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变养鱼达人 年收入20多万元
保合镇盖灵庙村四组,有一个占地20亩的清水鱼场,当地人都喜欢来这里买鱼钓鱼。8月10日,记者来到了该鱼场,见到了正在给鱼群投放饲料的鱼场主人刘守耕。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积累经验科学养殖,将自己的鱼场发展得越来越好,使自己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刘守耕给鱼投放饲料
返乡创业发展养鱼业
刘守耕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在外漂泊了二十余载。“人到了一定年纪,心里总对家乡有一种眷恋,想要寻求一种归属感。”刘守耕告诉记者,带着对家乡的热爱,自己毅然选择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的刘守耕起初种植农作物。后来,经过多次勘查和询问,刘守耕决定开办鱼场,发展养鱼业。
“那条河是渠溪河的支流,几乎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流,所以我们这里水源条件是比较好的。”刘守耕指着自家门前不远处的小河说,就是它给自己开办鱼场创造了先天性的自然条件。
带着满腔热情,刘守耕说干就干,承包了20亩的稻田请来工人开挖成鱼塘。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的支持下,鱼场正式投入鱼苗,刘守耕将其取名为“丰都县丹洁养鱼场”。
万事开头难,没有养鱼经验的刘守耕在初期也遇到了一些挫折。
“有一次因为鱼投放量过大,加上天气炎热,导致鱼大面积窒息死亡,差不多捞起来3000多斤鱼,损失还是比较大的。”刘守耕说,最开始真的没有赚到钱,他意识到养鱼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于是,他便虚心向其他养殖老手以及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加上自己认真钻研摸索,现在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目前,刘守耕除了20亩的清水鱼场,还发展了20余亩的稻田鱼场。因为鱼比较原生态,刘守耕一年能卖出6万多斤,年收入20多万元。
积累经验科学养殖
除了从他人那里学到了一些养鱼的方法和技巧。近两年,刘守耕自己也在养殖过程中摸索研究出了许多经验。提到自己的养鱼经验,刘守耕显得自信了起来。
“首先要从投放鱼苗开始说起,刚进的鱼苗都是用袋子装着的,加的有氧气,运回来之后不能直接一下子就投放到鱼塘里,要先将袋子一起放在鱼塘里,等它们适应了鱼塘的温度过后再从袋子里将其投放到鱼塘里。”刘守耕说。
刘守耕每年会投放两批鱼苗,一月份投放一批小鱼苗,四五月再投放一批稍微大一点的鱼苗。每次投放新鱼苗之前,都要对鱼苗进行消毒,不仅如此,还要提前三四天对鱼塘进行消毒。
“我都是自己种草来喂它们,所以鱼的肉质非常好。”刘守耕对喂鱼的食物有一定的讲究,与此同时,对要投放的食物量也比较讲究。“八月份天气比较热,鱼的食量比较大,所以它们吃多少尽量给它喂多少,但最好是少吃多餐的形式。九月份气温慢慢开始下降,食物的量就要减少。到了十月份又要适当加量,因为鱼群要越冬育肥。”刘守耕说。
记者发现,在刘守耕家中有一些鱼药,诸如水产多维、大蒜素、拜特肝胆宁、拜特克菌星之类的。刘守耕告诉记者,这些药具有保肝、增加食欲、防止肠炎、防止细菌等功效,为了鱼的健康成长,每个月至少喂一次。“特别是八月份,至关重要,气温高,鱼特别容易生病。如果八月份没做好相关措施控制不住,对后期的生长有影响。”刘守耕强调说。
此外,刘守耕向记者介绍,养鱼必不可少地需要增氧器。一般在十月份要注意出现鱼塘缺氧的情况,因为气温下降了,加上饲料加量,池塘里水的浓度增加,就容易造成鱼塘缺氧。缺氧时间段最容易发生在凌晨2-4点,所以那段时间必须要特别注意,不然等到天亮就来不及了,防止缺氧的措施主要就是安装增氧器。
那么该怎样来判断鱼群是否缺氧呢?“夜晚12点过后,如果打开比较亮的灯照个几分钟后关掉,鱼塘里出现‘轰’的一声,那么极有可能出现了缺氧现象。”刘守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