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威宁: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2023-01-18创业故事45

地处黔西北乌蒙腹地的威宁县,境内拥有百草坪、灼圃草场等116万亩天然草场,发展生态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威宁充分利用“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县”这张名片,因地制宜打造牛羊等生态畜牧产业,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畜牧强县”,推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家庭牧场:赶着牛羊奔小康

深秋时节,兔街镇花红坪村养殖户卯富贵的家庭牧场里,51头膘肥体壮的大黄牛咀嚼着青草。卯富贵夫妇在家庭牧场里开心地忙碌着,正是这些牛让他家过上了幸福生活。

卯富贵从小就喜欢养牛。看到养牛有“钱”途,2014年他干脆不再外出务工,专门在老家发展家庭牧场。去年他家出栏10余头能繁母牛,毛收入就有20余万元。

今年,当地政府帮卯富贵修建了养殖场和化粪池,让卯富贵养殖信心大增,他到银行申请了2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扩大养殖规模。

“现在有51头牛,大部分是能繁母牛,年底产小牛犊后,预计可增加到六七十。”卯富贵高兴地说,照这个发展势头,要不了两年自己也能当百万富翁了。

从“放牛娃”到“牛老板”,卯富贵是威宁大力支持养殖业好政策下发展起来的成功典型之一。

近年来,威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引导农户转变庭院养殖方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肉牛养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乡村振兴“畜”势勃发。肉牛产业已成为威宁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产业覆盖面大、延伸链长、附加值高、带动力强。

目前威宁全县建设完成肉牛存栏10头以上的家庭农场2000个、肉牛存栏500头以上规模育肥场10个,建成1个牛肉精深加工厂、50个户均肉牛存栏3头以上的养殖专业村,肉牛产业正在提速转型、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农光互补:一块土地两份收入

10月6日一大早,双龙镇高山村村民锁正元驾驶着拖拉机,来到仙水窝光伏电站农业种植示范区收割黑麦草,为圈养的18头西门达尔牛准备“早餐”。

几年前,锁正元将自家10余亩荒坡流转给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用于仙水窝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并签了20年合同,每年仅土地流转费就能收入六七千元。

为了不让光伏板下的土地闲置,在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同时,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推动“农光互补”项目,利用当地高海拔低产旱地和荒地,采用高支架和大间距布置光伏阵列。实现以电站发电的同时,在光伏板下种植蔬菜、食用菌、黑麦草等作物,带动当地村民稳收增收,实现一份土地两份收入。

依托“农光互补”模式,锁正元在流转给公司的10余亩光伏板下种上了黑麦草。同时,他还租地种植了40余亩黑麦草和40余亩玉米,作为喂牛的青贮饲料。

“每亩黑麦草可收4吨草,每年种植两茬,加上40余亩玉米青贮饲料,可以供应牛吃整个冬天了。”锁正元乐呵呵地说。

如今,锁正元家喂养的牛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多。2021年,锁正元卖了8头牛,毛收入25万元;今年,他喂养了18头牛,准备出栏四五头。

在双龙镇高山村,锁正元还不是养牛最多的大户。高山村共有961户4137人,全村养牛3000余头,养牛10头以上就有30余户。

支部引领:群众养殖“有靠山”

在双龙镇凉山村三群生态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马关俊一边给肥硕的安格斯牛添加草料,一边清理牛圈里的粪便。

“我和媳妇都在合作社上班,主要工作就是铲牛粪、喂草、打玉米面等。我的工资每月4000元,媳妇工资每月2800元。”说起在合作社上班,马关俊很满意。

自村里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来,马关俊就在合作社上班,合作社的成立让马关俊实现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愿望。

党支部成立养殖合作社,还带动更多群众搞养殖。目前,双龙镇凉山村90%以上群众都在养牛,养殖5头以上肉牛的农户有1165户。

“我家养殖了20多头牛,遇到比较复杂的病症,村支两委就安排合作社的兽医帮忙解决,很省心。”凉山村养殖户张春梅说,党支部的利民服务让养牛更有底气。

为了鼓励村民发展养殖,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还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养牛技术培训和兽医上门服务。同时,村里还为养牛农户提供免费草籽发放,为养牛农户解决草料等问题。

目前,全县有133个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发展牛羊产业,养殖牛羊共4053头(只),预计年底可实现经营性收入2870万元。

政府主导:威宁畜牧业前景广阔

今年7月,威宁县人民政府与海南博泰基金合伙企业、贵州南方乳业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计划投资5亿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建设养殖场,规划占地600余亩、引进荷斯坦奶牛5000头,养殖规模可达1万头。

这是威宁发展畜牧业的又一大手笔。

不仅如此,近年来,威宁按照“提速转型、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推进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单纯的养殖向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转变、牛羊大县向牛羊强县转变”的“三提三转”发展思路,把发展牛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奋力推动威宁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此外,威宁还注重牛羊产业发展的联动合作作用,充分发挥贵州黄牛集团威宁SPV公司在扩群增量、降本增效、科技支撑、保险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1+N”(“1”是贵州黄牛集团威宁SPV公司,“N”是200个以上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和3000户以上养殖大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威宁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了很多“牛专家”,打造了乡村振兴“牛引擎”,为加快实施“五五攻坚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上半年,威宁全县肉牛存栏38万头、出栏5.43万头;羊存栏39.72万只、出栏14.65万只,生态畜牧业正成为广大养殖户致富增收的好产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335.html

“威宁: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的相关文章

湖南省长沙县:海归当起“新农人” 金江湖畔养虾忙

湖南省长沙县:海归当起“新农人” 金江湖畔养虾忙

早上7时之前,魏锌(右)都会跟父亲一起把虾子打捞上来,迎接游客。清晨6时,天还透不过亮。长沙县果园镇金江湖畔,山、稻田、屋宇此时都还被笼在未醒来的雾中。旁边的六禾生态农庄里,31岁的魏锌和年过半百的父亲已经忙着收虾好一会了,身上的短袖早就湿透。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魏锌六禾生态农庄肉质细嫩的生态龙虾...

残疾人创业故事:可以被击伤,但不能被打败

残疾人创业故事:可以被击伤,但不能被打败

创业,本是一条艰辛之路。残疾人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当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创业的浪潮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诠释着自强、自立的精神,并带动更多人就业,带给社会满满正能量。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聚和社区的罗杰,就是这样一位创业者,他把世人眼中设限的种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8岁那年,罗...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罗小庆,1995年2月出生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家境清寒。靠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学校的关心帮扶,她得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毕业时,抱着帮助更多人通过养鸡增收致富的梦想,她选择了回到农村创业,致力于把科学土鸡养殖技术带到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几年来,她扎根农村、服务群众,取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我能在家门口上班,全靠村里的养鸽带头人钟声亮。”温州平阳县鳌江镇书阁村村民谢春绿说,在养鸽场上班后,她的收入较之前高了很多。谢春绿,以及她口中的钟声亮,他们的致富都跟养鸽有关,而这样的人在温州有不少。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市出栏肉鸽300多万只。在瑞安、平阳、乐清等县(市)已形...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结缘VR行业 创业梦起于创客大街出生于1993年的毕凯斌,虽然故乡威海也是海滨城市,但在青岛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后,他更想留在青岛闯出一片天地。...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正常人创业已经很难,而双目失明的人要支撑起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在浙江绍兴的上虞市,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是无法理解这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