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安徽定远:返乡创业“新农人” 拳拳故土赤子心

2023-01-18创业故事56

在安徽省定远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这样一位“新农人”。他长于农村,不忘农村,扎根农村沃土,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智慧和汗水,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他就是定远县绿色亲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谢发清。

燕子归巢新风吹

1990年,高中毕业的谢发清选择外出务工,后来因工作的工厂拆迁,谢发清萌发了返乡创业的念头,于是毅然回到家乡创业。

万事开头难,刚回到蒋集老家时,谢发清投资养殖并不顺利,先期投资的3万多元全都打了水漂。在认真分析了失败原因后,谢发清自费到安农大畜牧系学习深造,潜心学习畜牧、水产养殖技术。返乡不到一年,他的养殖场就成功出栏肥猪120头,盈利1.5万元。

看到农村大量土地被闲置,头脑灵活的谢发清先后与153位农民签订了土地转包合同,在闲置荒芜的土地上种植庄稼130多亩,造林3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养殖大户。2008年,谢发清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定远县亲情绿色农业综合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依托流转的土地,谢发清积极发展“林下养鸡”,带动380多户合作社社员从事商品鸡养殖,全镇发展“林下养殖”4500多亩,并注册“绿色亲情”商品鸡商标。

2011年初,谢发清又扩建4个养猪场,建立起发酵床养猪、水面养殖、水下养鱼、林下养鸡等立体型绿色环保综合养殖系统。“皖农”牌农产品系列被注册为安全绿色农产品,产品远销江浙和合肥等地。

“创先争优”花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谢发清深感单打独斗的不易,他的目标是成立一个代表养殖户心声的党组织,充分利用党支部把养殖户凝聚到一起,带动群众致富。

在谢发清的努力下,2010年,定远县蒋集镇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定远县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相继成立。党支部成立后,谢发清把开展“双培双带”和创先争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组织有养殖特长的党员相互交流,积极为社员和群众传授信息和技术,提高群众养殖水平,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在支部和支部党员的带动下,致富“雪球”越滚越大。目前,合作社旗下现拥有蒋集养猪协会、冠南养猪合作社、亲情绿色农业综合养殖有限公司等多家专业合作社,拥有会员1300人,带动农户2000多户从事养殖业。合作社成立当年,全镇出栏商品猪45000头、土鸡60余万只,建设葡萄园160亩等。

目前,蒋集镇专业合作社正在谢发清的带领下,以党支部为核心,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全力打造省城合肥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鱼蒌子”“肉案子”等“五子”基地。

春风化雨润桑梓

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成就,让谢发清的名字越来越被大家熟知。他也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但谢发清始终把荣誉看得很淡,却把群众看得很重,一心想着为村里多做点实事。

为了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亲情养殖公司还同蒋集社区签订村企联建协议,先后吸纳了38名脱贫户就业,帮扶了126名脱贫户脱贫,带动23名脱贫户发展了种养业,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2021年,随着江巷水库落闸蓄水,位于蒋集镇清流河支流宁庙河的水位抬高,导致原有一座桥梁低于水面,河东岸的2600户村民出行困难。在了解这一情况后,谢发清主动联系蒋集镇相关部门,建议蒋集镇修建临时浮桥。同时,谢发清又积极主动同江巷水库建设局领导联系,建议重新修建新桥。如今新桥已建设完成并正式通车,彻底解决了河东19个村民组出行难的问题,东岸的村民都称之为“连心桥”,寓意为政府与百姓心连心。(孙震 郑成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45.html

“安徽定远:返乡创业“新农人” 拳拳故土赤子心” 的相关文章

00后大学生在一颗小小纽扣中打开创业空间

00后大学生在一颗小小纽扣中打开创业空间

“我想要通过纽扣让人们跳脱出沉闷和无趣,用活泼又鲜明的色彩来传递积极、快乐的理念。”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大二学生陈贝妮是一位00后,也是学校里的“创业明星”。陈贝妮的创业项目围绕看上去很日常、很传统的纽扣。从高中开始,她就利用闲余时间前往纽扣专业市场调研,探访不同的纽扣企业,撰写调研报告,认真梳理纽...

大学生创业卖自制糖葫芦一周:体验到了赚钱不易

大学生创业卖自制糖葫芦一周:体验到了赚钱不易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杜光然云南昆明几名大学生课后进行了一周的创业活动,尝试卖糖葫芦赚钱。10月17日下午,当事同学介绍称,有过失败也想过放弃,到后面糖葫芦卖得不错,100多串40多分钟就卖完了。据都市时报报道,10月11日,昆明一所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每个组有100元启动资金,限定一周的时间赚钱,其...

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一个大学生回乡创业意愿、初心、爱心

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一个大学生回乡创业意愿、初心、爱心

今年36岁的王禹是一名回乡创业大学生,他多年来热心于公益事业,弘扬核心价值观,发挥正能量,与邻居和睦相处,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他也教育孩子尊敬老人,深受邻里好评。组建“爱心帮帮团” 结对帮扶50多户家庭“我又来看你了,最近还好吗?有没有好好学习?”近日,家住连云港猴嘴街道黄沙坨社区的王禹来到辖区留守儿...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黄土地有着不解之缘。三次创业的经历也都是围绕着“土疙瘩”,青年,正是蓬勃向上的年纪,正是创新创业的年纪,他用满腔的热情,报效时代和祖国,把青春和梦想写在最广阔的祖国大地上,他就是忻州玉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元。初尝创业艰辛 千锤百炼学校毕业后,张...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结缘VR行业 创业梦起于创客大街出生于1993年的毕凯斌,虽然故乡威海也是海滨城市,但在青岛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后,他更想留在青岛闯出一片天地。...

95后小伙回老家创业 追梦5年终成”鹦鹉大王”

95后小伙回老家创业 追梦5年终成”鹦鹉大王”

苗伟男是一名95后,2017年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回到宿迁老家创办了鹦鹉驯养繁殖场。如今,苗伟男靠养鹦鹉年销售额破千万元,还带动当地养殖户走上致富路。大二创业,是校园有名的"苗老板"宿迁市湖滨新区金翎羽鹦鹉驯养繁殖场负责人苗伟男向记者介绍起两只“爱宠”:这个是玄凤鹦鹉,它主要产自于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