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武汉90后餐饮创业者的自救:发传单笼络大学生,配送烤肉、火锅

2023-01-18创业故事38

武汉餐饮创业者,有人尝试破局。

28岁的武汉老板童嘉恒靠发传单的方式笼络了大学生客源,他还将烤肉、火锅加入了外卖清单。

他发现,尽管2020年后,部分商户选择退租,但经过一两年的尝试,美食街的商铺数量在逐渐恢复。

  童嘉恒近照。图/受访者提供

【1】靠“微信送餐群”抓住客源

盒饭快餐、烤肉店、生煎包……位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北边的美食街商铺林立,大都是面积10多平方米的小吃、快餐类店铺。

一名在该美食街经营了7年的商户介绍,这里很多店铺是夫妻店,“因为只有夫妻两人来做,才赚得到钱。”15平方米的档口,每年租金是5万元。但疫情以来,由于封校,顾客少了很多。

童嘉恒就在这里担任美食街的招商总监。

据他介绍,临近高校的美食街人流量大,适合餐饮店铺的落地。在2017年,他们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把整条美食街的店铺出租一空,总计3000多平方米。

“人流量大,生意非常好!”与九派新闻记者交谈时,童嘉恒稍作停顿,又说:“2020年疫情之后,一半的商家都走了。”

毕业于中南财大的刘林(化名)告诉九派新闻,2017年左右,从学校最大的教学楼文泰楼的出口能直接到美食街,晚上上完公共课,就和同学一起去吃东西。但在2020年以来,学校直通美食街的通道封闭了,只能从校外进去,“从那以后,那条街就去得少了。”

童嘉恒回忆,疫情发生以来,由于高校封闭管理,美食街人流量日渐稀少,近半数租户选择退租。面对危局,他感觉,最要紧的便是稳住余下的商家。

为了稳住客流,童嘉恒带人四处张贴宣传单,将中南财大近半数的学生笼络至“送餐微信群”。

“学生是美食街的最大客源,必须要留住!”童嘉恒说,通过线上线下组团配送的形式,余下的店铺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客源。

后来,他们不光做快餐小吃,连烤肉、火锅这样的传统堂食,也加入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行列。

据童嘉恒介绍,经过一两年的有效尝试,美食街的商铺数量在逐渐恢复。

“这种形式,既解决了店家的营收问题,也满足了学生们饮食多样化的需求。”童嘉恒表示。

疫情之前的美食街,人流量较大。

【2】曾涉足多个行业,现在管理3个品牌

出生于武汉的童嘉恒现今28岁,正在管理3个餐饮品牌。

他17岁便步入职场,曾担任房产经纪人,也与朋友一同创办过家具公司,还曾代理高校美食街的店铺招商工作。如今,他已管理3个餐饮品牌。

“我是中专生,没有很高的学历,从学校出来后,我选择了房产经纪人的职业,就是一个销售岗位。”童嘉恒告诉九派新闻,“刚做经纪人的时候,就是不断地打电话,问需不需要买房子、租房子?”

提及彼时同学们的就业状况,童嘉恒表示,同学们有的从军,有的进入工厂,少有人像他这般选择销售行业。

“每天给客户打电话,经常被拒绝。当时挺内敛的,一被拒绝就很沮丧。”他说。

经历了初入行时的不适应,他迎来了业绩渐涨的时期,随之增长的还有他的沟通能力与自信心。“正式那段不断与人打交道的经历,为我之后的创业道路打下基础。”

2014年,年仅20岁的童嘉恒怀揣10万元资金,与朋友们一起创办了一家家具公司。

初次创业,信心满满的童嘉恒遭到一瓢迎头冷水——资源有限、难觅销路。原本,他计划面向餐厅、KTV、网咖销售的沙发、桌椅等家具,却面临滞销。

“那段时间特别艰难,整天就盘算着如何卖出去。”幸好,彼时的童嘉恒遇到一位经商20多年的李姓商人,将滞销的家具如愿售出。

“创业的第一年,80%的业务都是李总介绍的。”提及那位商人,童嘉恒满怀感激。

经历了疫情的磨炼,他对自己的生意显示出更强的掌控力。

2021年,他又针对年轻人的喜好,创立了日料、烤肉、韩餐三个餐饮品牌。

如今,他与人合伙经营的公司已有30多名员工。

“坚持是最重要的!相信这也是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谈及未来的打算,他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60.html

“武汉90后餐饮创业者的自救:发传单笼络大学生,配送烤肉、火锅” 的相关文章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大量返乡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并没有选择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主动融入,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参与者。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90后”的佤族女孩娜布拉和娜能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们却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走上产业...

80后英国海归男回国创业:把卫生巾做的美美的

80后英国海归男回国创业:把卫生巾做的美美的

今年初,一张戴墨镜的照片让“猫头鹰男”这个名字在互联网上“小小地火了一把”,他创建的女性护理品牌“护你妹”也随之进入消费者视野。这并非姚哲男第一次尝试创业。对他而言,在英国的8年远非“留学”二字能够概括。用“护你妹”需要品牌智慧姚哲男(左)与同事欲打造与众不同的卫生巾。一起物色创业项目的哥们儿,第一...

规模化种植芭蕉第一人,桂林小伙带领村民致富

规模化种植芭蕉第一人,桂林小伙带领村民致富

在桂林的乡村房前屋后偶尔能看到芭蕉树,但是规模种植芭蕉却没有。阳朔普益乡留公村的村民黎新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村里种起了西贡蕉,还带领村民连片种植一起发家致富。从做香蕉生意到引进芭蕉种植黎新发1988年出生,34岁,记者在芭蕉地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打药水。只见他个子不高,身材有些瘦小,鼻梁上还架...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我家的草莓采用无土化栽培技术种植,‘住’着‘高楼’,‘吃’着基质,‘喝’着营养液,采摘时还不用弯下腰……”一进“泡泡糖空中生态园”,记者就看到一排排无土栽培槽整齐地排列着,架设在离地约90厘米的钢架上;种植槽内,一株株草莓苗油绿茂盛,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十分好看。离草莓上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此时草...

女性创业的三次浪潮:从“外来妹”到返乡创业者

女性创业的三次浪潮:从“外来妹”到返乡创业者

水花,时代的浪花《山海情》里有个让人感动的女性角色——水花。她的一滴泪,就烫伤了很多人的心。水花的爸爸因为一口窖、一头驴、两只羊将她嫁给了邻村的陌生男子。水花有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她为此逃婚,但不忍父亲被欺负又回来了。婚姻和美了几年,丈夫又意外残疾,水花拖着年幼的女儿和残疾的丈夫,佝偻着身子走了七天七...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为跑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开创乡村振兴新局的“接力赛”,今年以来,江油市以“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实施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返乡创业,让农村形成致富“新风口”、“创业新高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1至3月,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