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贵州退伍军人返乡养牛 变身农业种养“尖兵”

2023-01-18创业故事92

在部队服役11年后,杨秀成从绿色军营走向了绿色田野,成为一名种草养牛的创业者。“这个小伙子脑子灵活,技术过硬,还有一股敢拼敢闯的劲,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就开始在村里养牛,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村的致富带头人了!”黄平县新州镇良田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勇介绍。

2003年,18岁的杨秀成积极应征入伍,成为了青藏高原边防部队的一名武警战士。2014年底退伍后,本可安置到地方政府工作,但他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回乡养牛。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考察,2016年注册成立了以种草养牛为主的黄平县禾牧农业专业合作社。

杨秀成退伍之后选择种草养牛这条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杨秀成的父母想不通,经常唠叨:“喂牛算什么创业,放弃那么好的工作,选择继续做农民。”杨秀成总是笑安慰父母:“我要让员工们穿着衬衣、皮鞋干农活,做一个有体面的新型农民”。

2017年初,黄平县实施了粮改饲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黄平县农业局组织召开了全株玉米种植和青贮料制作技术培训会,杨秀成通过培训后下定决心,这一年就改种青贮玉米来试试。于是,花了10万元买了一台耕地用的大型拖拉机,购买了500斤青贮玉米种子,按照培训上所学的方法开始整地播种。

“那时侯,青贮玉米在我们这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好多养殖户都没有意识到青贮玉米的重要价值。这一年我种了240亩,收了1000多吨青贮。那时自己只养了60来头牛,剩下的青贮玉米以每吨600元的价格向外销售,卖了400多吨,毛收入24万元。”杨秀成告诉记者,养牛是个技术活,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饲养,青贮玉米营养价值高,牛比较爱吃,长势也明显,得到了买方们的好评,年底自己的牛也卖了个好价钱,平均每头牛比上一年多卖2500元。

尝到种植青贮玉米的甜头后,杨秀成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不断扩大种养殖规模,合作社慢慢走上了正轨。杨秀成的父母也慢慢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平常看杨秀成忙不过来的时候,还会主动帮忙分担。

种植规模扩大后,人工成本高、种植效率低成了杨秀成的又一个新难题,多方考虑以后,杨秀成萌生了机械化作业的想法。2018至2021年,杨秀成陆续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青贮收割机和青贮田间运输车,并自费修了3公里的机耕道。

“之前用镰刀收割玉米秆,需要3到4个人,一天也就收割一两亩,效率非常低。现在用收割机收割,只需十来分钟就能完成收割作业,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和工量。”杨秀成说,收割机的价格费用也不贵,一亩地花费100元,加上国家的政策补贴,一亩地合下来也就四五十块钱,不仅降低了成本,大家都还成了“新农民”。通过几年的积累,合作社现在已经有农机驾驶员6人和各类农业机械18台。

截至2021年底,杨秀成的合作社养育肥牛350头,引导群众订单式种植青贮玉米2000多亩、优质饲草1000多亩。合作社按照500元每亩的价格进行收购并加工成为饲料,青贮饲料销售订单达1500吨,合作社一年收入超过400万元,带动52户262名群众增收2000多元。

如今,杨秀成又开始研究起了发酵床养牛技术,通过发酵床的分解发酵,使牛粪中的有机物质充分降解和转化,实现粪尿的零排放,在减少污染的同时降低成本,不少养殖户都纷纷前来取经。“只要有人愿意养牛,我都会把自己的技术教给大家,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是我返乡的初衷。”杨秀成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52.html

“贵州退伍军人返乡养牛 变身农业种养“尖兵”” 的相关文章

90后大学生在数字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

90后大学生在数字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

瘦高的身材、清秀的面庞、甜美的笑容……初见张雪莹,很难想象这位“90后”女生早在8年前就已经是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了。“我希望创业不仅仅是实现经济价值,还有社会价值。”张雪莹说。张雪莹(右)与同事交流探讨(央广网发 受访者本人供图)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张雪莹,机缘巧合参加了全国计算机视觉峰会。也是那时...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罗小庆,1995年2月出生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家境清寒。靠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学校的关心帮扶,她得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毕业时,抱着帮助更多人通过养鸡增收致富的梦想,她选择了回到农村创业,致力于把科学土鸡养殖技术带到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几年来,她扎根农村、服务群众,取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我能在家门口上班,全靠村里的养鸽带头人钟声亮。”温州平阳县鳌江镇书阁村村民谢春绿说,在养鸽场上班后,她的收入较之前高了很多。谢春绿,以及她口中的钟声亮,他们的致富都跟养鸽有关,而这样的人在温州有不少。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市出栏肉鸽300多万只。在瑞安、平阳、乐清等县(市)已形...

大学生冯中平:跳回农门养兔闯“钱”途

大学生冯中平:跳回农门养兔闯“钱”途

一排排兔笼整齐划一,一只只兔子肥硕健壮,一碗碗饲料让兔子吃得欢实……8月14日,乌苏市四棵树镇哈尔莫墩村,看着争先恐后抢食吃的兔子,冯中平乐呵呵地说:“别抢,别抢,都有份……”冯中平是“90后”,也是乌苏市营赢御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哈尔莫墩村方圆几百公里内,很多人都知道大学生“兔倌”冯中平...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又到一年螃蟹季,2020年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将于9月21日举行,这些天清水村蟹韵蟹业专业合作社的顾敏正忙着大闸蟹开捕前最后的准备,既要拓展销售渠道,还得兼顾监测大闸蟹长势,多次乘坐渔船前往养殖基地实地查看。看着眼前这片大闸蟹养殖基地,顾敏坦言创业路走得真不平坦。顾敏出生于1986年,是一个土生土...

徐志:打造一家自己老了也想住的养老院

徐志:打造一家自己老了也想住的养老院

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志与养老事业结缘,并立下了“打造一家自己老了也想住的养老院”的目标。如今,他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宁老年公寓、海合老年公寓两所养老机构的院长,他始终坚信:只有住过养老院,才知道那里缺少什么;只有弥补这些缺失,才能成为养老行业的专家。为了一个朴素的心愿2010年,因80多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