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外出打工,不如在家种红薯”——欧阳继辉返乡种红薯带富乡亲的故事

2023-01-18创业故事29

【小康指数】

江永县夏层铺镇水田村欧阳继辉,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他放弃南下打工,返乡创业,流转土地种植红薯,如今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并投资建成年加工红薯5000吨的“扶贫车间”,年创产值1800万元。不仅自己脱贫,还带动该镇水田村、马蹄村村民种植红薯8000多亩,产红薯1.6万多吨,辐射周边村发展红薯2万多亩,每亩实现收入3200元左右。

【圆梦故事】

每年10月,是江永县夏层铺镇水田村村民最忙碌的时候。10月20日一早,记者刚走进这个小山村,远远的就听到山道两旁的红薯地响起拖拉机的轰鸣声,村民三三两两已在田间劳作。

今年36岁的欧阳继辉,急急忙忙走出加工厂。“订单太多,今年可能完不成任务。没办法,客户只认我种的红薯。”欧阳继辉说,本村的红薯已雇七八十人挖,隔壁江华桥头铺镇还有90多亩红薯,还得另找30多人过去挖。

欧阳继辉(中)在检查即将装车的红薯

欧阳继辉的父亲欧阳政清告诉记者:“村里谁见了我,都说我儿子好。以前在一行干不成器,大家都说不如回家种红薯;现在乡亲们在继辉的带领下,种红薯已经成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

“我不想当贫困户,这个帽子一定要摘掉”

欧阳继辉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初中毕业后,他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南下打工支撑。欧阳继辉不仅干活勤快,还聪明好学,同样是打工,别人拿八九百元工资,他却能拿到一千七八,家里日子过得不错。

2014年,由于小女儿确诊心脏病,家里境况急转直下,不仅负债10余万,还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让自尊心强的欧阳继辉无法接受。“我不想当贫困户,这个帽子一定要摘掉!”

2016年,欧阳继辉深思熟虑后,决定回家乡创业,流转200亩土地种红薯,卖往南宁、深圳、福州等地。开始几年,因天气不好,红薯产量低,价格也不好,欧阳继辉亏了30多万元。 “每天睡不着觉,觉得这辈子都还不清了。”压力如泰山压身,但欧阳继辉不甘心就此放弃,仍在等待一线生机。

因为生产的红薯质量好,为人又热情真诚,欧阳继辉结下不少善缘。一个做奶茶辅料的台商特意找上门,给他指了条门路,建议他做红薯加工。欧阳继辉受到启发,着手建起一间800平方米的加工厂。工厂规模虽不大,但有“贵人”相助,他很快便接到第一笔100万的加工订单。随后,他的生意越来越好,日子渐渐回暖,到2017年,便成功脱贫。

欧阳继辉说,水田村驻村工作队长李林喜是他的第二个“贵人”。在他的帮助下,欧阳继辉创办了合作社,吸纳90余名贫困户入社,扩种1000多亩红薯,又投资建成了年加工红薯5000吨的“扶贫车间”,效益大幅提升,真正把种红薯做成了一份赚钱的事业。

发展红薯产业带动村民整体收入增加

老板连轴转,员工也忙得不亦乐乎。在2600平方米的新厂房里,60余名工人在削皮,10余人在切果。41岁的女工高海华说,这种忙碌让人内心踏实,“每天有活干,一天100元,在家也能挣到钱。”

这些年,欧阳继辉在扩大产业的同时,陆续召回了一批在外务工的乡亲。48岁的高统云便是其中之一,如今是车间主管,月薪6000元。去年,他也到江华流转了460亩地种红薯,产值80万元,一跃成为致富“达人”。“工厂的外贸单很多,一天生产8吨仍不够。销售不愁,我大可放开手脚去种。现在外出打工,不如在家种红薯!”

“以前种红薯从未被大家当作是一份事业,然而这两年,种红薯的年年赚钱,村里开宝马的都是种红薯的。”看着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欧阳继辉感到很自豪,同时也生出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把红薯产业做到极致,让更多人受惠?他打起了深加工的主意,将在新疆做石材生意的表哥毛建平也鼓动回来,在马蹄村新建了一家占地5000平方米、年深加工1800吨农产品的企业。

欧阳继辉还将工厂每天削下的红薯皮免费送给养殖户,间接带动了周边村民养殖牛羊的积极性。水田村村民何水旺说,他养了9头牛,一年饲料费可以省下近4000元,一年净赚2万多元,几个朋友看他养牛效益高,明年也想跟着一起干。

水田、马蹄两个村的驻村工作队长李林喜说,发展红薯产业带动了村民整体收入增加,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去年两村种植红薯8000多亩,产红薯1.6万多吨,还辐射周边村发展红薯2万多亩,每亩实现收入3200元左右。

圆梦感言

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找到致富门路,连续亏本那几年,我也心灰意冷过,但我性格倔强,认准的事情,绝不轻言放弃。现在生意越做越大,我更坚信自己返乡种红薯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愿意用一辈子去做好这一件事。

我能从贫困户成为致富带头人,离不开驻村帮扶工作队大力扶持,如今我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也想把这份力量传递下去,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找到致富门路,大家共同奔小康。(黄柳英整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410.html

““外出打工,不如在家种红薯”——欧阳继辉返乡种红薯带富乡亲的故事” 的相关文章

女大学生刘玉红创业跨境电商逆势飞扬

女大学生刘玉红创业跨境电商逆势飞扬

衡阳市,蒸湘区政府领导到“荣鑫达”公司调研大学生创业工作。2022年10月9日下午,在衡阳市蒸湘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湖南荣鑫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红在电脑上给我们看了一条来自美国的邮件,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您是我们准备支付首期预付款的公司,合同在走流程,我会随时通知您。祝您快乐!刘玉红和伙伴研判...

这夫妻俩把小盆景种成了大风景

这夫妻俩把小盆景种成了大风景

拉枝、盘扎、修剪、整型……盆景基地里,园艺师们全情投入盆景修剪。随着园艺师手中剪刀的上下飞舞,原本普通的绿植很快呈现出宝塔、瀑布、雄鹰等造型。打包、装箱、发货,一棵棵盆景“飞”出村落——这是峰峰矿区义井镇西山村高鹏的励园盆景基地的一处景象。高鹏和胡瑞宁在园区内整理盆景。返乡创业 变身“村”里人在励园...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生长在景色怡人的百亩荷花池,吃着无人机投喂的饲料,青山绿水中小龙虾们日子过得惬意。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端的乔口镇,水域资源丰富,2017年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小镇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生长在荷花池中的“荷花虾”,截至2021年底,望城区荷花虾养殖面积超过8万亩,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刘志鹏就是其中之一。...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刘志鹏身份: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他的故事“95”后回乡养殖小龙虾 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刘志鹏是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长沙市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示范培育班学员,乔口商会工商联执委,乔口田心坪村扶贫产业指导员,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2021年,他被评...

种植无花果赚钱吗?90后大学生返村创业种植无花果,助力乡村振兴

种植无花果赚钱吗?90后大学生返村创业种植无花果,助力乡村振兴

8月7日,正值无花果成熟的季节,记者来到安居区观音镇桃子园村,一大片长势良好、一个个垂涎欲滴的无花果把果树压弯了腰,成为村子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袁谋若啊?他在地头,那边,挑粪那个……”“挑粪那个”?这似乎让人难以与90后的大学生联想在一起。当记者见到袁谋若时,他正在准备“有机肥”。黝黑、干瘦,相对...

一位90后女生的“逆袭”创业路

一位90后女生的“逆袭”创业路

在湖南省科技厅的18楼,李旭寅和团队正在为一家招标的企业准备资料。她创建的湖南鸿泽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如今拥有员工30多人,而6年前,包括她自己在内只有2个人。从一腔热血创业到如今距离梦想越来越近,李旭寅告诉所有创业者,在创业路上的所有辛酸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2012年,李旭寅考入湖南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