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灵山县残疾人翁建光的成长与创业故事

2023-01-18创业故事36

“曾听说,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无限可能。我呢,唯有坚持,唯有自强,才有未来。”7月15日,记者随同灵山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来到广西农垦国有华山农场,采访了肢体三级残疾、现年46岁的灵山县武利镇珠理村的残疾人翁建光。他租赁了华山农场原仓库面积500平方米的场地 , 开办了灵山县檀圩镇保利皮包加工厂。在翁建光的叙述中,记者了解了他艰难曲折的成长与创业故事。

坚持求医,熬过疼痛,他坚强地活了下来

1976年出生的翁建光,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母务农,父亲兼杀猪卖猪肉。因为父母亲的辛劳,一家人粗茶淡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在他16岁那年,读初中一年级放暑假的一天,翁建光突然发现自己左大腿一阵一阵地抽痛,非常痛。父母知道后,陪同他到了灵山县中医医院求医。经过拍片,医生确诊他患了强直性脊髓炎,世人称之为“不死的癌症”。

晴天霹雳,年少的翁建光被这一诊断震懵了,他不敢相信,但左大腿真实的痛感在提醒着他,这是真的,由不得他不相信。因为家贫,没钱住院,医生只好开药让他带回家吃。

虽然吃着药,但左大腿的抽痛一直没减轻,随着时间的推移,全身的关节也开始慢慢地抽痛起来。在吃了两年的药后,翁建光的胃又出现问题,胃穿孔了,他不得已,在武利镇卫生院住院手术治疗。胃病治好后,他又到灵山县妇幼保健院求医,按摩、针灸全身、肌肉牵引……。

那些年,翁建光身体不动时痛楚就减轻一点,身体一动痛感就更加强烈,有时候确实忍不住了,翁建光痛得哭了起来,上学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一天24小时都在感受着痛楚,有时甚至睡着了也会痛醒。为了减轻痛楚,翁建光每天天不亮就从珠理村骑自行车来到华山农场,然后搭班车到灵山县妇幼保健院求医,傍晚才搭班车回华山农场,再骑自行车回珠理村。

天天奔波求医,到灵山县妇幼保健院治病,坚持了整整一年,终于没钱了,他只能继续在家吃药治病。这样的治病过程持续了整整6年,从16岁到22岁。22岁时,翁建光不再吃药。因为全身的关节痛已成常态,吃药痛,不吃药也是痛。当时的他只有一个念头:唯有坚持下来,才能活出有未来的日子。这个念头一直陪着他到了30岁。30岁的翁建光突然感觉身体关节不再痛了,痛停止了,此时的翁建光身体已变了形。但不管怎样,终于不再痛了,这仿若给了翁建光新生一样,他高兴极了,感觉上天终于眷属了他一次,让他最终坚持了下来,活过来了。

家人帮忙,自强不息,他开启创业之路

30岁后,身体不再感觉痛楚,翁建光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幸福。但生活需要柴米油盐,父母逐渐年迈,依靠父母养活,这样的日子,不仅贫困,也郁闷。

翁建光时常想着自力更生。然而,一个只读到初中一年级、无一技之长、身体残疾的人,想在社会上立足,想靠自己养活自己,说得容易,做起来非常难。由于疾病的折磨,翁建光腰板不能挺直,稍微有点弯,颈脖不能转动,两腿不能蹲下。身体的原因,他能选择的工作机会很少。“干点什么好呢?”翁建光时常想着,他也时常把这个想法透露给家人,希望能帮助家里分担一些生活重担。

翁建光的弟弟翁光,小学未毕业就外出广东打工,曾在一家皮包厂工作过,对生产加工皮包流程很了解,也熟悉。翁光与哥哥翁建光商量后,两兄弟一拍即合。弟弟在广东拉订单,哥哥在家建厂生产加工皮包出口日本。2014年6月,翁建光任厂长的灵山县檀圩镇保利皮包加工厂应运而生,招收了近60名工人干活。弟弟在家里停留了一段时间,手把手教哥哥生产加工皮包的手艺,并教会他掌握厂里运营的流程等。

虚心学习,不言放弃,他坚信未来可期

建厂不久后,翁建光就学会了生产加工皮包的手艺。弟弟每拉来一单订单,翁建光便按照客户的需要做出样板,由客户定要哪一种,便生产哪一种皮包。不到一年时间,翁建光熟能生巧,做出来的皮包,客户都很满意。

建厂一年后,2015年年中,厂里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开始盈利。“从2015年到2018年,虽说不是很多,但每年厂里纯收入几十万元,已足够我养活自己、养活父母了。”翁建光感叹地说。

2018年底,弟弟翁光拉来一个订单,生产加工一万个皮包,但当皮包做成半成品时,客户联系不上,翁建光只好叫停这一万个刚做成半成品的皮包生产。这一万个半成品的皮包,折损了翁建光一年的纯收入。好在翁建光与弟弟没有放弃,继续拉订单生产加工皮包,生意这才渐渐好转起来。

2019年底,疫情来袭,受疫情影响,翁建光的皮包出口业务少了,干活的工人也减少了。“虽然现在订单减少了,厂里只有36个工人,但只要工厂能维持正常运转,熬过这段艰难时期,以后可能会变好。”尽管现在经营困难,但翁建光坚信:只要不放弃,好日子一定会回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45.html

“灵山县残疾人翁建光的成长与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每到下午,在松阳祥瑞电子商务产业园,一辆辆快递车往返于各个电商公司之间,上万件商品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自从2018年,松阳90后企业家叶方龙投资打造该产业园以来,经过4年的发展,目前产业园已入驻200多家电商企业,年产值近15亿元,极大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叶方龙(左一)大学开始创业,学成后...

中南大学27岁硕士回乡创业当“放牛郎”

中南大学27岁硕士回乡创业当“放牛郎”

4月上旬,苗族聚居的花垣县山中细雨霏霏,桃红李白。采访中,我们遇到许多个性鲜明的苗家青年,其中,有3个人的故事令人难忘……硕士当上“放牛郎”花垣县雅酉镇麻家村的龙胜新年方27岁,拥有中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学位,如今却被人们戏称为“放牛郎”。2011年毕业后,龙胜新决定自主创业。通过时近半年的社会调...

电子厂工人转行做整理师  创业开公司月入10万

电子厂工人转行做整理师 创业开公司月入10万

来自四川的阿伟原来是一名电子厂工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阿伟在自己家进行了整理收纳。觉得整理收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后,阿伟正式进入整理收纳这一行业,成为一名整理师。四年时间里,阿伟从第一单赚了200元开始,到后来创业创办了公司,如今月入10万元。阿伟说,整理师平时工作比较辛苦,基本上要在客户家从...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发传单、端盘子、打扫公厕、小区保安……马上大三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亮,兼职经历十分丰富。在他看来,“男孩子提前吃吃苦,多闯荡、多磨砺,挺好的”。而最让他幸福的工作是“养鹦鹉”——从2010年开始,他随叔叔开始接触鹦鹉,已经有12年。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忙到晚上11点,喂鸟、驯鸟、治疗、客户...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正常人创业已经很难,而双目失明的人要支撑起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在浙江绍兴的上虞市,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是无法理解这个创...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我家的草莓采用无土化栽培技术种植,‘住’着‘高楼’,‘吃’着基质,‘喝’着营养液,采摘时还不用弯下腰……”一进“泡泡糖空中生态园”,记者就看到一排排无土栽培槽整齐地排列着,架设在离地约90厘米的钢架上;种植槽内,一株株草莓苗油绿茂盛,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十分好看。离草莓上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此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