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年增速100%,一家创业公司在疫情下的出海路

2023-01-19创业故事89

五年出海,三年疫情,经历了业务关停、聚焦后,海外扩张之路如何迎来柳暗花明?

时隔30个月后,决定再一次走出国门,胡益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是否有必要,能否按时返回,会不会有什么意外情况”,这些都是他考虑的问题。

胡益是英诺森创始人、董事长。英诺森是一家专注于信息化服务和软件产品的技术公司,2015年成立、2018年开始国际化之路。“五年出海,三年疫情。”英诺森的员工这样调侃公司的出海历程。

疫情改变了公司的海外扩张节奏,“如果没有疫情,可能会更加野蛮一点,疫情的到来让公司的海外发展会更加有序、聚焦一点。”胡益说。上一次胡益在2020年年初出差时,公司海外员工还只有二三十人,到2022年又增加了100多人。

斟酌再三,结合到公司业务进展情况以及防疫政策的变化,胡益在8月底登上了飞往国外的航班。10月初我们和胡益通电话时,他这段为期1个月、跨越南北美洲的出差刚结束,正在上海的酒店隔离。10月17日晚上,隔离结束,他回到北京继续居家进行3天两检。10月21日,他恢复了正常上班的状态。

在回国隔离期间,他也没闲着,梳理了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情况以及行业思考,写了“九月漫记”系列文章,发表在英诺森的公众号上。

“和大部分公司一样,我们的全球化在疫情开始的那段时间也遭到了致命性的打击。”胡益在该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写道。

幸运的是,阵痛很快过去。胡益告诉《中国企业家》,过去几年英诺森海外业务每年实现100%的增长,今年海外营收预计占公司总营收的40%,并贡献了公司几乎所有的利润。未来2~3年,公司海外业务希望实现三倍增长。

作为一家刚去海外市场闯荡三年的年轻公司,这一成绩是如何实现的?对其他有出海业务的创业公司来说,英诺森的经历有哪些借鉴意义?

胡益心中一直有一个理念,就是软件公司一定要全球化。

非洲:一周内大幅缩减业务

非洲是英诺森全球化业务的首站,也是因为疫情最早关掉的一站。

对于公司的出海战略,胡益认为“我们就是典型的做到哪里,就是哪里,没有多么伟大的梦想”,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理念,就是软件公司一定要全球化。

比如在美国,因为SaaS公司的高回报,投资者往往愿意给SaaS公司更高的估值。有媒体统计,截至2020年,过去15年间上市的67家SaaS公司,股价平均是IPO价格的4.7倍;过去15年里,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的营收以近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Shopify的营收以7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即使近两年股价下跌,Salesforce和Shopify的市值仍然超过1500亿美元和350亿美元。

所以当机会出现时,英诺森团队毫不犹豫地抓住了。

英诺森在国内的客户以大型能源公司为主,其中就有中石油。2018年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有关政策的指导下,英诺森和中石油集团下属的中油瑞飞在阿尔及利亚展开合作,拿下了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上亿美元的订单。

不过项目刚开始非常艰难。阿尔及利亚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北非国家,主要说阿拉伯语和法语。英诺森联合创始人、全球业务总裁陈谧还记得,与客户开的第一场会议,经历了无法描述的痛苦,“跟对方无法沟通,只能依靠手语”。

英诺森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去哪里找到会法语又懂软件的人?加拿大蒙特利尔出现在团队的视野里。蒙特利尔是法语区,也是加拿大的文化中心和高科技人才集中的城市。英诺森团队开始在蒙特利尔招聘人才,为了更好地应对发工资、上保险等事,索性在这里成立了北美地区第一个分公司。

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蒙特利尔的人才不断输送至7小时航程外的阿尔及利亚,陈谧自己每周都在飞,常常是周六飞回北美,周一又飞去北非。开飞机舱门的人都跟他握手说,“你又回来了。”

随着英诺森逐渐打开北非和中东的市场,埃及、伊拉克等国家的一些石油公司也成为英诺森的客户。

2019年,君联资本领投了英诺森的B轮融资。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范奇晖向《中国企业家》表示,投资英诺森主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君联资本当时正在投资能源科技领域,英诺森专注于为该领域公司提供数字化服务。另一个维度就是国际化,长期来看,中国企业需要有懂中文、懂中国企业经营理念的团队为其提供数字化服务,当时英诺森在海外承接了一些中国企业出海的项目。

但2020年年初,疫情袭来,石油价格经历历史性暴跌,能源公司压缩了包括IT投资在内的大部分投资,英诺森在中东、北非的业务跌至谷底。

已经签了合同的项目还得继续,但成本结构已经完全不同:航班停飞、机票翻倍,医疗、保险费用上涨,人效下降……团队咬着牙完成最后几个项目,还亏了不少钱,最终英诺森决定大幅度收缩非洲业务。

2020年4月25日,胡益告诉在非洲的同事,马上离开那里,只要能买到票,去任何国家都可以。4月30日,当地最后一名同事离开。

此时英诺森的海外之路才刚刚开始,海外营收几乎都来自于非洲,但疫情开始,各国都关闭了边境,英诺森当时没有组建当地团队,大部分人都是加拿大、中国飞过去,工作几乎无法开展。这也是关停决定能迅速做出并执行的原因。

经历这件事后,团队更加意识到“globalization is localization(全球化即是本地化)”。作为海外的第一个根据地,团队需要在加拿大本地加速拓展。

加拿大:雪夜中“堵”客户

英诺森在加拿大的第一单是在2018年下半年,国内安防巨头大华股份(002236)并购加拿大安防设备厂商Lorex,需要向后者提供整体IT架构迁移实施服务。因为技术能力和中西方语言沟通等优势,英诺森拿下了这一单。

但要找到更多客户并不容易。团队采用了一些常规方法,比如参加展会,这几乎是在当地进行宣传的唯一方法。一个展位1万美元,一开始没钱,表达能力也欠缺,但也必须硬着头皮上。另外,加入当地商会,有机会认识一些目标客户。

但疫情让客户拓展变得更加困难。2020年夏天,正是加拿大疫情最严重时期,在陈谧记忆中,当时电视里每天都在播报有多少人感染、死亡,大街上别说人,连个动物也看不到。虽然人可以自由行动,但世界仿佛已经停摆,所有联系都切断了,怎么获取客户?

这时英诺森接到多伦多一家家装公司的合作意向。当时人们在家没事,装修需求有所提升。但疫情期间物流不畅,如果在发货、送货上出现问题,会非常麻烦,这家公司希望英诺森帮他们完善物流系统。陈谧和团队接到需求后立马戴上两层口罩,开车赶往多伦多。

“当时几乎没人在做生意了,我们也算是商业世界里的逆行者。”陈谧说,当时疫情刚开始,医疗资源发生挤兑,恐慌情绪严重,大部分公司都不再接新业务。但英诺森当时在加拿大只有四五个客户,再小的订单都需要认真对待。

当然,为了搞定客户,英诺森在海外也用过一些老桥段的非常规方法,比如不断制造“偶遇”。

在和蒙特利尔的一家目标客户接触时,其他人都谈好了,但客户公司的CEO却一直没同意见面。陈谧决定去这位CEO家门口堵人,在大雪天里开车在客户家门口等,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看到这位CEO回家,陈谧假装是停车在附近买咖啡,寒暄几句,顺便推销产品。第一次聊了10分钟,第二次继续在门口等。对方虽知道这不是什么“偶遇”,但从中感受到了诚意,于是陈谧被邀请去他家里喝了杯咖啡。回公司后,陈谧给这位CEO发邮件,针对聊天时对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几种解决方案。最终,双方合作达成。

这家公司的订单规模当时创造了英诺森在加拿大的订单纪录,其CEO也是当地片区的首富,公司旗下有医疗、能源等产业。英诺森为其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后,后来该公司旗下相关的业务逐渐都与英诺森达成合作。

“北美市场的特点是,和客户建立信任很难,要多花点时间跟客户沟通。但人心都是肉长的,一旦有了信任,以后都会很顺利。”胡益说。刚开始和当地客户交流时,对方的决策看重的不是方案不好,或者价格不行,而是公司的注册地。最初英诺森的注册地址在一个地下室,当地客户担心这会不会是一家皮包公司,会不会挣一笔钱就跑路?“跟中国公司喜欢比较价格不同,在海外如果证明不了公司在当地长期发展的意愿,你的东西再好他也不买。”胡益说。陈谧开玩笑说,就连去银行开公司账户,所有人都要打量你。

胡益表示,北美的大部分IT公司比较专注和垂直,而英诺森更擅长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当业务在当地有了一定规模,产品运营成本做到足够低之后,英诺森采取了一种更为快捷的方法发展客户——收购。

英诺森在加拿大收购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会计事务所。这家事务所有上千家小型企业客户,英诺森和它共同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让其人效提升,每名工作人员负责的客户增加,事务所利润实现总体上升。英诺森通过收购其50%的股份,让会计事务所的很多中小企业客户也成为英诺森的客户。

陈谧表示,在加拿大,小型企业对GDP的贡献非常大,是英诺森不可或缺的客户群体。过去英诺森在国内的客户主要是大企业,小企业的需求则完全不同。

在加拿大,税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更为凸显,企业对此需求很大。收购会计事务所后,事务所帮助英诺森建立了关于中小企业的认知,双方在产品上实现创新,从提供工具或系统,转化为开箱即用的业务场景,内置税务体系、会计模型、薪酬引擎等。

这次跨行业的资源整合让英诺森在北美的业务向前迈了一大步。胡益表示,英诺森在加拿大以及北美地区还会继续加大投资,同时也在酝酿跟重要合作伙伴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从小螺丝钉到“地球的各个角落”

胡益将英诺森的北美客户分为三类:本地大中型企业、本地小型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北美业务。

随着疫情缓解,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加快出海业务,英诺森在美国的客户就以出海的中国企业为主,包括九号机器人、赛轮轮胎(601058)等,帮助这些企业实现从市场到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以便快速融入当地市场。

胡益总结,公司将海外业务聚焦至北美后,在行业和产品上都进行了调整。过去英诺森的客户以能源等行业为主,后来发现在北美更活跃的行业是消费、零售等,便逐渐把重心转移至这些行业。在产品上,中国很多公司倾向于定制化开发,北美客户更习惯使用标准化产品。

北美不乏成熟的软件公司,除了更多的诚意,英诺森如何与本地公司竞争?

胡益表示,北美的大部分IT公司比较专注和垂直,而英诺森更擅长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双方的契合度也很重要。胡益打了个比方,中国的甲方招供应商,就像是比武招亲,大家去竞争,各方面最优的胜出者拿到订单。但和北美甲方合作,更像谈恋爱,要看感觉,武功最高的未必最合适,如果你擅长的正是对方需要的,合作更容易谈成。

另外,性价比也是主要武器之一。英诺森的策略是,初期少赚点钱,后续随着能力提升而提高价格,增加利润。

当然,在海外市场也免不了踩坑,一些坑来自于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不熟悉。在加拿大魁北克,英诺森因为某个文件只有英语没有法语而被警告,称其不够尊重地区文化,被罚了一笔钱。

但总体来看,胡益认为,在北美市场只要不冒进,遵守法律法规,发展的确定性相对较高。但一旦出现信用等严重的问题,会一下被罚得“打回原形”。

接下来,南美是英诺森希望拓展的地区。

这片富含矿产的土地上,一直不乏中国买家,近几年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能源转型,更多带着使命而来的大企业加速前来投资。2021年,国家电网以30亿美元从西班牙能源公司手上收购智利CGE公司的股份;2022年,赣锋锂业(002460)宣布阿根廷Mariana盐湖项目开工……

“北美是成熟市场,主要是规则驱动;南美和中东、非洲都属于新兴市场,在很多地方体现成关系驱动,核心在于能否找到比较好的关系。”胡益说道。

胡益发现,因为拉美国家的政治环境变化,一些欧美企业正在出售当地资产,这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机会。这次出差,胡益在秘鲁和智利都停留了四五天,感受到南美经济已经在逐步增长,企业的数字化需求也在增加。另外,南美都在学习美国,所以在美国的业务基础也为公司在南美的市场拓展打下了基础。

跟随着客户进入欧洲的脚步,最近英诺森也在欧洲建立了分公司。胡益表示,比起美国市场的开放和活力,欧洲市场更为保守,英诺森的策略是先服务好一家客户,谨慎拓展。

范奇晖记得第一次在君联资本办公室见到胡益时,后者穿的是一件冲锋衣外套,“一看就是典型的四海为家、到处出差的风格”。

在创业前,胡益在咨询行业从业15年,曾任埃森哲资源行业高级经理、SAP中国资源与能源行业售前总监等职位。“在SAP,我们只是一个小螺丝钉,现在自己创业,版图可以自己规划,只要能去,可以把业务推进到地球的各个角落。”胡益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638.html

“年增速100%,一家创业公司在疫情下的出海路” 的相关文章

梦想就在前方,残疾人企业家刘闯的创业故事

梦想就在前方,残疾人企业家刘闯的创业故事

创业,本来就是一条艰辛之路,更何况是只能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创业,困难重重可想而知。现在,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到万众创业的浪潮之中,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并带动更多人就业,带给社会满满的正能量。来自吉林省的90后小伙刘闯,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创业者,他把世人眼中的种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幼年时,命运...

大叔放弃建材行业,攻克“火炬菜”种植难题,一年销售额5000万元

大叔放弃建材行业,攻克“火炬菜”种植难题,一年销售额5000万元

他原本从事建筑行业,最后转行创业去种菜,居然年赚5000万。他为了让芽球菊苣卖得好,建立全封闭的无光养殖间,每隔2小时就去观察生长状况。为了把芽球菊苣卖出去,他绞尽脑汁想到了试吃的方法,可是芽球菊苣见光4小时就会变绿。他又是怎么样做的呢?咱们就来聊聊刘秀军的致富之路。1969年刘秀军出生在河北,在当...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创业一年后,邓明星“三兄弟”的榴莲店月销额近100万元,这个成绩超乎了他们此前的预期。邓明星创业的地方,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中部的一个县——长沙县。以往在一线城市才有的消费形态,已经在包括长沙县在内的县城蓬勃发展,不仅助力县城居民实现了更高的生活品质,也让长沙县在新业态的发展中跑在了前列。去...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政镇三条沟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李银龙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大力发展草莓产业,用满腔热忱、无悔行动实现自己的“莓”好梦想,走上致富路。眼下正值冬草莓即将成熟的季节,在新政镇三条沟村无土草莓示范园,绿油油的草莓植株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一颗颗红艳饱满的果实安静地等待着人们来采摘。“一直听朋...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正常人创业已经很难,而双目失明的人要支撑起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在浙江绍兴的上虞市,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是无法理解这个创...

“养龟仙人”杨听会,靠养鳄龟带领全村致富

“养龟仙人”杨听会,靠养鳄龟带领全村致富

在步入养殖行业之前,为了减少风险,杨听会特意花费大量的时间专门学习了养龟的相关事宜。当他满怀信心,开始养鳄龟之路,却遭遇了巨大的难题。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成功孵化出幼龟。好在他不懈努力,最终花费3年时间成功将孵化率提高到90%。他还带领其他养殖户一起发家致富,可就当大家埋头苦干时,鳄龟行情却不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