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宿州灵璧:创业青年的甲鱼“致富经”

2023-01-18创业故事69

宿州市灵璧县娄庄镇的返乡创业青年高远,依靠养殖甲鱼,成为富“甲”一方的致富带头人,周边群众纷纷慕名而来,向他请教养殖甲鱼的“致富经”。他面对前来学习的群众毫不吝啬,积极传授养殖经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高远从合肥市水产学校毕业之后,就返回家乡开始创业,自筹资金在娄庄镇葛店村建起了特种水产养殖场,专注养殖甲鱼。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养殖的甲鱼,因选种讲究、肉质鲜美,大受市场欢迎,养殖场也是越做越强,一切都很顺利,但是2000年购买的一批甲鱼苗,让他损失惨重。

“在2000年的时候,从外地购买了一批甲鱼苗,没想到有传染病,整个池塘都感染了,那一年亏损将近一百万元。”高远介绍说。

这次亏损,让高远意识到甲鱼苗是甲鱼养殖的关键。不服输的他卖掉了汽车,借了贷款,从头再来,全身心扑在摸索甲鱼鱼苗繁育和养殖技术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地考察学习和钻研实验,他选用了新型杂交品种。新品种甲鱼,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而且他还紧随时代,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从甲鱼繁殖、孵化到饲养、销售为一体的养殖发展之路。

2020年,高远争取到了娄庄镇扶贫项目资金500万元,用于扩大甲鱼规模化养殖。目前,养殖基地现有甲鱼幼苗恒温室及孵化池3600平方米,商品甲鱼养殖塘17口,水面面积约240余亩,每年出售甲鱼近30万只,年创产值3000万元左右。每年可为娄庄镇12个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带动农户就业超50人。

附近群众张行说:“ 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技术,工资待遇也相当好,以后我也想在家里弄几个棚养甲鱼,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

现在,高远水产养殖基地的甲鱼和其他鱼类供不应求,他准备再增加100亩水面,扩大养殖规模,并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附近群众共同致富。“ 通过特色养殖能让更多的人同时富裕起来,这是我们的愿望。”高远自豪地说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27.html

“宿州灵璧:创业青年的甲鱼“致富经”” 的相关文章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罗小庆,1995年2月出生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家境清寒。靠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学校的关心帮扶,她得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毕业时,抱着帮助更多人通过养鸡增收致富的梦想,她选择了回到农村创业,致力于把科学土鸡养殖技术带到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几年来,她扎根农村、服务群众,取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一个从庄稼地里考上大学的平罗“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让乡亲们惊叹的是,这个“鸭司令”带领4000多只麻鸭闯市场,竟将一只鸭子卖到128元……8月2日,天刚亮,平罗县姚伏镇上桥村村民朱自和从床上爬起,骑着电动三轮车去玉米地里忙乎。新掰的玉米被拉往村里的养鸭基地。因为提前联系过,等待卸货的人...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生长在景色怡人的百亩荷花池,吃着无人机投喂的饲料,青山绿水中小龙虾们日子过得惬意。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端的乔口镇,水域资源丰富,2017年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小镇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生长在荷花池中的“荷花虾”,截至2021年底,望城区荷花虾养殖面积超过8万亩,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刘志鹏就是其中之一。...

陈鑫:养殖基围虾 成就创业梦

陈鑫:养殖基围虾 成就创业梦

很多人认为,基围虾一般在海水中养殖。如今,在五通桥区冠英镇,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陈鑫,带着深耕农业的情怀,历经3年实践与摸索,在70余亩的虾塘里成功养殖基围虾。营养丰富、肉质松软的“海货”鲜活地走进乐山市场,深受消费者追捧,效益也十分可观。旺季捕虾忙 味美销路畅“四川能产基围虾?”“吹牛哦?四川又没有...

大学毕业回乡“种地”十载 考研是为“更好地种地”

大学毕业回乡“种地”十载 考研是为“更好地种地”

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回乡“种地”,发展有机桃种植和景观苗木培育,即墨区金口镇“新农人”王晨旭当一干就是10年。2021年,王晨旭身份完成转变,从一名“种地的”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奔波于学校和农场之间,他希望,学成之后回到农场,做现代化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带领更多“新农人”扎根农村。大学毕...

成都 “00后”小伙农村种莲藕获丰收 将带领村民齐致富

成都 “00后”小伙农村种莲藕获丰收 将带领村民齐致富

“没想到首年采挖出的藕会是又长又大,由于卖相和品质好,前来批发藕的叔叔们只得排队,几乎是供不应求,估计总量超30万斤……”24日下午,正在田里与10多位挖藕师一起忙碌的成都“00后”小伙吴浩指着身前成堆泥藕说。当日的田间虽是艳阳高照,但伴随着冬日的微风,水田里仍是冰冷刺骨。只见吴浩和10多位挖藕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