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陈翠云:“泥鳅大王”的创业致富路

2023-01-18创业故事52

32岁的陈翠云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锦江镇铁山村人,因为家境贫穷,中学毕业后外出打工,2006年回乡创业。他结合当地农业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走出了一条养殖泥鳅的富裕之路。

锲而不舍 迎难而进

在乡村舞台大显身手

陈翠云中学毕业后不得不辍学养家,但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他不甘心守着农村几亩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打工。2004年,陈翠云用打工攒的钱在宁波开了一家蛋糕店,因为眼光准,能吃苦,蛋糕店生意非常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陈翠云在宁波开了4家蛋糕店,一年能挣20多万元。然而2006年冬天,就在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陈翠云突然把宁波的蛋糕店全部转让出去,一共投入60多万元,在离老家十多公里贵溪市樊家村建了个泥鳅养殖场。

当地几十年以来从没有人养过泥鳅,陈翠云放着好好的蛋糕店不开,却要回家养泥鳅,很多人不理解,但陈翠云坚持自己的选择。在宁波菜市场,陈翠云发现冬季泥鳅的价格高达20元,比家乡高出两倍多,他敏锐觉察出商机,认为养殖泥鳅是一个创业致富的好途径。于是他毅然决定把自己在宁波的蛋糕店全部转让了出去,回江西老家乡村,建立专业的泥鳅养殖基地,开启创业致富之路。

然而由于养殖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当,创业之路并没有预期的那般顺利。陈翠云第一批买入了两万多斤野生泥鳅,由于这些野外捕捉的泥鳅,大部分在抓的时候就已经受伤,再加上养殖场初期的设施不够专业,泥鳅受到水鸟、蛇的伤害,十几天的时间,陈翠云花30多万元买的泥鳅几乎全部死光,再加上建养殖场的投入,全家60多万元的投入都赔了进去。陈翠云没有退缩,初期创业的失败让他意识到,不仅要有创业致富的激情,还要懂创业致富的技术。他虚心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悉心钻研养殖技能,同时说服家人,借款60万元从头再来,在养殖实践中边干边学,迎难而上,分析研究,逐步摸索出一套非常实用的养殖方法。他积极主动改变传统的养殖习惯,改革创新观念。响应当地政府的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号召,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扩大再生产,扩大养殖规模,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摸索和多方的请教,陈翠云终于在2009年突破了泥鳅繁育技术的难关。当年繁育泥鳅苗1000多万尾,发展泥鳅养殖面积60亩。许多当地养殖户也纷纷找到他购买泥鳅苗。为了扩大销路和增加知名度,他在网上开通了销售渠道,同时因陋就简,采用好多土办法加大泥鳅的繁育量。当年便养出成品泥鳅10万余斤。实现了年销售额300多万元,这让他不仅还清了欠债,还有了资金扩大再生产。

2011年陈翠云开办了宏鑫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建成一个年繁育能力2亿尾的苗种繁殖基地。凭借前几年开辟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服务理念,赢得了更多的客户。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他的养殖场已经从最初只有几亩的小鱼塘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一个面积达60多亩的养殖基地,实现了他自己创建规模化养殖基地的理想。并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养殖致富能手。

感恩社会 服务乡邻

带领乡民共同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陈翠云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帮助周围乡邻共同致富。他创立的宏鑫特种水产养殖公司每年都要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一百多人,让附近乡邻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同时他还热情地为其他养殖户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只要是有养殖户上门求教他总是热情地帮助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信息。近年来为乡亲们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养殖户家中提供技术服务三十余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并在其他养殖户遇到资金困难时给予支持和帮助,低价赊销泥鳅苗等。开办小型养殖业务培训班,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发展养殖业,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如今的陈翠云已经建起了赣东北地区最大规模的泥鳅养殖和苗种繁育基地,产品远销到浙江、福建、湖南、安徽及本省的上饶、九江、抚州、鹰潭等地;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带动近200户(农)渔民共同致富,成为江西省闻名的养殖“泥鳅大王”。他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重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规划着成立养殖协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协会为手段,整合现有资源,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彻底改变家乡面貌,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499.html

“陈翠云:“泥鳅大王”的创业致富路” 的相关文章

“90后”小伙返乡创业:从牛棚“哞哞”声走出来的致富先锋

“90后”小伙返乡创业:从牛棚“哞哞”声走出来的致富先锋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洒落在山间的小院里,伴随着远处牛棚里传来的“哞哞”声,平凉市静宁县灵芝乡张堡村养殖户张号号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走近位于张堡村的静宁县共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时,迎面微凉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发酵的草料味儿。站在山头放眼望去,不大的养殖场却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一...

为父分忧,河南“90后”大四大学生创业年入数百万

为父分忧,河南“90后”大四大学生创业年入数百万

今年22岁张梦龙,是黄河交通学院大四学生,也是同学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如今,从事植保无人机研发的他,已是公司老板,年营收300多万,而促使他创业的缘起,则是目睹家里弟弟先天残疾,父亲租地种地苦撑家庭,要为父亲减轻负担。12月17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黄河交通学院,探寻这位“90后”大学生的传...

梦想就在前方,残疾人企业家刘闯的创业故事

梦想就在前方,残疾人企业家刘闯的创业故事

创业,本来就是一条艰辛之路,更何况是只能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创业,困难重重可想而知。现在,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到万众创业的浪潮之中,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并带动更多人就业,带给社会满满的正能量。来自吉林省的90后小伙刘闯,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创业者,他把世人眼中的种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幼年时,命运...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裴颢,桐乡市工商联副主席,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后均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裴颢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投行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不久他就离开金融行业,入职哈佛产业转化研究院,从事...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每到草莓上市的时节,老郑每天一大早就会出现在草莓大棚里。“这个棚内温度需要调节”“湿度太大,快通风排湿气”……短短一上午,他已经帮着好几户果农指导草莓种植技术。老郑叫郑治平,1961年出生,早年是一名军人,从绿色军营转业到灞桥区物资综合供应站,赶上企业改制,他成为一名下岗职工。当过兵的老郑不抛弃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