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潜伏”浙江学养乌龟 湖北京山父子回乡创业年销360万

2023-01-18创业故事23

京山县永隆镇上陈桥村,有一处美丽的湖泊,被当地人称为“小西湖”。湖边有个养龟基地,这个养龟基地的主人是一对党员父子兵,父亲叫何永锋,儿子叫何夏伟,他们挖池养龟,创业兴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

父亲的养龟“战争”

何永锋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种过田,贩过米面,还开过小卖部,但都只能赚小钱,管温饱。为了发家致富,他选择外出打工,碾转多地后,最后在浙江的一处养殖乌龟基地谋业。

“在这个养龟基地,我‘潜伏’了三年,什么苦都吃过,最终学到了一些养殖技术。”何永锋说,2006年,他返乡租下10亩低洼地,开挖龟池,投放了数千尾龟苗,开始了他的致富梦。

然而,因缺乏资金,技术跟不上,何永锋养的乌龟始终病恹恹地“长不大”。屋漏偏逢连阴雨,2007年的一场特大洪水,冲垮了他的养龟池,龟苗大部分被冲走,损失数万元。

是见坏就收?还是冒险前行?思索再三,何永锋不甘心这么狼狈收场,“对我来说,养龟就像打仗,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有越挫越勇的胆气,大不了从头再来”。何永锋修改“作战图”,重新走上创业路。

他跑到浙江、江苏、湖南等10个省市,拜师学取“养龟”真经,摸索乌龟产蛋、孵化、成长的规律,再回家精心养殖。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他的养龟基地水面面积达到60亩,养殖的草龟、巴西龟、鳄鱼龟存量10万斤,年孵化、出售龟苗200万只,养龟基地被评为“国家科技示范基地”。何永锋打赢了“翻身仗”,取得了初胜。

儿子的卖龟网事

何夏伟设计了网上卖龟“三步曲”。先将养龟基地的规模、龟苗品种、数量和价格,制成宣传片,在网上滚动宣传,扩大影响。随后,在网上结识“龟友”,洽谈业务,他网上的客户多达70多人,遍及江苏、浙江、四川、湖南及省内各地。最后,对卖出去的龟苗,实行网上跟踪管理,对龟苗的长势、病情、食料等提供系统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信任。半年时间,销售龟苗180万只。

在养龟基地,何家父子有着明确的分工,儿子除了网上销售,还负责孵化、分拣等技术流程的制定,父亲负责实施。父子齐心,其力亦断金。两年来,何家销售各色品种300多万只,实现年产值360万元。

创业无止境。父子俩正筹划“养龟大棚”,扩大养殖规模。何夏伟说:“现代养龟业竞争趋于激烈,大棚孵化龟苗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我只能不断创新,先人一步,才能到达实现创业理想的彼岸。”

父子携手助乡亲

何家父子成功了,知恩要图报,一直深记在何家父子的心里。

“当初,要不是村支书带着村干部为我家跑项目,跑资金,协调土地流转,选租养龟基地,我家的生意也不会做得这么顺利。”何夏伟说,他和父亲又都是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帮助乡亲们创业致富。

何家出资,为村里筑路修桥,维修农小水利工程10多处;帮助村里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解决生活困难,不下20人次。在帮扶过程中,何夏伟渐渐发现,“输血”扶贫是个无底洞,效果也不好,不如帮乡亲们“造血”。自此,父子俩开始义务帮助乡亲养殖乌龟。

村里一个叫何永海的村民,在何永锋的帮助下,投资数十万元,办起了养殖场。何永锋优价给他供应龟苗,何夏伟免费为他提供养殖技术、销售信息。何永海的养龟事业很快步上正轨,不到一年时间,养殖面积达到30亩,乌龟存量4万斤。如今,在何家父子的引导和帮助下,上陈桥村乌龟养殖户达到7户,乌龟存量15万斤,每年销售龟苗300万只,成为远近闻名的“特种养殖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411.html

““潜伏”浙江学养乌龟 湖北京山父子回乡创业年销360万” 的相关文章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大量返乡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并没有选择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主动融入,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参与者。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90后”的佤族女孩娜布拉和娜能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们却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走上产业...

爱尚鲜花邹小峰:创业者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爱尚鲜花邹小峰:创业者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邹小峰说,爱尚鲜花现在只做两件事,一个是把供应链做好,另一个则是把品牌做好。“创业者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为了追女朋友。”说起最开始接触鲜花,爱尚鲜花(836638)董事长邹小峰倒是直言不讳。“发现鲜花这个生意好做,利润又高。当然,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市场营销出身的他,敏锐看到鲜花行业的商...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通过一个个初创者的故事,看这座青春之岛如何培育和孵化这些新生力量,观这座城市能否给这些创业者提供一个留下来扎根的理由。我们走进青岛拓界建筑设计...

规模化种植芭蕉第一人,桂林小伙带领村民致富

规模化种植芭蕉第一人,桂林小伙带领村民致富

在桂林的乡村房前屋后偶尔能看到芭蕉树,但是规模种植芭蕉却没有。阳朔普益乡留公村的村民黎新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村里种起了西贡蕉,还带领村民连片种植一起发家致富。从做香蕉生意到引进芭蕉种植黎新发1988年出生,34岁,记者在芭蕉地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打药水。只见他个子不高,身材有些瘦小,鼻梁上还架...

陈鑫:养殖基围虾 成就创业梦

陈鑫:养殖基围虾 成就创业梦

很多人认为,基围虾一般在海水中养殖。如今,在五通桥区冠英镇,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陈鑫,带着深耕农业的情怀,历经3年实践与摸索,在70余亩的虾塘里成功养殖基围虾。营养丰富、肉质松软的“海货”鲜活地走进乐山市场,深受消费者追捧,效益也十分可观。旺季捕虾忙 味美销路畅“四川能产基围虾?”“吹牛哦?四川又没有...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林振烔,一个善于分析市场行情的人。创业两年,他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步步打开销售市场,更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但就在两年前,林振烔还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就是林振烔的老家。1993年出生的他,从小热爱摄影,不少摄影作品还获得了市里的奖项。照理说,林振烔将来多半是会走上艺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