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大德镇村民返乡创业种植果树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23-01-18创业故事46

眼下,丰收后的李子园仍生机盎然,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果园主人张有才像往常一样,每天都要到园子里走走看看。

张有才是重庆市开州区大德镇九岭村村民,这些年,种植李树年均收入超50万元,成了当地致富带头人。

致富不忘乡邻。张有才在创业的同时,免费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带着村民种植果树增收致富。

1997年,高中毕业的张有才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他先后到过上海、深圳、郑州等地,进过工厂、干过建筑工、当过厨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怕吃苦、肯钻研的张有才经过几年打拼,成了一名厨师,在郑州开了一家餐馆。

“在郑州开餐馆,生意还可以,但女儿小学毕业,因户籍没有在郑州无法上初中,加上家中年迈多病的父母需要人照顾……”2014年,张有才有了返乡的想法。

2015年,张有才回到家乡,开始种植之旅。

经过多方考察、实地调查,在九岭村村支“两委”的大力协调下,张有才以每亩200至300元不等的价格,在大德镇九岭村流转土地150亩,注册成立建娃种植家庭农场,开始规模种植李树。

创业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容易,锄草、施肥、喷药,样样都需要花钱,而且李树种下后要几年才能见到效益,第二年,张有才就花光了所有积蓄。为节约开支,张有才和妻子吃住在山上,开荒地、清水沟、育苗子……

“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就向人请教、买书慢慢钻研。”张有才说,3年后,李树试挂果有了收益,他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

为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大德镇党委、政府投资硬化九岭村公路,为张有才的李子园修建产业便道。每年七八月,前来收购李子的商人络绎不绝。

“今年我家产李子25万斤,卖了70多万元。”张有才高兴地说。

张有才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邻,他要带着乡亲们都过上小康生活。李子园的管护、李子的采摘都需要大量人手,张有才都优先聘用本村村民。

夏元梅和丈夫张孝术将家里的3亩多土地流转给张有才,年租金有1000多元。空闲时,他们在李子园务工,一年收入1万多元。

“我们这个年纪,在外面打工不得行,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真是太好了。”夏元梅说。

在张有才的李子园,像夏元梅夫妇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在李子园干些除草、施肥、采摘的活路,村民全年务工收入超过10万元。

张有才还免费向村民传授果树种植技术,带着他们一起种植果树致富。

张有才返乡创业的故事激励了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他们有的种植果树,有的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486.html

“大德镇村民返乡创业种植果树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的相关文章

涂宇果:创业需要勇当先行者

涂宇果:创业需要勇当先行者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涂宇果,那可能是“折腾”。对于爱折腾的涂宇果来说,创业要趁早。大学时,涂宇果就和华西医院创立“小心肝”慢性病管理品牌,因此获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创新创业一等奖。但获奖后,该项目却因各方对品牌发展理念未能达成一致而解散。项目虽未成功,但却让涂宇果认识到,选择一个好项目比怎么做更重...

40岁开始创业做小本生意,一天收入高达1000元

40岁开始创业做小本生意,一天收入高达1000元

40岁的石旺军,很早就在沙市打工,但生活一直不是很好,2003年来武汉,开始小本创业卖烤苕。石旺军将自己的摊位选在了从公交车站到公园大门必经的路上,这是卖苕的“黄金地带”。每天早上5点多,石旺军就要起床。他要将30多个蜂窝煤捣碎加水,搅拌成糊状。这就是烤出美味红苕的关键。然后引燃几个蜂窝煤放在炉子底...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裴颢,桐乡市工商联副主席,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后均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裴颢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投行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不久他就离开金融行业,入职哈佛产业转化研究院,从事...

大学生冯中平:跳回农门养兔闯“钱”途

大学生冯中平:跳回农门养兔闯“钱”途

一排排兔笼整齐划一,一只只兔子肥硕健壮,一碗碗饲料让兔子吃得欢实……8月14日,乌苏市四棵树镇哈尔莫墩村,看着争先恐后抢食吃的兔子,冯中平乐呵呵地说:“别抢,别抢,都有份……”冯中平是“90后”,也是乌苏市营赢御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哈尔莫墩村方圆几百公里内,很多人都知道大学生“兔倌”冯中平...

红薯点燃致富梦,80后村干部郭培的“薯香人生”

红薯点燃致富梦,80后村干部郭培的“薯香人生”

地理位置的偏远,挡不住新郑市辛店镇湛张村人发展的热情,而郭培就是带领他们致富的种薯能手。四月末,骄阳下,郭培正弓着身子在地里插苗浇水,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他说,小红薯,大产业,这里承载了他的梦想,他要带领乡亲们开辟一片“薯香人生”。因地制宜,80后“致富能手”返乡带领乡邻创业80后的郭培是如今是湛...

出“彩”——创业大学生种出“文玩玉米”

出“彩”——创业大学生种出“文玩玉米”

除了吃、做饲料,玉米还能用来做什么?在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业大学生张焱培育出了一种可以盘的“文玩玉米”。可以盘的“文玩玉米”。这种玉米个头小巧,但颜色丰富、颗粒饱满、玉润通透。经过挑选、清理、安装配件、加固、编织、上油,一个个精致的文玩挂件就做成了。1989年出生的张焱毕业于山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