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资讯 > 正文内容

回乡创业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多了

2023-01-18创业资讯34

重访点位

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

重访背景

德阳中江,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15年获得“全省产粮第一大县”称号

由于地处丘区,中江县一直存在土地资源匮乏、春耕供水不足等短板。2022年,在克服了疫情反复、伏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后,产粮大县中江再次迎来丰年。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7万余亩,预计产量82.5万吨,相比2021年均有增加。

过去一年,记者数次前往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蹲点采访,从绿意油菜到金黄稻田,见证了一个年轻“农二代”的梦想实现,感受到中江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气息。新年伊始,记者再次回访,从一个村探寻四川产粮第一大县的“谋”与“动”。

年轻人把农业越做越大

越来越多“农二代”返乡成为农业经理人

“常老板,我又带来了6000斤稻谷,你帮忙加工下!”

“要得,今天下午就给你全部打完包装好,到时来拿!”

1月5日,位于多宝村的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石狮村村委会副主任谢小勇找到合作社负责人常滔,机器轰鸣声中,两人扯着嗓子交流一番后,生意谈妥。

合作并非首次。“他们这儿设备好,速度快,打出来的米品质也好。”谢小勇告诉记者,像他一样来找常滔谈生意的村民很多。由于合作社规模大、口碑好,31岁的“农二代”常滔已成为周边村镇的“名人”。

从耕田、育秧、管护到加工、存储,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全流程采用现代科技和机械化规模作业,业务范围和服务面积越来越大。2022年,该合作社新流转100亩水田;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面积增加了12000亩,达到5万余亩。

“去年我们又采购了5台农机,机械化作业能力再次提升。”常滔告诉记者,合作社正在新建一个育秧中心,规模达到2万亩左右。“去年11月开始施工建设,预计今年3月投用,中心建成之后对我们今年的农业生产将带来极大帮助。”

眼看着常滔把农业越做越大,村里不少年轻人也选择回到家乡成为农业经理人。

“我是2020年回到家里的,今年元旦节前大哥也回来了,现在我们都在从事农业生产,我还拉了同学‘入伙’。”刘永刚是多宝村有名的种粮大户刘书林的小儿子,在苏州的纺织业工作多年后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刘永刚拉着之前从事家装的同学成为“农二代”。“年收入比之前在外务工高了10多万元!”刘永刚说。

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是传统产粮大县的通病。如何破题,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中江的答案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和丘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记者了解到,2022年,中江县完成撂荒地整治58578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4.1万亩、在建8.4万亩,建设稻渔综合种养2万亩,逐步实现“小田变大田”“坡地变梯田”“道路沟渠纵横”“水利设施完善”等目标。

“目前我们县所有撂荒地都已整治完成,今年任务是重点防止耕地再度撂荒。”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正龙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宜机化改造1.5万亩,改造区内农机通达率达到100%,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5%。

“我们还邀请省农科院等专家团队到中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提高单产,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进一步带动种粮大户的生产积极性。”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肥料股股长刘举说。

2021年12月,中江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如今,新的目标已经明确——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的有力抓手,科学规划“粮食+生猪”“粮食+中药材”“粮食+蚕桑”“粮食+蔬菜”“粮食+中江柚”5大现代农业园区。

“抢抓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机遇,我们有信心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中江县副县长邱先铁说。

【声 音】

中江县县长魏宇:

扛起“天府粮仓”中江责任

2022年,中江县成功入选2022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成功争取四川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82.5万吨,保持全省第一。

2023年,中江县要以推动中江加快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加快建设全省丘区经济文化强县为目标,坚持“工业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农业固县”不动摇,聚焦聚力兴城市强工业,推动县域综合实力晋位升级。

实施“新区建设、城市更新、管理提升、消费升级”四大行动,着力打造园区“主战场”,实施园区基础设施项目24个,总投资1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9亿元;做强产业“主支撑”,实施重点项目57个,计划完成年度投资45亿元;壮大企业“主力军”,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3户,力争产值过50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激活创新“主引擎”,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以上。

中江是农业大县,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扛起“天府粮仓”中江责任。2023年,要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0万亩以上、产量82.5万吨以上,油料产量14.4万吨以上,生猪出栏120万头以上,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油料总产量、生猪出栏量稳居全省前三;要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五化”建设,推动“粮食+”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质增效,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王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凘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22.html

标签: 创业资讯

“回乡创业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多了” 的相关文章

江苏南京:好政策助力援企稳岗 新思路推进创业就业

江苏南京:好政策助力援企稳岗 新思路推进创业就业

“受疫情影响,企业已经积压了一个多月的订单!”8月26日一早,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的胡连电子(南京)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能地将产品消毒、打包、发货。当日起,禄口街道结束过渡期,进入常态化防控,41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暴发以来,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

通渭县乡村振兴战略: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通渭县乡村振兴战略: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春节假期结束。与往年不同的是,通渭县襄南镇黑石头村村民王庆林没有外出返岗打工,而是踏踏实实在家筹备大棚蔬菜种植事宜。去年,他在黑石头村新建了一个3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发展高原夏菜,蹚出了一条发展新路。故事还得从头说起。今年41岁的王庆林长期在榆中县周边地区种植高原夏菜。“看着榆中的蔬菜产业发展好,...

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回到有“风”的家乡: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潮观察

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回到有“风”的家乡: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潮观察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讲述了主角谢之遥辞去北京高薪工作转而返乡创业,最终实现了爱情事业双丰收并带领家乡人民致富的美好故事,那么现实世界中的青年返乡创业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呢?本人今年春节返乡发现,和电视剧中所描绘的一样,一股“返乡创业风潮”正在席卷家乡乡镇,一些农村青年开始不再外出就业,...

青海省创新创业政策,青海省实施重点群体创业十项行动

青海省创新创业政策,青海省实施重点群体创业十项行动

近日,省人社厅会同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推进重点群体创业十项行动实施方案》,实施“创业环境优化”计划、“重点群体培育”计划、“劳务品牌发展”计划等十项行动,通过健全创业扶持政策,压实细化任务目标,优化完善创业服务,全力支持更多重点群体投身创业实践,确保到2024年底,全省开展创业...

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广西侨联将打造新侨创新创业品牌

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广西侨联将打造新侨创新创业品牌

中新社南宁2月10日电 (记者 林浩)2月10日,新当选广西侨联主席职务的陈洁英表示,今年,广西将开展“侨创八桂”活动,打造新侨创新创业品牌,为他们共享资源、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十届六次全委会当天在南宁市召开,会议选举陈洁英为广西侨联主席,审议通过《关于筹备召开第十一次广西...

力争两年创业培训超20万人次,湖南8条举措助力重点群体创新创业

力争两年创业培训超20万人次,湖南8条举措助力重点群体创新创业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2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威)近日,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八大行动”助力重点群体创新创业。计划到2024年底,力争实现创业培训规模不少于20万人次,离校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