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赣南“阿柑正传”:4名95后的非典型创业

2023-01-18创业故事33

创业第7年,蓝宁和合伙人定下目标:卖出1000万斤赣南脐橙。

时间回到2016年。20岁的蓝宁拉上同学凌雨南、凌永春,在网上卖出2万斤脐橙,赚了一万多块钱。

这笔钱,成为他们创业之路的“启动资金”。

此后,他们经历了“半工半创”的候鸟生涯,也遭遇过挣来200万全部亏损的挫折。2021年,这部赣南版“阿柑正传”终于走上正轨:专攻柑橘产品,专注电商渠道。

属于这群95后“新农人”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刚刚过去的“11.11”,凌雨南、蓝宁、凌永春、吴海平(从左往右)合伙开的电商公司,一天就卖出超1万单脐橙。小龙/摄

“打工挣1万,不如创业挣2000”

11月6日深夜,刚回到家,蓝宁迎头撞上妻子的抱怨:“怎么打你电话直接挂断?”蓝宁掏出手机,打开通话记录,让妻子数了下,103通电话。

这是每年11月蓝宁的工作常态。刚刚过去的“11.11”,蓝宁与同学合伙开的这家电商公司,仅拼多多店铺一天就卖了超1万单赣南脐橙。

赣南寻乌澄江镇,2008北京奥运这年,蓝宁与凌雨南、凌永春相识在澄江镇中学。

赣州是“世界橙乡”,而作为赣南脐橙核心产区的寻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上几亩脐橙。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之特色酸性红壤,种出的赣南脐橙色泽鲜艳、香甜多汁。作为土生土长的澄江人,蓝宁3人从小随父母在脐橙地里剪枝除虫,一树橙子里,哪个好吃,他们一看便知。

△江西赣州市寻乌县被称为“中国脐橙之乡”,种出的赣南脐橙色泽鲜艳、香甜多汁。小龙/摄

高中毕业,蓝宁开始随父母走南闯北卖脐橙、跑市场,而凌雨南、凌永春则考到南昌一所高校,学起了软件技术。

2016年暑假,三个年轻人聚到一起。此时的蓝宁,与父辈经营理念逐渐产生分歧;而正在企业实习、终日测试代码的凌雨南、凌永春,对于今后能否谋到一份好工作,全无信心。

学历不高、非名校毕业,在求职市场不具备优势的3人谋划着另找出路:“打工挣1万,不如创业挣2000,要不试试搞电商卖脐橙?”

当时的寻乌,除了少数年轻人网购,大多数人对电商还很陌生,更别提做电商卖农货。三人商量,稳妥起见,先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店试水。三人在寻乌街头见人就加微信,发红包做推广,然后从自家果园“赊”来脐橙打包发货。这一年,他们共卖出2万斤脐橙,和父母结完款后,赚了1万多元。

这1万块,让蓝宁有了离开父亲“单飞”的底气:“不趁着年轻创业,我们又有什么资本在社会上打拼?”

半工半创,用“深圳经验”指导卖脐橙

决定在一瞬间,实现决定,却是征途漫漫。

2017年春节刚过,蓝宁3人决定用挣来的1万块,组团南下深圳“偷师学艺”。

凌雨南、凌永春应聘到电商公司做客服,蓝宁则因学历吃了“闭门羹”,只得去装修公司做销售。每天晚上,大家回到位于龙华区城中村的出租屋,结合电商公司学来的经验,讨论产品上架、价格制定及采购、打包、客服各环节运作。

“在电商公司打工时,发现有个新平台拼多多发展很迅速,而且是卖农货起家,和我们的路子很匹配。”凌雨南回忆,“偷师”半年后,新一季的赣南脐橙要成熟了,三人辞了工作回到寻乌,组了“成建制”团队,开始实践“深圳经验”。

负责店铺运营的凌雨南,当年就入驻拼多多开了店,靠着在深圳学到的运营经验,4个月就卖出了近7万斤赣南脐橙,加上其他渠道共卖出了10万斤。

△蓝宁从小随父母在脐橙地里剪枝除虫,一树橙子里哪个好吃,他一看便知。小龙/摄

“干电商,能成!”这一季脐橙卖完,3人觉得,用热门电影来形容,自己就是“寻乌合伙人”。

前一年“偷师”只学到了皮毛。2018年开春,凌雨南和凌永春背上行囊再次南下。

深圳宝安,凌雨南遇到了自己的贵人。新入职的电商公司老板很年轻,但电商经验丰富,而且拥有自己的工厂。做事用心的凌雨南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不仅下班后给他开小灶,还专门帮他报了电商培训课,让他进行系统学习。

转眼到10月。“候鸟”凌雨南再次面临北归。他向老板袒露,自己在老家和人合伙做电商卖脐橙,来打工是为了多学习经验。见凌雨南去意坚决,老板送给他最后一个“锦囊”:做农货电商,肯定绕不开拼多多,眼下正是好机会。

老板的提醒与凌雨南一年前的选择不谋而合。回到寻乌,大家筹集了60万资金提前囤货,放弃其他渠道专攻拼多多,从摘脐橙到谈价格,团队成员连轴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这一季结束,他们共卖了60多万斤脐橙,销量比上一年翻了5倍。

25岁赚来的200万,一年后全部亏掉

在凌雨南学习电商升级打怪时,蓝宁却在实战中经历“屡败屡战”。

2018年7月,蓝宁和新加入的合伙人吴海平跑到福建漳州,瞄准了平和蜜柚。然而,两个月下来,不仅没赚到钱,还搭进去2万块。

2019年4月,刚结束脐橙业务的4人,决定打造第2个爆款。他们来到广西凭祥,目标是越南大青芒。短短一个月后,四人再次铩羽而归,亏损5万多。

4人分析,不懂产品、供应链不成熟,是蜜柚和大青芒相继遭遇滑铁卢的原因;而对脐橙他们是实打实的“内行”。总结得失,4人立刻行动,这次选中的产品是云南蜜桔,不仅能与赣南脐橙错开销售季,而且他们家里也种蜜桔,对此并不陌生。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赣南脐橙畅销全国各地。小龙/摄

在云南玉溪,4个年轻人参照赣南脐橙的模式,找产地、租工厂、请工人,利用店铺积累的客户和流量,两个月挣了30多万元。

回到寻乌,正是脐橙销售季。对于这个基本盘,团队已经熟门熟路。2020年春节,逢疫情暴发,赣南脐橙线下销售受阻,蓝宁团队的网店却未受影响,订单雪片般飞来,提前囤的脐橙早已不够,团队只好请人挨家挨户收购,通过邮政快递打包寄出。

这一季下来,4个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手握挣来的200多万,开始规划未来。

而通往未来的道路,依旧曲折。第三次失败,来自线下业务的扩张。

在寻乌做出名气后,当地一家大型果品企业找上门合作,双方成立新公司,在赣州、南昌等地建仓储,并将产品拓展到脐橙、沃柑等多个品种。习惯了电商囤货模式的他们,却在2021年初遭遇果品丰产跌价,进价2块囤的货,市场价只卖1块多。创业之路,一夜回到3年前。

团队并没有因此拆伙。四人互相安慰:跌倒了,漂亮地站起来再哭。

结束新公司合作,团队再次明确方向:专攻果品电商轨道。

“寻乌合伙人”:公司化、品质化,冲击销售额破亿

“从2017年进驻拼多多,脐橙这项业务一直在稳步扩大。”蓝宁认为,选择拼多多这个平台、卖最熟悉的农产品,为团队创业成功打下了基本盘。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交易总额逐年翻倍,从653亿迅速增长至超2700亿。正是搭着这趟顺风车,“寻乌合伙人”的脐橙事业水涨船高。

“现在做电商不能再拼价格,消费者更注重水果品质,所以我们聘了专人采果,从源头掌控品质,提升竞争力。”蓝宁说,在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精品装赣南脐橙非常畅销。决定专注柑橘类果品电商后,团队招员工、聘财务、请采购,如今公司已有18名成员,最大的也才36岁。公司还学习华为,10名优秀员工均持有公司股份。同时,创始团队严格遵守“举贤避亲”:亲戚一个也不收,连自家果园的脐橙,也不再进入公司销售。

△蓝宁公司的“橙上良品”赣南脐橙因品质佳入选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受到消费者青睐。

作为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寻乌赣南脐橙今年11月1日开采,产量预计达22万吨,蓝宁团队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1000万斤。加上其他柑橘产品,去年公司在拼多多全年销售额达5000万,今年,他们决定要冲击破亿。

“寻乌脐橙销售,电商已成主要渠道,占总销售额的2/3,6000多家电商里,有5000多名从业人员是年轻人。”寻乌县果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谢大铭说,年轻人知道什么产品卖得好,知道“以销售定生产”,寻乌脐橙产业的未来,系在这群年轻人身上。

蓝宁团队卖脐橙的经历,也是“新新农人”创业的一个缩影。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平台95后“新新农人”数量超12.6万人。这些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懂经营懂管理、擅长整合上下游的95后,正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崭新力量。

而对于蓝宁他们来说,他们所入局的农产品电商是一片蓝海,“跟随着拼多多这艘航母,找准方向,稳打稳扎,就能去到我们想去的远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347.html

“赣南“阿柑正传”:4名95后的非典型创业” 的相关文章

刘胡兰镇的创业故事:96年大学生返乡卖土货

刘胡兰镇的创业故事:96年大学生返乡卖土货

11月11日凌晨,“双十一”刚刚开启半个小时,李诗宣看着店铺后台爆单的势头,就知道今年的牛肉销量肯定要超过去年了。这是返乡创业以来,李诗宣经历的第二个“双十一”。与第一次相比,虽然少了一些新鲜感,但看着飞快增长的订单,李诗宣和团队的小伙伴们还是难掩兴奋。截至当天下午5点,店铺的单日订单量就已经突破...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您看,这草莓花开得多好!”800平方米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刘长伟俯身察看草莓长势,笑着告诉记者,这一棚能产4000多斤,11月份就能上市了。刘长伟正在察看草莓长势。孟海鹰 摄金秋十月,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到处是丰收的景象。1989年出生的刘长伟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城里干...

大叔放弃建材行业,攻克“火炬菜”种植难题,一年销售额5000万元

大叔放弃建材行业,攻克“火炬菜”种植难题,一年销售额5000万元

他原本从事建筑行业,最后转行创业去种菜,居然年赚5000万。他为了让芽球菊苣卖得好,建立全封闭的无光养殖间,每隔2小时就去观察生长状况。为了把芽球菊苣卖出去,他绞尽脑汁想到了试吃的方法,可是芽球菊苣见光4小时就会变绿。他又是怎么样做的呢?咱们就来聊聊刘秀军的致富之路。1969年刘秀军出生在河北,在当...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一个从庄稼地里考上大学的平罗“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让乡亲们惊叹的是,这个“鸭司令”带领4000多只麻鸭闯市场,竟将一只鸭子卖到128元……8月2日,天刚亮,平罗县姚伏镇上桥村村民朱自和从床上爬起,骑着电动三轮车去玉米地里忙乎。新掰的玉米被拉往村里的养鸭基地。因为提前联系过,等待卸货的人...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林振烔,一个善于分析市场行情的人。创业两年,他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步步打开销售市场,更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但就在两年前,林振烔还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就是林振烔的老家。1993年出生的他,从小热爱摄影,不少摄影作品还获得了市里的奖项。照理说,林振烔将来多半是会走上艺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