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贾拴成:小红薯成就大事业

2023-01-18创业故事26

新乐市新农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拴成:

小红薯成就大事业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黄金蜜薯,黄皮红肉、香甜可口,而且个头不大,无论蒸着吃还是煮着吃都很适宜。”提起刚培育出来的红薯新品种,贾拴成的脸上充满自豪。此次“双创”成果展上,他种植红薯的创业故事备受关注。

贾拴成是新乐市新农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人称“红薯大王”。1996年与红薯结缘以来,他用20多年的时间从红薯种植发展到育苗、杂交育种、新技术研发和推广,把小红薯做成了大事业。

1995年,高考落榜的贾拴成在城市打过零工,他开始思索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当时家里有几十亩沙荒地,贾拴成琢磨着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创业。1996年,贾拴成在广播中听说了一个红薯新品种,产量是普通品种的两三倍。这让贾拴成十分兴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两亩红薯新品种。

当时普通的红薯苗1分钱一棵,而这种新品种则两角钱一棵。对这批花“重金”买下的红薯苗,贾拴成丝毫不敢懈怠,每日精心照护。这批红薯新品种错季提前上市,每公斤价格是后来大批上市的普通红薯的两倍。初次创业尝到甜头,贾拴成种植红薯的信心更强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红薯的品质。如何种出有市场竞争力的红薯?贾拴成到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等单位参观学习,引进、培育新品种。20多年来,他先后培育了多个新农系列红薯新品种,成功引进了普薯32、苏薯16、济薯25等几十个高产优质品种,建成了全国品种最全、最多的红薯育苗基地,每年向广大薯农提供优质薯苗5000多万株。

良种还需配良法。贾拴成购置了百余套有关红薯种植的科技图书,进行学习研究,掌握了红薯从育苗、栽培到收获、储藏等各环节技术,研发了红薯大屋窖贮藏技术,有效解决了红薯贮存腐烂变质问题。他独创的红薯旱作高产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干旱地区栽培红薯不易成活、产量低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

2009年初,贾拴成牵头创办了新乐市新农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联系销路。当年9月,在省、市科协的帮助下,成立了由贾拴成任主任委员的河北省农技协甘薯专业委员会。

在贾拴成的引领带动下,新乐市红薯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而且打出了新乐红薯品牌。红薯苗远销全国除青海、西藏外的各个省市区。

种植红薯也给贾拴成带来了各项荣誉,他先后荣获“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2015年4月底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9年9月被中宣部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

如今,贾拴成依旧每天忙碌于红薯种植、新技术研发及推广,虽然很辛苦,却快乐充实。他说,他一直把红薯当作一个事业、一种乐趣来做。把小红薯做成大产业,通过种红薯引领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这是他的梦想。(方素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373.html

“贾拴成:小红薯成就大事业” 的相关文章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我能在家门口上班,全靠村里的养鸽带头人钟声亮。”温州平阳县鳌江镇书阁村村民谢春绿说,在养鸽场上班后,她的收入较之前高了很多。谢春绿,以及她口中的钟声亮,他们的致富都跟养鸽有关,而这样的人在温州有不少。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市出栏肉鸽300多万只。在瑞安、平阳、乐清等县(市)已形...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结缘VR行业 创业梦起于创客大街出生于1993年的毕凯斌,虽然故乡威海也是海滨城市,但在青岛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后,他更想留在青岛闯出一片天地。...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25岁在读硕士陈瑞亮还有一年才毕业,不过,正读研二的他已创业三年,还带动家乡百姓一起创业,100多位农户跟着他走上致富路。6月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见到陈瑞亮。说起“跨界”创业的故事,陈瑞亮说,光卖乌龟的生意,“去年,我们创办的公司营业额达到了2800万元”。陈瑞亮...

她用一双巧手让“青果”开出妇女创业花

她用一双巧手让“青果”开出妇女创业花

从对手工作品的一见倾心到模仿制作、创作开发,她把手工制作之美带给她人。从独自创办工作室到联合志同道合的姐妹们并肩开发作品完善制作流程开展手工艺课程培训,她用一双巧手将“青果”培育成一片巧妇手工园地 。她就是李英,北京青果布艺工作室(以下简称青果工作室)创始人,现任全国手工协会会员,北京巧娘协会理事,...

一位80后女性创业的心酸史,了解平凡人创业的艰辛路

一位80后女性创业的心酸史,了解平凡人创业的艰辛路

依稀还记得她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创业不一定要有本钱,但一定要会思考。”听到这句话我当时愣了一下,随即就问:“创业难道不需要本钱吗?”。他说:“听我讲完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1982年的她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遮风挡雨的房子是很厚的那种土墙房盖的稻草,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最怕的就是刮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