,用作“福禄堂”的日常工作与汉服制作。她招聘了四五名员工,维持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在服装厂完成绣花、印花等步骤后,工作室的员工开始缝合样衣,每天能完成两三套衣服。一套精心设计的汉服样衣,包括选料、制版、绣花等工序,往往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问世。

“在制作汉服的工艺上,我们追求的是精美,避免出现瑕疵”。刘童童表示,在数量上不作过分追求,只在制作工艺上下功夫,一旦衣服出现瑕疵,就不会拿出来售卖。对此,她常常自我打趣道:“感觉我所支出的钱和赚到的钱相抵消后,其中的利益没有太多。就只想着把汉服做得更加精致。”

在汉服的设计上,她介绍说:“虽然招聘了专业设计师,但有的时候我有好的想法也会参与设计。”依照她的想法设计的十二生肖特制版汉服已经完成“蛇”与“龙”的制作,预计每年完成两套。

与汉服相伴的三年时光,刘童童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每一天都在和汉服发生故事,她对汉服的情感也在一天天地产生变化。“现在汉服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现在就把它当作日常的衣服在穿”。她的衣柜里绝大部分都是汉服,仅有一两件是现代的服装。“刚开始可能还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害怕走在路上会有人拿出手机来拍我,但现在已经不会这么觉得了,在我心目中,汉服就是日常所穿的衣服”。

如今,刘童童考入了大学,在大学生活中,她学会了如何将学业与事业协调兼顾,“大学的课也挺多的,但我会事先将一周要做的事情给列好,并集中到没课的时候去完成它,把学业和事业两者都兼顾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251.html

“十七岁女孩创业三年 用汉服传承传统文化” 的相关文章

淘特驿站:快递小哥的创业经历

淘特驿站:快递小哥的创业经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避免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更多的挫折,更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也是很多人迷茫的地方。个人创业有几点前提:1. 投资成本不能太高;2. 风险性低;3. 行业有前景有市场,且适合新人小白,上手快,稳定性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创业故事:小王之前是一名快...

返乡种植高山蔬菜 打造城里人的绿色健康菜园子

返乡种植高山蔬菜 打造城里人的绿色健康菜园子

临近春节,在酉阳县涂市镇大林村2组,青年农场主佘德江的高山蔬菜基地里,十几位村民正在收割白菜,割菜、去脚叶、装箱、搬运……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村民将蔬菜整理包装后,运送到大林村冷链仓储车间进行冷藏,根据市场需求定量发货,产品销往广东、重庆中心城区等地。“昨天广州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电话预定了3吨高山白菜,...

80后收纳师分享创业经历:在蓝海行业找到未来

80后收纳师分享创业经历:在蓝海行业找到未来

“收纳师是物品整理师,是空间规划师,是心灵净化师”。80后收纳师吴波在“数字化时代 寻找灵活就业新36行”全网征集活动启幕会上说。作为近几年逐渐走俏的小众新兴职业,收纳师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也给家政服务业带来新风尚。“收纳的本质是规划。”16日,吴波告诉记者,收纳不仅是上门做物品的归类摆放,其最重要的...

95后小伙创业做“另类”汉服遭网暴,成功逆袭收获海外粉丝

95后小伙创业做“另类”汉服遭网暴,成功逆袭收获海外粉丝

“我注定成不了一个商人,只能做一个设计师。”在和陈际州聊天的过程中,他反反复复念叨着这句话。1996年出生的陈际州在20岁的时候从国外辍学回国创业,带着和传统汉服完全不一样的设计理念闯入汉服圈,在淘宝上运营着他的原创汉服设计品牌。在经历了创业过程中该有的和不该有的挫折后,如今陈际州的汉服在淘宝上吸引...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25岁在读硕士陈瑞亮还有一年才毕业,不过,正读研二的他已创业三年,还带动家乡百姓一起创业,100多位农户跟着他走上致富路。6月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见到陈瑞亮。说起“跨界”创业的故事,陈瑞亮说,光卖乌龟的生意,“去年,我们创办的公司营业额达到了2800万元”。陈瑞亮...

电子厂工人转行做整理师  创业开公司月入10万

电子厂工人转行做整理师 创业开公司月入10万

来自四川的阿伟原来是一名电子厂工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阿伟在自己家进行了整理收纳。觉得整理收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后,阿伟正式进入整理收纳这一行业,成为一名整理师。四年时间里,阿伟从第一单赚了200元开始,到后来创业创办了公司,如今月入10万元。阿伟说,整理师平时工作比较辛苦,基本上要在客户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