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打工小妹”身残志坚自主创业,为残疾人编织就业梦

2023-01-19创业故事43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海南残服爱心服装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王花笃信的真理。

因为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李王花的人生在3岁那年改变走向,原本可能平坦幸福的路换成了充满辛酸、坎坷和泪水的那一条。

李王花有时在车间还是亲自上手。

在无数的日日夜夜里,她与自己的缺陷撕扯,每次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是奋斗的强大信念,给了她再生的勇气。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自强不息的李王花,通过刻苦学习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还成立了海南残服爱心服装有限公司,用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引导和带动残疾人勇敢走进社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梦想人生。奋斗,终于让她绽放成最美的那朵花。

不向命运屈服

如果说有的人是上天的宠儿,那命运之于李王花,可以算得上是残忍。

1985年,李王花出生在万宁市后安镇一个贫苦农民家里。3岁那一年,她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不能行走。但因家庭贫困,李王花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康复训练,因而至今仍行走不便。

“为什么是我?”落下残疾的李王花,时常不解命运的不公,甚至经常陷入抑郁与纠结之中。她渴望像普通人一样能够自由行走,她也希望周围的人摘下“有色眼镜”。残疾,成了她少女时期自卑的根源。

然而,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李王花喜欢读书,张海迪、海伦凯勒等残疾人奋斗的故事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光。“他们从未放弃过自己,我也应该有我生活的方式啊!”李王花意识到,落下残疾已成既定事实,那自己就不应该再自怨自艾。年纪小小的她,开始了性格的自我塑造。

李王花和儿时偶像张海迪的合影。

她认真努力,做每一件事都拼尽全力。在校期间,她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别的同学能完成的课外任务,她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初中毕业后,父母拿不出钱支持她继续上高中,周围的人也都认为,一个残疾人就不要继续学习了。

李王花偏不向命运屈服。“上不了高中我可以去读技校,可以去学习服装设计,靠缝缝补补养活自己。”李王花认为,自己只有掌握一技之长,在以后漫漫的人生路中才能找到方向。1999年,李王花凭着一股韧劲考上了海南商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为了上学,她哭着求母亲带着她挨家挨户借钱,才凑足了第一学期2200元的学费。

到学校后,李王花一边学习专业课程,一边靠自己的勤劳,在校园建立了学生日用品代购点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尽管生活拮据,那时的李王花也会将自己的辛苦所得,用于帮助比她更贫困的同学。

立志创业帮助更多残疾人

在海南商业学校求学的第二年,李王花被安排到广州纺织学校继续学习。在那里,她开始通过实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到了暑假,她就外出打工学习。因为残疾,专业水平过硬的李王花在找工作的路上却屡屡碰壁。

没有一份工作向她敞开怀抱,站在街头,看着车来人往,李王花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却燃起未来一定要创办一家残疾人工厂,给残疾人一个有尊严的工作平台的梦想。

她一家家地拜访服装行业的公司,递上自己的简历。最终,一家外贸公司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愈难得,愈珍惜。李王花拼尽了全力,任何困难都没有让她退缩和畏惧,一步一个脚印获得了服装公司老板的认可,并在2002年中专毕业时,谋得了一份好差事。

李王花的服装工厂车间。

在服装公司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李王花兢兢业业,从一线生产车间,到后方管理,再到出国洽谈业务,李王花做到了许多健全人都做不好的事。然而她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街头那个无助的自己和自主创业的誓言。

2009年,经过7年的沉淀,李王花认为时机成熟了,迈出了创业的步伐,做起服装批发生意。岂知,这又是一次艰巨的挑战。

那几年,广州的服装批发生意红火,人潮中的她却是渺小的。一开始被人骗钱不说,因为身体的残疾,她吃尽了苦头。只有80多斤、行动又不便的她,为了省钱,不舍得雇搬运工,经常自己背100多斤的货物,一不留神,就从天桥上滚下去,摔得一身脏泥。

“要坚持吗?”摔倒了,李王花爬起来抹掉眼泪,“要坚持!”是啊,对她而言,吃过的苦还少吗?身体上的这些伤痛算什么?她想有自己的活法。

在不断的坚持奋斗中,李王花的服装批发生意越做越好。2011年,她和朋友合伙开了公司,有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

命运吻她以痛,她愿报之以歌

“作为一个努力的幸运儿,我有了自己的成就,就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其他残疾人。”2016年,李王花抱着一颗回馈社会的热心和初心回到海南,在海口创办了海南残服爱心服装有限公司。

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海南残服爱心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能容纳100个员工以上的标准化、专业化、设备齐全的服装公司。创办3年时间,公司产值就突破了1000万元,并先后带动和培训了包括脑瘫、肢体残疾、聋哑、智力障碍等近60名残疾人掌握技能。

“这组数据背后,是另外一种温暖的付出。”公司总经理助理谢小翠说,残疾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除了要教他们如何加工生产之外,更多时候还要稳定他们的情绪。让谢小翠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公司的两名残疾员工在车间发生了矛盾,其中一名立即罢工,躲回宿舍。为此,李王花三番五次开导员工,耐着心思给“哄”回了岗位。

李王花在指导员工。

“残疾员工都比较敏感,他们更注意外界对他们的看法。”谢小翠说,还有一次,一名残疾员工被喜欢的姑娘拒绝了,不吃不喝,在宿舍哭了三天三夜,李王花整整陪了三天三夜开导劝解。很多时候,李王花还带会着残疾员工去看病,帮他们处理个人事务。

2018年底,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来到海南爱心服装公司调研,表达了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心和肯定,并鼓励李王花和她的团队继续努力,发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小时候的偶像就站在眼前,李王花激动极了。

不仅如此,李王花的公益行动从未停下。从2014年至今,她连续资助几名山区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圆了上学梦,并多次接济贫困残疾人家庭。

命运吻她以痛,她愿报之以歌。从“打工小妹”到“李总”,李王花崎岖的成功路走了十几年。而今,她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感悟。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感谢上帝给我关了一扇门,却给了我一整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让我找不到懈怠生活的理由,在不完美中拥有完美的人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635.html

““打工小妹”身残志坚自主创业,为残疾人编织就业梦” 的相关文章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每到草莓上市的时节,老郑每天一大早就会出现在草莓大棚里。“这个棚内温度需要调节”“湿度太大,快通风排湿气”……短短一上午,他已经帮着好几户果农指导草莓种植技术。老郑叫郑治平,1961年出生,早年是一名军人,从绿色军营转业到灞桥区物资综合供应站,赶上企业改制,他成为一名下岗职工。当过兵的老郑不抛弃不放...

徐志:打造一家自己老了也想住的养老院

徐志:打造一家自己老了也想住的养老院

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志与养老事业结缘,并立下了“打造一家自己老了也想住的养老院”的目标。如今,他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宁老年公寓、海合老年公寓两所养老机构的院长,他始终坚信:只有住过养老院,才知道那里缺少什么;只有弥补这些缺失,才能成为养老行业的专家。为了一个朴素的心愿2010年,因80多岁的...

“整理收纳师”火了,这个新职业在枣庄“钱”景如何?

“整理收纳师”火了,这个新职业在枣庄“钱”景如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家里物品越积越多,整理收纳师作为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近日,整理收纳师慢慢进入了枣庄市民的视线,并走进了不少市民的生活。记者走访发现,在枣庄目前为数不多的初具规模的整理师团队,其中不乏本土经营的品牌,行业收费标准为每位整理师100-200元/小时不等,相较于家政服务行业来说,...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岗位,扎根土地,成为“农人”。他们投身科研,服务“三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带动村民富裕起来。在漯河舞阳北舞渡镇杜庄村,吕伟增就是如此,博士毕业的他,扎根农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变革性地改种莲藕,带动周边村子莲藕种植产业发展。...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户外最高气温已近40℃,可在丹徒区高资街道巫岗村的一排排大型养殖车间里却是温度舒适,没有丝毫燥热感。8月10日,记者来到镇江市欣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800多平方米的大型车间里,安置着几个巨型养殖池,水温则根据鱼的品种和年龄段适时调整。这样的养殖车间共有10多个,每年可产出10多万斤高档成品鱼,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