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马尕文:“种菜大王”创业记

2023-01-18创业故事10

暮春四月的青海,仍有些春寒料峭。但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加洛苏合村的蔬菜大棚外,却是热闹红火的景象,收菜的商贩和农户们正在将刚刚采摘的青椒打包。

大棚内,空气中弥漫着青椒的独特香味,马尕文穿梭在热腾腾的大棚里,仔细查看青椒的生长情况。排列整齐、长势喜人的辣椒苗让他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今年46岁的马尕文本名马忠良,但在贵德县,知道他本名的人并不多。在他种植蔬菜的这些年,早已在县里有了名气,大家都喊他是“种菜大王——马尕文”。

时间回到2012年,做了八年蔬菜销售的马尕文经过一番考虑,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里浮现:与其做中间商赚差价,不如自己种蔬菜,做老板卖自己种的菜。马尕文家住贵德县新街回族乡,这里沟壑纵横、山川相间的地势特点和海拔高、温度低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常年都以种植青稞、小麦和油菜为主,没有大规模种植蔬菜的先例。

说干就干。马尕文立即着手流转土地、搭建大棚、购买种子,并在2013年,种下了150亩大葱和蒜苗,成为了新街乡的种菜“带头人”。

然而正如大多数的创业故事一样,马尕文的种菜之路并不平坦。创业初期的三四年里,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马尕文亏损了一百多万元,搭上了前些年卖菜攒下来的所有积蓄。为此,马尕文的妻子与他争吵了无数次,觉得他为“一时冲动”的想法付出的代价太大。

但这些并没有让马尕文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那时候,我就只能劝说家里人,种菜不是两三年就能看到回报的事情,眼光需要放长远一些。”在他看来,花出去的每一块钱和每分钟时间,都不是白费的。

困则思变。在几年时间里,马尕文经常与省内的技术专业人员交流,向他们取经;同时,他还远赴山东省和湖北省十多次,学习外地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

“身为一个农民,对待土地,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蔬菜,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这是马尕文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对种菜这件事从没含糊过,没有经验不要紧,怕的是没经验,又不肯学。

在培训班,他虚心向老师请教;在菜市场,他积极和商贩与顾客探讨;回到家里,他不忘看新闻了解市场动态……为了观察施肥喷药对蔬菜的影响,他在地里一蹲就是大半天;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变成实用技能,他在自家的菜地一遍遍搞试验。

“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渐渐地,凭着不断积累的种植经验和对市场行情的了解,马尕文有了一套自己的“种菜经”,并从2018年开始成功扭亏为盈。

随后,马尕文的干劲越来越足,他的蔬菜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成立了自己的种植专业合作社,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周围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种菜“大军”的行列中。几年里,作为产业带头人的马尕文获得了“青海省创业扶贫带头人”“青海省农技协领办人”等多个荣誉称号,他创办的康顺种植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海南州科技示范基地。

在马尕文的带动下,今年,新街乡有57户种植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眼下正是耕种的关键期,在新街乡老虎口村的红笋地里,55岁的马红兰和几个村民正在劳作。“菜地就在我家附近,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照顾小孙子,合作社的工资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年能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日子越来越好了。”马红兰喜笑颜开地说。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正逐步成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方向。马尕文也瞅准了这一商机,今年,马尕文带领的康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车队共承接了贵德县2.5万亩耕地的全程生产托管。

农业生产托管不仅解决了农户种地的问题,同时也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据马尕文介绍,服务车队目前共有员工24人,其中机械驾驶作业人员18人,基本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月收入能达到5000元,而且平时作业期间车队会安排餐车和厨师,充分解决员工的吃饭问题。

“拖拉机的维修要尽快落实好,需要购买什么零件就给我说,最近是关键时期,必须抓紧完成。”“后勤工作一定要保证好,购买的蔬菜一定要保质保量。”……既要忙于田间管理,又要对接市场,马尕文常常忙得不可开交,电话铃声一直不断。

这几年来,马尕文不仅操持着合作社的所有事情,还帮助种植户排忧解难,为种植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现在种植户一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我打电话。怎么样是肥料上多了,怎么样是水浇少了,我基本都是一看一个准儿。”如今的马尕文,早已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现在的蔬菜种植户越来越多了,我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变多了,要保障大家能够‘种得好,卖得掉’。”据马尕文介绍,目前红笋加工车间正在建设中,到了今年收成的时候,就可以把红笋加工成贡菜,投放到西宁市的市场,由单一种植向初深加工、市场贸易的链条产业转型。

“能在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上创业,还能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我觉得这就是我身为一个农民的人生巅峰了。”凭着不怕苦、不服输的这股韧劲,马尕文坚定地走在自己的创业路上。田埂间,满目嫩绿的菜苗奋力生长,也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281.html

“马尕文:“种菜大王”创业记” 的相关文章

蔚来汽车李斌:山村里的大学生,创新大潮中的创业者

蔚来汽车李斌:山村里的大学生,创新大潮中的创业者

作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是这样开始的:12月1日早上六点多,他从美国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抵达香港,然后驾车途经港珠澳大桥去往珠海,忙到晚上8:15,他又到机场,要赶8:45的飞机,回北京参加12月2日上午的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因为这趟航班晚点半小时,他得空在...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10月22日上午,付红星带领村民开着新型红薯收获机挖地里的最后一批红薯,他们要赶在霜降前后把这批红薯放进地窖里储藏起来,然后通过互联网批发销售,不久这批红薯就会出现在各地的菜场。“这是我今年引进的新品种,种植成功!”22日上午,付红星发来一组挖薯机挖红薯的视频。松...

“整理收纳师”火了,这个新职业在枣庄“钱”景如何?

“整理收纳师”火了,这个新职业在枣庄“钱”景如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家里物品越积越多,整理收纳师作为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近日,整理收纳师慢慢进入了枣庄市民的视线,并走进了不少市民的生活。记者走访发现,在枣庄目前为数不多的初具规模的整理师团队,其中不乏本土经营的品牌,行业收费标准为每位整理师100-200元/小时不等,相较于家政服务行业来说,...

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通过种植此树,走向致富之路

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通过种植此树,走向致富之路

古代社会都是男人当家,往往男人都会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但这并不代表女人就没有当家立柱的能力。我曾经听说过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分别是来自河北的李女士和来自福建的张小姐。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女性的自强,她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扛起家庭的重任。李阿姨一直以来都是从事餐饮行业,也赚了不少的钱,承担了家庭的基本开...

女性创业从自我革命开始

女性创业从自我革命开始

提示:当红创业—新时代下创业正当红!她被称为“千万女性创业者背后的女人”,她是中国最大创业女性成长平台创始人,她也是女性产业的领跑者,她更是国际环保和慈善基金的发起人,她就是Lady Boss创始人柳婉琴。传统家庭理念中,女性承担家务抚养孩子是“必要责任 ”,社会总是要求女性将家庭责任放在首位。很多...

兴山能人返乡创业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羊”

兴山能人返乡创业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羊”

4月21日,兴山县吴傅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榛子乡育林村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将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社员重点种植有机包菜。4月21日,兴山县吴傅记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邹磊 摄)包菜又叫甘蓝,口感清脆,味道甘甜,营养价值丰富,是人们喜爱的家常菜,市场需求量大。在种植上,包菜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