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教程 > 正文内容

掌握玉米种植关键管理技术,高产其实很简单

2023-01-18创业教程58

玉米作为我国第二大种植作物,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饲料原料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玉米的播种面积来说,以北方地区的春玉米播种最为广泛,春玉米想要获得高产,都有哪些核心技术?今天就给大家说说春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春玉米的生长特点

由于春玉米生长前期气温较低,所以苗期生长较为缓慢,植株生长健壮、穗位低、节间较短,因此,抗倒伏能力也较强。从整个生长期来说,相对夏玉米较长一些,因此也有果穗大、单株产量高等特点。

但春玉米的种植地区多属于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这些地区在春季都有气温低、干旱等特点,这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及苗期的生长。而且旺盛生长期又处在盛夏高温多雨季节,所以,春玉米发生病害的程度也要较夏玉米严重。如果处理不得当,都会影响春玉米的产量。

二、春玉米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春玉米种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及整地施肥。

1.品种选择

春玉米栽培第一个要考虑的是玉米品种问题,目前在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很多,农民朋友在选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所在的区域及栽培特性,选择本地区适栽的品种。

一般每年春季,农业农村部或当地农业农村厅网站都会推荐一些品种,大家可以查询后进行选择。在购买种子时,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选择生命力强、纯度高、粒大饱满、经过包衣处理的新玉米种子,避免使用陈种。

2.整地施肥

玉米在播种前进行整地施肥是非常有必要的。玉米虽然耐瘠薄,但却是喜肥作物,尤其是春玉米的生长期较长,更应该施好底肥。如果有条件推荐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尽量做到施肥均衡。

目前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很多大种植户都喜欢“一炮轰”施肥,从实际种植效果来看,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有条件的地区还是推荐分阶段施肥。

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对于种植大户而言,由于条件限制,有机肥的施用量都偏少甚至不施有机肥,为了更新土壤中的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推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施有机肥。

化肥的施用上,磷钾肥应全部做底肥,氮肥的一半做基肥,一半做追肥。推荐基肥每亩施入总含量为45%,氮、磷、钾配比为25-10-10左右的三元复合肥40千克,综合中微量元素肥料2千克。

可以将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均匀后撒施,在施肥后进行深翻,翻耕深度要求在20㎝以上,随耕随耙并及时平整压实,为春玉米的顺利出苗打好基础。

三、春玉米的播种

春玉米由于播种时气温和地温都比较低,存在种子出苗比较困难的情况,所以,提高玉米播种质量是苗齐、苗匀、苗壮的前提。

1.播种时间

我国春玉米栽培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又各不同,在播种期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理论上讲是当地5~10㎝地温稳定在10℃以上为播种原则。但如果教条卡播种时间,在部分地区存在播种较晚的问题,如东北地区。所以,农民朋友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往年播种时间,适期早播,有利于积温的累积。

2.播种深度及密度

播种深度是影响种子出苗的重要因素之一,春玉米播种深度建议掌握在4~6㎝之间。播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确定,春玉米的栽培密度不宜太大,否则夏季高温多施的环境会加重病害的蔓延。

3.播种后浇水造墒

由于玉米种子的萌发对水分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而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大多比较干旱,因此,在播种后如果有条件要人为创造利于种子萌发的土壤墒情,可沿播种沟浇水,浇满播种沟即可,但不可全田大水漫灌,大水漫灌容易引起地温下降,影响种子出苗。

4.化学除草

随着气温升高,玉米田容易滋生杂草,为避免杂草和玉米幼苗争夺养分,在浇水后,能下田后应立即喷施一次除草剂,除草剂可选择乙草胺、莠去津或二者的混合剂,具体施用量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用量,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

四、玉米生长期的田间管理

从玉米出苗至成熟,根据玉米生长规律,可将玉米田间管理大致划分为苗期田间管理、穗期田间管理及花粒期田间管理。

1.玉米的苗期田间管理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阶段为苗期,春玉米的苗期大约在30~40天时间,苗期生长发育的好坏会对器官的形成和后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都有直接影响,所以,管理上不容疏忽。

控水蹲苗

为了使得植株长势更加健壮,在苗期要适当进行蹲苗。因为春玉米苗期耐寒,所以在播种后浇水的情况下,苗期可不用再浇水,以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和防止出现徒长现象。

苗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苗期最常见的病害是玉米粗缩病,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靠灰飞虱传播,除了选用抗病毒品种外,在生产中要尽量控制灰飞虱的数量。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以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当田间百株玉米虫数达到110头时,就要进行药物防治,杀虫药剂可选择吡虫啉、噻嗪酮、速灭威、异丙威等。如果在苗期发现春玉米患粗缩病,要立即拔除,然后用4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500倍溶液进行喷雾,控制病害的传播。

2.玉米穗期的田间管理

玉米穗期指的是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历时30天左右,是玉米生长期中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重要的发育阶段。在营养生长方面,根茎叶增长量最大,在生殖生长方面,是决定雌穗花数的重要时期,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一时间段的管理工作。

重视穗肥的施入

进入穗期后,随着气温升高,玉米生长量迅速变大,对养分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要重施穗肥。穗肥的施入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最佳时期在小喇叭口期,每亩可施入尿素8~10千克或碳酸氢铵20~25千克。

及时浇水

穗期不但对养分吸收多,对水分要求也较高,应结合追施穗肥浇一次大水,促进肥料吸收的同时也为植株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浇水以水湿透土壤根系分布的土层为好。

防治虫害

穗期是玉米螟的高发时期,一般多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初发。在这段时间要密切观察玉米心叶,当发现玉米螟蛀食的心叶率达到10%时,就应及时用药防治。可用克百威颗粒用细沙拌匀后撒在喇叭口内。

3.玉米花粒期的田间管理

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抽雄到成熟的这段时间,春玉米的花粒期一般要经过50天左右的时间。

水肥管理

花粒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水肥的需求较大,在雄穗开花前后,要追施一次“攻粒肥”,每亩可施入尿素15~20千克或碳酸氢铵30~40千克。除了养分的供应外,还要合理保障水分的供给,以保持绿叶面积,促进营养器官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转移,对于雨水少的干旱地区,要加强灌溉。玉米虽然需水量大,但也不耐涝,遇到大雨时,应及时排出积水。

病虫害防治

玉米花粒期是病害高发时期,这一时期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及黑粉病。

玉米螟:当检测到田间百株虫数达到80头时就要用药防治,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800液滴在雌穗顶部,每株玉米灌10~15毫升。

粘虫:粘虫以幼虫取食玉米叶片危害,被粘虫咬食的叶片出现缺刻,粘虫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玉米穗也会被咬断。当百株虫数达到50头时,可选择灭幼脲、敌百虫、溴氰菊酯乳油等药物进行防治。

黑粉病:玉米黑粉病属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其担孢子适宜生存的温度为20~26℃,由于春玉米花粒期的温度能满足担孢子的生存条件,所以,春玉米发生黑粉病的程度要比夏玉米严重。植株受害后,要在瘤凸起外膜未破之前将病株拔除,带出田外深埋,以免病菌落入土壤,给下一茬的种植带来隐患。

玉米在种植过程中,虽然田间管理相对简单,但也要根据玉米的生长特点,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进而获得较好的收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392.html

“掌握玉米种植关键管理技术,高产其实很简单” 的相关文章

很多人创业为什么选择餐饮行业?

很多人创业为什么选择餐饮行业?

很多人创业想当然就选择餐饮行业,认为餐饮行业客流量大,所以毛利就大。其实很多人在餐饮创业之后,才发现也是困难重重的,活下来是很多餐饮创业者每天要想的事情,其次才是能不能盈利。“创业”是一个令人振奋却又令人惶恐的字眼。对一个有开拓精神的人来说,创业是“梦想”的代名词。我们中有很多人,就带着这样的梦想不...

瑞金黄元米果爽滑筋道 红军长征路上的“压缩饼干”

瑞金黄元米果爽滑筋道 红军长征路上的“压缩饼干”

黄元米果是瑞金特有的一道风味小吃,在当地甚至有“不打黄元米果不过年”的说法,每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黄元米果用以待客。上世纪30年代,瑞金人民制作的黄元米果,为支援红军开展革命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舌尖上的中国》曾这样描述黄元米果:“直指心尖、舌尖的美味萦绕不去。”黄元米果作为瑞金著名特产之一...

疫情当下,给普通开店创业者的3点思考

疫情当下,给普通开店创业者的3点思考

新一轮的疫情反扑,让所有人正在经历着「倒春寒」,疫情不仅考验着个体的免疫力,同样也考验着实体门店的抗击风险的能力。不少门店经营者,因为房租、收益而变得焦虑;打算投资做门店的创业者,在“做还是不做”间反复犹豫。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反复无常的疫情下,创业是不是冒险?面对疫情的不确定因素下,以下3...

疫情下创业机会的思考和感悟

疫情下创业机会的思考和感悟

创业,动词,意思是实现价值,开创事业。如果你在百度平台上输入“创业”搜索,百度显示“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为100,000,000个……为何要创业?疫情经济不好为何很多人要通过做副业来微创业?疫情下创业机会的思考和感悟.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让人染上沧桑,让人压弯脊梁,可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创业者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创业者

“创业,从来都是少有人走的路。”2022年年底,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的创始人这样对我说。这句话看似没超出常识,但我在采访几十位青年创业者后,却对“常识”产生了不同想法。提到创业,很多人第一感觉是各种意义上的“难”。202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在职青年和大学生进行的“青年创业认知与态度”的调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