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龙岩大学生回乡创业: 逐梦红土地 带动乡村振兴

2023-01-18创业故事62

近日,记者沿着美丽的汀江河畔,从长汀县河田镇窑下村驱车十来分钟,就来到车田寨曾宪富经营的家庭农场——大山下家庭农场。一栋白色的三层建筑在田园风光的映衬下,显得别具一格。

“木栈道铺好后,远道而来的游客和客商,可以更轻松零距离观看林下种植的中草药黄花远志长势情况。”45岁的曾宪富一边帮工人铺旧木板一边对记者说。

1977年出生的曾宪富个头不高,戴着眼镜,看上去精神抖擞,充满干劲。浑身乡土气息的他似乎很难与网络安全高级工程师身份连在一起。

网安高级工程师心中的“庄园梦”

梦想的故事,奋斗的开始,得从5年前讲起。

2017年8月,在北京中关村一家外资企业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高级网络安全工程师曾宪富,放弃了高薪待遇,带上多年积蓄,毅然回到家乡长汀河田镇车田寨,实现多年来一直在心头就有的“庄园梦”。“心里时常惦记家乡,趁现在还年轻还是想回农村做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曾宪富说。

吸引他返乡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带来的生态蝶变。河田镇,曾是极强度水土流失区,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治理,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光头山”如今已披绿挂翠、郁郁葱葱。

当年夏天,曾宪富租下车田寨村1000多亩山场与农田,办起了生态农场,发展黄花远志林下经济,开启了生态农业的创业之路。

黄花远志,又称黄花参,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是福建山区常用的珍贵保健药材,具有壮筋骨、祛湿解毒、抗衰老等功效。

“刚开始我就是‘农业小白’,一点也不懂。”面对农业这个陌生领域,大学时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曾宪富专程前往福建农林大学学习培训,同时拜村民为师,跟着他们上山挖树坑、埋肥,上网查询黄花远志的生长环境、雨水需求等资料。

5年过去了,曾宪富自称现在是“半个农业专家”。他充分利用黄花远志的叶、花、根茎,用于加工花茶和药膳食材。

如今,曾宪富的黄花远志种植规模已达到900多亩,还帮助带动119户脱贫户增收致富。同时,辐射11个村的村民种植“黄花远志”,发展壮大林下经济产业。

河田鸡是世界五大名鸡之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绿色名优特农产品,是福建省农产品十大区域公共品牌。近年来,长汀县把河田鸡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来抓。去年,曾宪富尝试利用种植的灵芝沐草做成青料喂养河田鸡,进一步开发生态药膳产品。“吃灵芝青料养出的河田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清新生态又健康。”曾宪富说,去年10月至12月,他销售了2万多羽河田鸡。“今年打算要销售10万羽,产值达到上千万元。”曾宪富说。

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是销售,这两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曾宪富利用自己的专业强项开发网络商城“汀韵农业”,将生态河田鸡、汀州茶籽油、幸福好米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农场里,记者看见挂着“长汀县晨露种养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长汀县大山下家庭农场”“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龙岩分会”的牌子。“形成种、产、供、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同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增收致富。”曾宪富说,接下来打算在山上补种阔叶树种,建成多彩森林景观带,在山下兴建休闲漫步道,在田间种上有机稻米,打造集康养旅居、观鸟垂钓、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又是一年春好处,刚种下的黄花远志幼苗已吐露新芽。在这片郁郁葱葱的山场里,曾宪富的“远志故事”还在续写新的奋斗篇章。

“蜂”支书廖水金:书写巾帼助农篇章

“现在蜜蜂繁殖期,要注意蜂王产卵情况,适当加些新的巢础进去。”当日,与曾宪富农场相隔四五十公里的长汀县铁长乡芦地村,“80后”女村支书廖水金正在给养蜂户胡红莲指导养蜂注意事项。

“我们经常来找她问养蜂的事,我还找她帮忙销售蜂蜜。”养蜂户胡红莲说,当地养蜂户都对这位女村支书交口称赞。在廖水金的帮助下,目前,胡红莲养的蜂已有200多箱,2021年产出成熟蜂蜜800公斤,收入达8万余元。

“我在大学学的就是养蜂专业,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当地乡村振兴出把力。”1986年出生的廖水金道出当初返乡创业的初衷。

2009年,廖水金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专业毕业后,曾经在湖南一家蜂业公司做过技术研发员,也在深圳一家公司从事过市场营销。

彼时,地处偏远的芦地村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劳动力严重流失,村里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谋生,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乡村产业薄弱。面对这种状况,2017年,廖水金毅然决定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创业。在村民的支持下,她担任芦地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现在。

“刚开始很困难,面临着村庄发展到底该从哪着手、到底要怎样才能带领村民致富等问题。”廖水金坦言。

她利用所学专业,决定把带动村民养蜂致富作为一个突破口。采取“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养殖蜜蜂300箱,带动18户脱贫户参与到激励性蜜蜂养殖项目,村里统一购买蜂群,按保护价回收蜂蜜,确保脱贫户稳定增收。同时,大力发展光伏项目、育苗基地,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

“农村同样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家乡的未来一定越来越好。”廖水金充满信心。

打造大学生返乡创业“梦工厂”

农业前景广阔,农村大有可为。近年来,很多像曾宪富、廖水金这样的优秀大学生纷纷选择返乡创业,为龙岩革命老区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大学生返乡创业有着巨大的作用,龙岩属于革命老区,现在正聚力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红土地农村潜藏的宝贵资源需要他们去挖掘、去探索。”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陈国新认为。

据了解,近年来,市人社局出台一系列精准对接服务大中专毕业生留岩就业创业政策,全力打造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梦工厂”。在鼓励创业方面,每年组织“创业龙岩”“中国创翼”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2021年,全市共为84家企业发放创业带动就业补贴84.6万元,为24家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3.5万元。扶持建设3个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给予20万元基地建设奖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40.html

“龙岩大学生回乡创业: 逐梦红土地 带动乡村振兴” 的相关文章

8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创业就像人生提早上高速

8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创业就像人生提早上高速

就业难,当年一度校园热议的创业潮流,又重新在高校涌动。近日,羊城晚报、团省委、省学联等单位联合举办“激情创业,理性闯关”广东大学生创业论坛,多位昔年从校园走上创业之路的成功人士现身,向学子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体验。贷款上大学,毕业赚四十万人物:广州新速度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汝山感言:只有勤奋,才能收获...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每到下午,在松阳祥瑞电子商务产业园,一辆辆快递车往返于各个电商公司之间,上万件商品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自从2018年,松阳90后企业家叶方龙投资打造该产业园以来,经过4年的发展,目前产业园已入驻200多家电商企业,年产值近15亿元,极大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叶方龙(左一)大学开始创业,学成后...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寻访者”队伍前往厦门市翔安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当地的农业创业者,了解他的创业历程,探寻农业创业的路径。“我也是第一次搞这个。”作为种植树葡萄的领头人黄国文先生说,“当初提起做这个的时候,农民大多数在观望。因为我是村书记嘛,所以就想说当个领头人。”黄先生笑说,当时大家都还在...

河北巨鹿:“葡萄大王”创业记

河北巨鹿:“葡萄大王”创业记

在人们的印象里,干农业赚钱少,特别是种地,又脏又累辛辛苦苦还挣不了几个钱。然而河北省巨鹿县的“葡萄大王”刘财举用四年时间从一个“水果贩子”变身种植大户,靠种葡萄完成了创业梦,把农业做成了“暴利”项目,还成了带动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明星。刘财举正在介绍他的克瑞森晚熟葡萄。从“一分不挣”到亩“产”万元李锋...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10月22日上午,付红星带领村民开着新型红薯收获机挖地里的最后一批红薯,他们要赶在霜降前后把这批红薯放进地窖里储藏起来,然后通过互联网批发销售,不久这批红薯就会出现在各地的菜场。“这是我今年引进的新品种,种植成功!”22日上午,付红星发来一组挖薯机挖红薯的视频。松...

博士养虾研究出“独家秘方” 高温下的创业故事

博士养虾研究出“独家秘方” 高温下的创业故事

顶着烈日,在池塘边走上好几个小时,测水质、投饲料、查食台、看虾情,这是钟国防的养虾生活写照。当记者把媒体浓墨重彩描述他艰辛创业经历的网页点击给他看时,他觉得很忐忑,“哎呀,养虾就是这样的,实在说不上什么特别。”今年是这位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养虾的第三个年头,他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养殖生活已经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