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2023-01-18创业故事45

尽管已进入收尾季,李万庆的五彩椒大棚内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

中国北方夏日凌晨3时,天刚蒙蒙亮,李万庆安排好雇佣来的村民,换上劳作时的行头,将改装的三轮车驶入自家近400米长的五彩椒大棚,开启了新一天的采摘工作。尽管已进入收尾季,但大棚内彩椒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

图为李万庆采摘彩椒。

1989年出生的李万庆,是“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一名返乡创业青年,现有3个五彩椒优质大棚,面积约3万平方米,年收入超50万元(人民币,下同)。每到收获季,新鲜的彩椒通过当地农业合作社销往中国各地,有的甚至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回乡创业不仅是为了生活,还有一种感恩的情怀。”李万庆在外干过汽修、当过技术工人,但家乡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和日新月异的乡村环境,让他萌生返乡情节。“在乡村振兴大潮的驱动下,农村事业大有可为,让年轻人看到了干事创业的好机会。”创业近10年,他广泛学习、大胆投入,甚至给村里带来了许多“玩棚”新思路,成了村里最早一批返乡青年的杰出代表。

李万庆所在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是一个典型的五彩椒种植专业村,凭借“斟灌彩椒”品牌年收入1.4亿元,从偏远小村摇身变成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透露,目前,村里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中“70后”300人,“80后”130多人,“90后”20人,返乡大学生21人,退役军人26人。“这些年轻人有知识、能钻研、会经营,已成为彩椒生产经营主力军,他们家庭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在距离东斟灌村不远的寿光孙家集街道瑞航家庭农场,36岁的“农场主”郑景渠向记者展示了智慧大棚的自动控温、通风、洒水、卷帘等功能,所有流程都通过手机智能系统实现。同样是返乡创业的他直言,在寿光用手机种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手机早就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农具”。

在外闯荡多年的郑景渠深知,现代农业不再像父辈那样单靠人、纯靠天,还得靠科学和技术。2020年,他返乡创建了集果蔬育苗、种植、采摘、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和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家庭农场。目前,农场建有11个高标准智能化温室大棚,解放了大部分人力,探索出“互联网管理+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的组织模式,实现了农场集约化、规模化、数字化高效运营。

与前两位返乡青年不同,1989年出生的王建文抢抓2016年左右中国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机遇,返乡成立公司投身电商行业,销售寿光蔬菜。6小时售出125万斤羊角蜜、一天卖出10万斤无刺黄瓜、单月销售200万斤贝贝南瓜……借着寿光蔬菜的名气,王建文和他的团队屡次创下生鲜界单品销量全网第一的佳绩。

王建文告诉记者,寿光是中国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买全国,卖全国”,每年一届的菜博会更是将寿光蔬菜推向世界。在他看来,寿光本地的蔬菜种植技术高,蔬菜品质好,政府部门对蔬菜产业培育还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电商销售寿光蔬菜是不可多得的选择。2020年,寿光市政府与电商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开通了寿光蔬菜旗舰店,交由王建文团队运营。2020年,王建文的公司销售额达4.6亿元,团队从最初几人增至150余人。次年,公司销售额突破6亿元。

记者走访寿光期间发现,上述案例只是寿光青年返乡热潮中的一个个缩影。很多大学毕业生和已进城就业的年轻人再次回乡,接过父母种大棚的“接力棒”变身“棚二代”“棚三代”,用勤劳、知识、见识、人脉“浇灌”土地。在他们心里,家乡的蔬菜产业是有奔头的事业,吸引着他们勇做“新型农民”。

目前,寿光蔬菜产业从种子研发、种苗培育,到种植管理、销售加工,再到蔬菜质量标准认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2020年,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被确定为中国首批建设的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无论体系和品牌优势,都大大提升了寿光蔬菜附加值,让种菜农民更有信心和希望。(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305.html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的相关文章

90后大学生在数字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

90后大学生在数字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

瘦高的身材、清秀的面庞、甜美的笑容……初见张雪莹,很难想象这位“90后”女生早在8年前就已经是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了。“我希望创业不仅仅是实现经济价值,还有社会价值。”张雪莹说。张雪莹(右)与同事交流探讨(央广网发 受访者本人供图)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张雪莹,机缘巧合参加了全国计算机视觉峰会。也是那时...

80后英国海归男回国创业:把卫生巾做的美美的

80后英国海归男回国创业:把卫生巾做的美美的

今年初,一张戴墨镜的照片让“猫头鹰男”这个名字在互联网上“小小地火了一把”,他创建的女性护理品牌“护你妹”也随之进入消费者视野。这并非姚哲男第一次尝试创业。对他而言,在英国的8年远非“留学”二字能够概括。用“护你妹”需要品牌智慧姚哲男(左)与同事欲打造与众不同的卫生巾。一起物色创业项目的哥们儿,第一...

从玻璃厂老板到电动车达人,东莞这位“跨界”创业者闯出新天地

从玻璃厂老板到电动车达人,东莞这位“跨界”创业者闯出新天地

“这周的生意怎样?”“有没有碰上什么技术问题?”8月20日上午10时,哈啰电动车的东莞地区总代理商姚传勇已经跑了3家门店,这是他的日常。根据工作需求,东莞有100家门店,他和同事每周都要一一走到,维护客情、摆放陈列。金九银十,这是电动车销售的旺季。受新国标过渡期即将结束以及上牌政策影响,今年以来,东...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林振烔,一个善于分析市场行情的人。创业两年,他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步步打开销售市场,更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但就在两年前,林振烔还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就是林振烔的老家。1993年出生的他,从小热爱摄影,不少摄影作品还获得了市里的奖项。照理说,林振烔将来多半是会走上艺术这...

95后小伙回老家创业 追梦5年终成”鹦鹉大王”

95后小伙回老家创业 追梦5年终成”鹦鹉大王”

苗伟男是一名95后,2017年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回到宿迁老家创办了鹦鹉驯养繁殖场。如今,苗伟男靠养鹦鹉年销售额破千万元,还带动当地养殖户走上致富路。大二创业,是校园有名的"苗老板"宿迁市湖滨新区金翎羽鹦鹉驯养繁殖场负责人苗伟男向记者介绍起两只“爱宠”:这个是玄凤鹦鹉,它主要产自于澳大利亚,...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又到一年螃蟹季,2020年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将于9月21日举行,这些天清水村蟹韵蟹业专业合作社的顾敏正忙着大闸蟹开捕前最后的准备,既要拓展销售渠道,还得兼顾监测大闸蟹长势,多次乘坐渔船前往养殖基地实地查看。看着眼前这片大闸蟹养殖基地,顾敏坦言创业路走得真不平坦。顾敏出生于1986年,是一个土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