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现在养蚯蚓挣钱吗?北漂阿姨回乡创业,高原养蚯蚓闯出致富路

2023-01-18创业故事86

2日清晨,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52岁的韩发图麦刚为5岁的孙子穿好衣服就接到了合作社打来的电话。

“这几天我们来不了,天冷了,蚯蚓也都进深土了,主要就是保湿,只要大棚盖好,应该不会有大问题。”韩发图麦对电话那头的人说。

这位精神而又能干的妇女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北漂奶奶”,顾名思义,韩发图麦和丈夫、儿子、儿媳一起自2008年到北京开饭馆,一干就将近10年。

“其实在北京开饭馆挺难的,生意也是不温不火,时间长了就想着回家,落叶归根嘛。”韩发图麦说,回到老家她和丈夫带了几年孙子,其间从网络上看到广东、山东等地区养殖蚯蚓,药用为主,市场需求也不错。

图为韩发图麦在网上学习养殖知识。

身处高原,韩发图麦一直纠结循化的自然环境能不能养殖蚯蚓。随着不断地了解学习,她看到了东北很多地方成功养殖蚯蚓的案例,她觉得东北的环境和循化也差不多,于是就动了试一试的念头。

2021年,韩发图麦通过不断了解学习和联系,从山东梁山引进第一批蚯蚓苗,养殖在了循化县街子镇吾土贝那亥村的两亩大棚地里。

“头一年没有经验,很多知识和技术都不到位。我们黄河边上风比较大,动不动就会把大棚布给吹烂、吹跑,损失挺大的。”韩发图麦回忆说,最终,去年一亩地也就挣了两万多元,跟她之前的预期相差甚远。

说话间,韩发图麦展示着此前养殖蚯蚓的点点滴滴,画面中,养殖大棚内标准的蚯蚓田地整齐排列,周边务工人员拿着小耙子忙着给蚯蚓田浇水施肥,并时不时蹲下身来翻动一堆堆土褐色蠕动的小蚯蚓。

“我每次下地都带着小孙子,修路、刨地,把娃娃带的脸蛋又黑又红。万事开头难,我相信一定能成功,今年我们养了4亩,把篷布做了改良,再跟着养殖专家学习交流,今年的收成还不错。”韩发图麦说,蚯蚓收好后经过清理、晒干,发往了兰州、新疆等地,今年市场行情很好,每斤活蚯蚓能卖到30元,晒干后能卖到70元一斤,一亩年利润达到了20万元左右。

韩克力木是在蚯蚓养殖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每天有150元的工资:“我来合作社一年多了,每天都有活干,有钱挣还能照顾家里的老小,干活也轻松。我们把蚯蚓养得好,以后村里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干活。”

近年来,循化县街子镇吾土贝那亥村组织党员群众参加了致富带头人培训,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思想都被带活了。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不仅有效提升了抵抗风险能力,也让村民们尝到了拓展产业形式带来的甜头。

“村里有了致富的新产业、新路子,接下来我们将复制这种模式,发动更多群众以务工、入股等形式积极参与到蚯蚓引种、培育、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把养殖规模再扩大、让加工程序更规范、把销售渠道再开阔,让蚯蚓养殖成为我们村致富的金招牌。”吾土贝那亥村党支部书记韩学良信心满满。

街子镇党委书记韩平良介绍,通过“组团联村助力、党员干部认领、百姓群众参与”,鼓励村“两委”带动村民成立创办农村股份制专业合作社,让有资源的村靠资源优势起步,没资源的村靠学习先进技术发展,增强村集体自主“造血”功能。村级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明年我想扩大养殖面积到12亩,利用好这里优越的地理环境,试养整体收益更好的蟾蜍,把蚯蚓作为蟾蜍的饲料,打造一条以蚯蚓养殖为基础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从而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韩发图麦说。(完)

作者 李隽 马瑜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262.html

“现在养蚯蚓挣钱吗?北漂阿姨回乡创业,高原养蚯蚓闯出致富路” 的相关文章

残疾人创业故事:可以被击伤,但不能被打败

残疾人创业故事:可以被击伤,但不能被打败

创业,本是一条艰辛之路。残疾人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当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创业的浪潮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诠释着自强、自立的精神,并带动更多人就业,带给社会满满正能量。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聚和社区的罗杰,就是这样一位创业者,他把世人眼中设限的种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8岁那年,罗...

这夫妻俩把小盆景种成了大风景

这夫妻俩把小盆景种成了大风景

拉枝、盘扎、修剪、整型……盆景基地里,园艺师们全情投入盆景修剪。随着园艺师手中剪刀的上下飞舞,原本普通的绿植很快呈现出宝塔、瀑布、雄鹰等造型。打包、装箱、发货,一棵棵盆景“飞”出村落——这是峰峰矿区义井镇西山村高鹏的励园盆景基地的一处景象。高鹏和胡瑞宁在园区内整理盆景。返乡创业 变身“村”里人在励园...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我能在家门口上班,全靠村里的养鸽带头人钟声亮。”温州平阳县鳌江镇书阁村村民谢春绿说,在养鸽场上班后,她的收入较之前高了很多。谢春绿,以及她口中的钟声亮,他们的致富都跟养鸽有关,而这样的人在温州有不少。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市出栏肉鸽300多万只。在瑞安、平阳、乐清等县(市)已形...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一个从庄稼地里考上大学的平罗“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让乡亲们惊叹的是,这个“鸭司令”带领4000多只麻鸭闯市场,竟将一只鸭子卖到128元……8月2日,天刚亮,平罗县姚伏镇上桥村村民朱自和从床上爬起,骑着电动三轮车去玉米地里忙乎。新掰的玉米被拉往村里的养鸭基地。因为提前联系过,等待卸货的人...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出台实施各种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今年27岁的张霄霆,与同学刘大楷、金鑫于2021年11月共同创办玉溪宁沣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华宁县农业优势,结合发展迅速的电商产业,将地方农副产品包装销售作为公司的主要经...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每到草莓上市的时节,老郑每天一大早就会出现在草莓大棚里。“这个棚内温度需要调节”“湿度太大,快通风排湿气”……短短一上午,他已经帮着好几户果农指导草莓种植技术。老郑叫郑治平,1961年出生,早年是一名军人,从绿色军营转业到灞桥区物资综合供应站,赶上企业改制,他成为一名下岗职工。当过兵的老郑不抛弃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