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大叔放弃建材行业,攻克“火炬菜”种植难题,一年销售额5000万元

2023-01-18创业故事37

他原本从事建筑行业,最后转行创业去种菜,居然年赚5000万。他为了让芽球菊苣卖得好,建立全封闭的无光养殖间,每隔2小时就去观察生长状况。

为了把芽球菊苣卖出去,他绞尽脑汁想到了试吃的方法,可是芽球菊苣见光4小时就会变绿。他又是怎么样做的呢?咱们就来聊聊刘秀军的致富之路。

1969年刘秀军出生在河北,在当时那个年代从事建筑行业是非常挣钱的一个工作,刘秀军一直都是做钢材生意的。有一次和朋友聚餐,桌上上了一盘酷似娃娃菜的菜品,刘秀军尝了一下,口感和娃娃菜大不相同。做生意的敏锐告诉他,这个菜肯定有商机,他四处打听,发现认识这个菜的人很少。种植这个菜的人更少。于是他就有了想要去种植芽球菊苣的想法。

到了2014年,刘秀军决定要去种植芽球菊苣,放弃原本的钢材生意。他了解到一直是国外的人食用的比较多,国内人食用的虽然比较少,但是早很早之前国内人就已经种植过了。这主要原因是技术的不成熟和无法全年生产。芽球菊苣在国内种植出来的达不到国外的要求,而且生长出来之后只能放两三个月。

用土壤生长出来的芽球菊苣个头大小不均匀,而且还不抱团。这样的品质卖不出大价钱,而且一年就只能卖三四个月。于是刘秀军就打算把芽球菊苣的生长从土地转变到工厂。

首先他把生长成熟的跟从土地里挖出来,修切成15-16cm的长度装箱保存。还要定期给储存好的根通风。但是因为操作不当,在仓库的根部有很多局部长毛的,还有的甚至已经腐烂了。

一发现腐烂就必须尽快处理,不然就会迅速扩散,带动周围的全部腐烂。明明已经设置好了温度,居然还是腐烂,这让刘秀军非常的着急,他每天待在厂里观察那些储存的根。终于让他发现了原因。

他发现芽球菊苣的根是需要呼吸的,所以需要定期交换储藏室的空气。工人们每天至少要开一次门窗给室内换气,但是这样就会加剧门窗附近根部得腐烂。为了解决这个方法,刘秀军想到了超市。在超市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为了换气超市会安装新风系统。把室内污浊的空气通过管道抽出去。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根部会腐烂。

在根部储存的前四天非常的关键,刘秀军就想到让工人每天都给根部喷一次水,之后每三天喷一次,这么大的储存库喷一次水需要一个多小时。

还要确保每一根都喷上水,这样通过低温才能结冰,让每个根部形成保鲜作用。保鲜解决了,又出现了一个存装的问题,木箱用久了之后就会产生摇晃,这样不利于喷水,用铁箱的话,铁容易导热,之后就会产生根部腐烂。

于是刘秀军就想到了把木箱镶嵌在铁箱内部的方法,既能加固又能隔绝根部与铁之间发生接触。这也就解决了根部储存的问题,把储存根部得时间延长到了14个月。刘秀军先把这些根部储存一个月,之后再拿出来解冻十天就可以培育了,把解冻好的根,一个个插入生长盘里。最后放入一个全封闭的房间里培育。

在培育期间,房间里面必须一直保持黑暗,因为芽球菊苣遇见光之后,口感会变差,价格也会下跌很多,最开始还是一切顺利,直到长成后,刘秀军发现,有很多芽球菊苣的内部都是空心的,并且叶子也不抱团。

按照市场要求芽球菊苣必须是长度在15cm并且是13片叶子,全身是金黄色而且抱团很紧实的品种才能一斤卖到40元的价格。要想让芽球菊苣生长成这个样子,必须要保持在恒定的温度条件下,上下的温度差不能超过0.5摄氏度。刘秀军每两小时就进去测量,观察。

通过不懈的努力,刘秀军终于培育出了品种极佳的芽球菊苣,他已经在想象自己的芽球菊苣被疯抢的样子了,可没想到,一个月之后,他发现销售额几乎没有,因为大家都不认识这种菜,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基本上就不会去买,偶尔有人买,也是为了尝鲜。

在刘秀军销售初期很多人认为这是小型的白菜,于是刘秀军就想到了做大量试吃的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芽球菊苣,但是芽球菊苣有一个特点,让刘秀军试吃的想法很被动,那就是芽球菊苣见光太久之后就会变得不那么脆了,口感和不见光的那一种比起来差很多。

通过实验刘秀军发现芽球菊苣只要在光下照射四小时,芽球菊苣就会从嫩黄色变为翠绿色,变绿之后的芽球菊苣不仅口感不好,就连价格也会从40元下降到8元。于是刘秀军找了一批团购负责人,还请了专家在旁边讲解,在通过试吃让这些团购负责人来对自己的芽球菊苣做推广。

为了更直观的看见生长情况,刘秀军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玻璃的生长容器,这样连着根展示出来,大家就不会把芽球菊苣当作是白菜了。

这些负责人经常把刘秀军的芽球菊苣拿出来在社区做推广,刘秀军也会跟在一起给他们讲解一些问题,一边吃一边聊的效果非常好,消费者对芽球菊苣有了深刻的认识,来买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2018年刘秀军靠着团购负责人的推广以及回头客的带动下,把芽球菊苣卖到了多个省区和上百个社区,他把芽球菊苣分类三个等级,最优的高级品刘秀军就卖到那种高档的餐厅里面,一级品就通过团购卖到社区里面,二级品最次,一般都会处理掉。这样就会浪费很多的芽球菊苣。

在2021年的时候,刘秀军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二级品卖到他隔壁的饺子加工厂,于是他频繁地出入这个饺子加工厂,他觉得两个厂的距离很近,这样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并且芽球菊苣不能见光太久,所以饺子加工厂的位置非常好。只能说刘秀军找的非常是时候。刚好饺子加工厂准备研发新品类,刘秀军就来谈合作了,于是两个厂的合作就顺利达成了。

现在刘秀军每年销售的芽球菊苣就能达到三千多万元,除了直接售卖,刘秀军还会把芽球菊苣的根晒成干拿来酿酒和制茶,一年的销售额也可以达到两千万元。就在2022年刘秀军的企业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000万元。实现了发家致富。

刘秀军善于发现商机,还勇敢的转行创业,这是很多人都不会轻易尝试的。只要付出了行动,用心经营,就会逐步走向成功。

他的坚持使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当时他没有转行而是继续做钢材生意,他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64.html

“大叔放弃建材行业,攻克“火炬菜”种植难题,一年销售额5000万元” 的相关文章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山西大学成功入选,这是该校继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以来,在创新创业领域又一国家级层面的突破。山西大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们提升了哪些能力?11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听部分山大学子讲述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故事。太原美...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25岁在读硕士陈瑞亮还有一年才毕业,不过,正读研二的他已创业三年,还带动家乡百姓一起创业,100多位农户跟着他走上致富路。6月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见到陈瑞亮。说起“跨界”创业的故事,陈瑞亮说,光卖乌龟的生意,“去年,我们创办的公司营业额达到了2800万元”。陈瑞亮...

养龟菜鸟变达人“望闻问切”知龟情

养龟菜鸟变达人“望闻问切”知龟情

惠阳知名的大学生创业兄弟曾广浩、曾广深,在成功打造惠阳首个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后,又涉足了新领域——这回是惠阳冷门养殖行业,石金钱龟、草龟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养龟菜鸟到如今能够帮龟治病,曾氏兄弟的养龟场成为当地最大规模养龟场,养龟7000多只,是惠阳重要龟种、龟苗集散地。曾氏兄弟与陈勇明打理的养...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正常人创业已经很难,而双目失明的人要支撑起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在浙江绍兴的上虞市,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是无法理解这个创...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暮春时节,红塔区春和街道云南蓝哥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成熟上市。基地里,成熟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在果园的各个角落忙着采摘。正和工人一起采摘蓝莓的李丽琼说:“蓝莓种植讲求精耕细作,一年到头,我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蓝莓种植上了,只为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去安全、健康的果实。”坚持下去,只为心中的田园梦李丽琼...

解锁“青春密码”!返乡创业大学生摇变致富带头人

解锁“青春密码”!返乡创业大学生摇变致富带头人

强国新"声"代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青团也即将迎来成立百年的历史性时刻。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向上向善、见贤思齐,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青春湖北”特开设“强国新‘声’代”专栏,常态化宣传青年典型,展示青春寻访、青年宣讲等系列活动和优秀文化产品,传播青春正能量。“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