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变养鱼达人 年收入20多万元

2023-01-18创业故事36

保合镇盖灵庙村四组,有一个占地20亩的清水鱼场,当地人都喜欢来这里买鱼钓鱼。8月10日,记者来到了该鱼场,见到了正在给鱼群投放饲料的鱼场主人刘守耕。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积累经验科学养殖,将自己的鱼场发展得越来越好,使自己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刘守耕给鱼投放饲料

返乡创业发展养鱼业

刘守耕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在外漂泊了二十余载。“人到了一定年纪,心里总对家乡有一种眷恋,想要寻求一种归属感。”刘守耕告诉记者,带着对家乡的热爱,自己毅然选择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的刘守耕起初种植农作物。后来,经过多次勘查和询问,刘守耕决定开办鱼场,发展养鱼业。

“那条河是渠溪河的支流,几乎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流,所以我们这里水源条件是比较好的。”刘守耕指着自家门前不远处的小河说,就是它给自己开办鱼场创造了先天性的自然条件。

带着满腔热情,刘守耕说干就干,承包了20亩的稻田请来工人开挖成鱼塘。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的支持下,鱼场正式投入鱼苗,刘守耕将其取名为“丰都县丹洁养鱼场”。

万事开头难,没有养鱼经验的刘守耕在初期也遇到了一些挫折。

“有一次因为鱼投放量过大,加上天气炎热,导致鱼大面积窒息死亡,差不多捞起来3000多斤鱼,损失还是比较大的。”刘守耕说,最开始真的没有赚到钱,他意识到养鱼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于是,他便虚心向其他养殖老手以及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加上自己认真钻研摸索,现在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目前,刘守耕除了20亩的清水鱼场,还发展了20余亩的稻田鱼场。因为鱼比较原生态,刘守耕一年能卖出6万多斤,年收入20多万元。

积累经验科学养殖

除了从他人那里学到了一些养鱼的方法和技巧。近两年,刘守耕自己也在养殖过程中摸索研究出了许多经验。提到自己的养鱼经验,刘守耕显得自信了起来。

“首先要从投放鱼苗开始说起,刚进的鱼苗都是用袋子装着的,加的有氧气,运回来之后不能直接一下子就投放到鱼塘里,要先将袋子一起放在鱼塘里,等它们适应了鱼塘的温度过后再从袋子里将其投放到鱼塘里。”刘守耕说。

刘守耕每年会投放两批鱼苗,一月份投放一批小鱼苗,四五月再投放一批稍微大一点的鱼苗。每次投放新鱼苗之前,都要对鱼苗进行消毒,不仅如此,还要提前三四天对鱼塘进行消毒。

“我都是自己种草来喂它们,所以鱼的肉质非常好。”刘守耕对喂鱼的食物有一定的讲究,与此同时,对要投放的食物量也比较讲究。“八月份天气比较热,鱼的食量比较大,所以它们吃多少尽量给它喂多少,但最好是少吃多餐的形式。九月份气温慢慢开始下降,食物的量就要减少。到了十月份又要适当加量,因为鱼群要越冬育肥。”刘守耕说。

记者发现,在刘守耕家中有一些鱼药,诸如水产多维、大蒜素、拜特肝胆宁、拜特克菌星之类的。刘守耕告诉记者,这些药具有保肝、增加食欲、防止肠炎、防止细菌等功效,为了鱼的健康成长,每个月至少喂一次。“特别是八月份,至关重要,气温高,鱼特别容易生病。如果八月份没做好相关措施控制不住,对后期的生长有影响。”刘守耕强调说。

此外,刘守耕向记者介绍,养鱼必不可少地需要增氧器。一般在十月份要注意出现鱼塘缺氧的情况,因为气温下降了,加上饲料加量,池塘里水的浓度增加,就容易造成鱼塘缺氧。缺氧时间段最容易发生在凌晨2-4点,所以那段时间必须要特别注意,不然等到天亮就来不及了,防止缺氧的措施主要就是安装增氧器。

那么该怎样来判断鱼群是否缺氧呢?“夜晚12点过后,如果打开比较亮的灯照个几分钟后关掉,鱼塘里出现‘轰’的一声,那么极有可能出现了缺氧现象。”刘守耕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479.html

“返乡创业变养鱼达人 年收入20多万元” 的相关文章

这夫妻俩把小盆景种成了大风景

这夫妻俩把小盆景种成了大风景

拉枝、盘扎、修剪、整型……盆景基地里,园艺师们全情投入盆景修剪。随着园艺师手中剪刀的上下飞舞,原本普通的绿植很快呈现出宝塔、瀑布、雄鹰等造型。打包、装箱、发货,一棵棵盆景“飞”出村落——这是峰峰矿区义井镇西山村高鹏的励园盆景基地的一处景象。高鹏和胡瑞宁在园区内整理盆景。返乡创业 变身“村”里人在励园...

大学生返乡创业,六盘水版“乡村振兴合伙人”

大学生返乡创业,六盘水版“乡村振兴合伙人”

“子承父业”,青年合伙人回到农村,开启茶园发展新模式,探索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带动茶企复苏,帮助村民致富增收。2017年底,从青岛一家证券公司辞职后,范洪精回到老家贵州六盘水保基乡冷风村,开始尝试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这个36岁的年轻人是当地的苗族小伙,从小在村里都是学业上的佼佼者。2009年从武汉...

“九五后”大学生养蜜蜂酿造甜蜜事业

“九五后”大学生养蜜蜂酿造甜蜜事业

春节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工人们正为了生产礼盒装蜂蜜年货而忙个不停,而与他们达成深度合作、带动当地蜂产业发展的项目公司创始人,正是来自千里之外的南京“95后”大学生林彤。2016年大学毕业后,林彤来到南京团市委实习,接触了许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了解到南京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政策,一颗...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裴颢,桐乡市工商联副主席,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后均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裴颢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投行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不久他就离开金融行业,入职哈佛产业转化研究院,从事...

大学生冯中平:跳回农门养兔闯“钱”途

大学生冯中平:跳回农门养兔闯“钱”途

一排排兔笼整齐划一,一只只兔子肥硕健壮,一碗碗饲料让兔子吃得欢实……8月14日,乌苏市四棵树镇哈尔莫墩村,看着争先恐后抢食吃的兔子,冯中平乐呵呵地说:“别抢,别抢,都有份……”冯中平是“90后”,也是乌苏市营赢御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哈尔莫墩村方圆几百公里内,很多人都知道大学生“兔倌”冯中平...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刘志鹏身份: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他的故事“95”后回乡养殖小龙虾 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刘志鹏是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长沙市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示范培育班学员,乔口商会工商联执委,乔口田心坪村扶贫产业指导员,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2021年,他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