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0后青年张旺:山沟里挖出创业金

2023-01-18创业故事55

陕西人张旺是一名90后,在城里长大,但他的创业领域却与山区、农民、农产品有关。

过去8年,他创业开启“小满良仓”项目,举办过600场次扶贫促销活动,帮助农户销售4000余万斤滞销农产品;邀请科研团队将纳米级生物酶制备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环节;他曾走进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农田,深知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的“痛点”。

“种地成为一种赔钱的劳动,这背后存在问题,也存在商机。”张旺带领青年团队把互联网思维带进乡村,盘活了山沟沟里的土地资源。“小满良仓正在全力打造一个扶贫生态圈,带领传统农业走向产业化、集群化。”他说。

在农田里大干一场

如果不是一场调研,在城市长大的张旺不会知道,对山区的农民来说“用传统办法种地是一种入不敷出的劳动”。

2016年,他跟随调研团队去往陕西省延川县阿占村,那里盛产小米。作为全村最年轻的劳动力——55岁的村委会主任带他们去参观农田。那时一亩农田年产量不足500斤,算上种子、化肥等费用,每年的成本最低在1200元左右。

张旺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如果粮食卖不出3元一斤的价格,那么农户会处于亏本状态。而在电商平台上,大批的商家将一斤小米定价为两元左右。他想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多地调研后,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内,西北地区有大量的农产品;对外,百姓希望购买更高质量的农产品。从供给端到需求端,张旺看到了商机。2016年2月,他创办“小满良仓”创业团队,准备在农田里大干一场。

要发挥土地的资源价值,必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019年,张旺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合作,共同开发一项新型农业土壤改质项目。此前只在实验室里听到的纳米技术,被引进农田里。实验室团队研发出最小尺寸为0.48纳米的生物酶颗粒,形成了生物酶农业催化剂技术,可以利用天然有机质材料,生产出多种生物酶,定向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减少了化肥的使用。生物酶进入土壤之后可以反复催化,不需要持续投入,提升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如今,张旺带领团队建立了9个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试验点,58个经济作物增产提质实验田,覆盖了11种农作物。据估算,平均每亩地可以节省农资约400元,作物品质提升6.9%左右。

农业技术的发展不仅让土地产量增加,还激发了不同山区的土地潜力。

在甘肃的一个小村庄里,张旺曾带领团队调研,发现这处土壤更适合种植樱桃。他和技术人员带着种子,跟10余名农户合作开展小规模种植。农户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青年创业团队。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樱桃种植面积有200余亩,50余户农民都转向种植樱桃。

甘肃一个村的老村主任曾笑呵呵地对张旺说:“年轻人都慢慢回来了,在家也能挣钱,离婚率也降低了。”

一条网线送出农产品

如果没有电商,一个苹果要运出农村,需要经历多少环节?

农民等待外来客商收购苹果,待价格谈拢后,装箱上车,苹果会被运送到批发市场,再由小商贩运到社区,最终送到老百姓手中。

张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农产品运输渠道:他们委托合作社来收取农产品并集中放在仓库管理。这里是地区农产品运输的枢纽。当仓库接收到网上订单后,可以直接发货,运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省去了中间流转的环节。

流程快了,农产品的路子通了。在秦岭一处山区里,洋芋口感好、产量高,但一直苦于没有物流公司愿意配送。张旺带领团队,大批量收购洋芋,再以网上运营销售的方式,将大批量订单交由物流公司统一发货。

如今,高质量的洋芋1斤可以卖到6元左右。张旺说:“优质农产品的价值被提升了。”

从2018年起,“小满良仓”团队打造从种植到运输再到销售的一体化流程,与地方建立5000平方米仓库,与15家合作社、10家电商企业、4家物流公司开展合作,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在流转之中,农产品也有了“健康码”。张旺带领团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打造“火眼溯源”农产品追溯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查看农产品的产地,运输路径和最终销售地。他们通过技术,建立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信息化渠道,挖掘出土地里的“金矿资源”。

如今,这个团队用互联网思维一头扎进了农村黄土地里,累计帮助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4000余万斤,使得农户增收6500余万元;通过与高校的技术团队合作,建设4个电商园区,对5.3万余亩基础农田展开技术改良,高品质农产品销售额超5.3亿元。此外,团队与新疆、陕西和甘肃等地的5个奶源基地达成共建合作,承接了个体电商的羊乳制品发货环节,间接带动就业人数3000余人。

为帮助陕西蒲城农户解决羊奶存放时间短、销售时间长的难题,张旺带领团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赴牧业”技术团队合作,通过智能奶桶实时监测羊奶质量问题,提高羊奶的产量,帮助农户销售羊奶560吨,累计增收350余万元。

创业8年,让张旺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在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时,张旺和大学生创业者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这一份鼓励让张旺干劲十足。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这个90后有着干事创业的梦想:他想把新鲜的羊奶、摘下不久的草莓和樱桃更高效地送到顾客的手中;他想“链接”更多技术团队,让农户用最少的钱收获最多的粮食,提高农产品产量;他想把个人的创业之路融进国家乡村振兴的大背景,“越干越有成就感”。(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314.html

“90后青年张旺:山沟里挖出创业金” 的相关文章

大叔放弃建材行业,攻克“火炬菜”种植难题,一年销售额5000万元

大叔放弃建材行业,攻克“火炬菜”种植难题,一年销售额5000万元

他原本从事建筑行业,最后转行创业去种菜,居然年赚5000万。他为了让芽球菊苣卖得好,建立全封闭的无光养殖间,每隔2小时就去观察生长状况。为了把芽球菊苣卖出去,他绞尽脑汁想到了试吃的方法,可是芽球菊苣见光4小时就会变绿。他又是怎么样做的呢?咱们就来聊聊刘秀军的致富之路。1969年刘秀军出生在河北,在当...

蔚来汽车李斌:山村里的大学生,创新大潮中的创业者

蔚来汽车李斌:山村里的大学生,创新大潮中的创业者

作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是这样开始的:12月1日早上六点多,他从美国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抵达香港,然后驾车途经港珠澳大桥去往珠海,忙到晚上8:15,他又到机场,要赶8:45的飞机,回北京参加12月2日上午的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因为这趟航班晚点半小时,他得空在...

河北巨鹿:“葡萄大王”创业记

河北巨鹿:“葡萄大王”创业记

在人们的印象里,干农业赚钱少,特别是种地,又脏又累辛辛苦苦还挣不了几个钱。然而河北省巨鹿县的“葡萄大王”刘财举用四年时间从一个“水果贩子”变身种植大户,靠种葡萄完成了创业梦,把农业做成了“暴利”项目,还成了带动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明星。刘财举正在介绍他的克瑞森晚熟葡萄。从“一分不挣”到亩“产”万元李锋...

95后小伙回老家创业 追梦5年终成”鹦鹉大王”

95后小伙回老家创业 追梦5年终成”鹦鹉大王”

苗伟男是一名95后,2017年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回到宿迁老家创办了鹦鹉驯养繁殖场。如今,苗伟男靠养鹦鹉年销售额破千万元,还带动当地养殖户走上致富路。大二创业,是校园有名的"苗老板"宿迁市湖滨新区金翎羽鹦鹉驯养繁殖场负责人苗伟男向记者介绍起两只“爱宠”:这个是玄凤鹦鹉,它主要产自于澳大利亚,...

湖北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把猕猴桃变成黄金果

湖北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把猕猴桃变成黄金果

黄祖伍是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外地打工多年,想发家致富,更想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2012年时,他在四川省兴安县看到大规模种植的猕猴桃,当时就有了回家乡创业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想法。于是,他就在网上查阅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行情、市场价格。通过初步分析,他觉得在竹山县发展猕猴桃是可行的。201...

邵根伙:养猪博士2万元创业名列胡润富豪榜

邵根伙:养猪博士2万元创业名列胡润富豪榜

昨天下午,杭州下着小雨,淅淅沥沥的。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门口,一辆出租车停了下来。一个身穿白色短袖衬衫,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下了车,匆匆忙忙地往大堂里跑。“不好意思迟到了,司机不认识路。”他满脸歉意地坐了下来,小小的会场里坐满了人,都在等他。他是邵根伙,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