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回乡创业 种百亩水果带村民一起致富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六库街道新寨村欣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沃柑。一筐筐黄灿灿的沃柑从果园里出来,不一会儿就堆满路两旁。过秤、上车,一派繁忙,这也是欣喜种植基地的最后采摘的一批沃柑。
“果园老板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过了。”果园里,时不时传来大家的说笑声。
2019年,23岁的杨天龙在父母的帮助和支持下,和妻子从六库街道白水河村来到新寨村梅子树,以每亩700元的价格从老百姓手中流转了100亩土地种植特色水果。
“目前,果园里主要种着沃柑、手撕橙、桑树、石榴等,现在沃柑初挂果总产量在三万斤左右,第一批已经销售了两万多斤,还剩一万多斤。”基地负责人杨天龙介绍。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杨天龙,不想一辈子靠种地维持生活。初中刚毕业,他离开家乡到六库打工。因为打的是零工,收入不高也不稳定。
2018年,政府大力宣传外出务工相关政策,杨天龙和妻子跟随多年在外务工的亲戚,来到扬州的牙刷厂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
“当时工资收入也比较可观,我媳妇一个月就有五六千元。”收入虽然可观,但考虑到在外发展也不是长久之计,夫妻俩决定回乡创业,因为需要照顾家庭。
“回乡创业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乡种植特色水果,因为六库水果市场卖的水果几乎都是从外地拉来,价格也很高,本地的水果很少。”
好风凭借力,助君成梦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发达城市增长了见识的杨天龙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自己富了不算富,老百姓富了才算富。”这个理念一直在杨天龙的脑海中盘旋。2019年,怀揣着青春的理想,杨天龙返乡创业,在父母的支持下,先后投资130多万元,成立了泸水市欣喜种植有限公司,他的目标是打造以沃柑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带动家乡群众一起致富。
“土地租给老板,可以得到租金。我们还可以在基地里打工,每天120元,工作也不辛苦,很划算。”60多岁的新寨村把吗喇村民胡月香和李慧英是基地老员工,她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果园里的果树需要锄草、施肥、修枝打叉,我经常请附近的村民来帮忙,这样他们也可以就近就地务工,增加收入。”杨天龙说,让老百姓来果园务工,一是看产业,二是增强创业本领,提高他们勤劳致富的意识。
三分种植、七分管理。目前,欣喜水果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杨天龙说,下一步准备做大做强庄园经济,结合生态旅游,开展一些研学活动。“比如说,把几棵树承包给某一个人负责管理,果实成熟的时候让市民有一个游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每当问起杨天龙,在创业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挫折、困难?他总是微笑着说:“成功的路上‘挫折’两个字从来不缺席,但我从没想过放弃,我坚信,每一次遇到挫折之后,成功将会离我越来越近……”接下来,基地将重点打造地方特色水果产业、区域农产品旅游集散中心,销售当地农产品,打造特色水果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