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疫情下的创业之路:疫情后两位草根创业者:拒绝躺平,咬牙拼

2023-02-10创业故事83

导读:虎年腊月二十八至三十,每经记者在陕西安康访谈两位资深草根创业者,他们人生各异但有共性。共性在于,在风云变幻、喧嚣纷扰的时代,坚持自力更生不"躺平",保持耐心不随波逐流。穿过时代湍流、依然坚守内心那份创业精神或许也能缓解来自喧嚣都市的"精神内耗",正所谓"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雪天赤脚上学郎如今经营两公司

腊月二十八,记者在安康市高新区西北国际天贸城见到张鹏时,他仍在店里忙碌。

此时他容光焕发,在向客人讲解产品和方案,令人不禁想起周围人曾提起他年少时的境况。初中时期,即便雪天张鹏依然赤着脚上学,从家到铁路中学需攀两座山,路程近15公里,每天如此来回。

1991年,张鹏考上大学,是村里第二位大学生。"家里弟兄7个,农村条件差,初中时,放学回家后还要种庄稼、拾柴火,有时从奎星学校那边挑化肥回家,冬天到家已天黑。上学两头不见天。"张鹏坐在店里向记者回忆道,高中时饱一顿饿一顿,而且,农村孩子性格通常不开朗,胆量小。

如今,他与妻子同时经营两家公司,疫情期间年营业额约500万元。其中一家主营全屋家居装饰定制,他认为这是家居趋势。

至今,张鹏已有多轮创业经历。他大学学会计专业,1997年国营鞋厂破产至其下岗,自己便开起制鞋厂,自此开启自主创业历程。

"现实条件逼着自己只有拼,没得胆量也得冲出去试,很多人下不了决心,害怕搞亏了。"张鹏回忆,当时还是贷款创业,由于制鞋并非自己专业,白天经营,晚上自学鞋类改造设计。

但三年后,他愈加感到制鞋小企业在当地存在多种缺陷,难获长足发展。"比想象的难多了,没挣到什么钱,就学了些创业经验。"

2001年,他放弃鞋厂转战木线生产。"那时房地产刚刚兴起,室内装修市场逐渐打开。"他说,木线,就是木质线条,主要用于门窗棱角包装。但那时小企业贷款难,材料成本高,产能难迅速扩大。金融危机后,地产迅速火爆,他的业务也高速扩张,延伸至室内装修材料批发。

期间,他在市场上意识到木线面临淘汰,特别是2015年前后感到地产逐渐饱和,需要再次转型。"全屋定制,提供解决方案值得投入,代表着行业新方向。"张鹏说,创业需要敏锐捕捉市场风向。

迄今创业逾20年,张鹏在当地已是创业老将。他的体会是,"判断要准。每要择新,都要充分调研市场,做好模拟和对比,不能看人家挣钱就跟风,否则容易失败。"

受新冠疫情影响,张鹏在疫情期间也在探索数字化经营。他说,虽不能与客户线下见面,但线上宣传推广是基础工作,越有空闲越要抓紧策划铺开。

他认为,如今创业条件更好,年轻一代若自身判断能力强,又愿吃苦,可考虑创业,毕竟经营好了,收入比上班可观。

腿带残疾坚持养鱼近卅载

如果有硬汉,唐成海算一个。

在梅子铺街,记者轻松找到了唐成海,他的腿有点瘸,正在鱼摊前给客人找零钱。

唐成海一边忙着称鱼一边向记者介绍,养鱼也就年底才有收入,前期全是投入,不过从冬月下旬到腊月除夕,每天卖鱼收入平均近2万元,算下来一年营收也三四十万元。他已过花甲之年,领养老金近一年,但思路清晰,说话诙谐有趣。

梅子铺街相对不算很热闹,但腊月二十九也年味十足,卖对联等年货地摊散布整条街,只是时间将近大寒空气略冷。"明天再卖上半天就收摊了",唐成海所指明天是腊月三十。

1992年,还是电工的唐成海从电线杆上摔下。架线时因为电线杆断了,30岁的他在医院里住了三年。

出院后腿带残疾,他不再做电工,开始养鱼,期间骑摩托跌倒,腿部二次带伤,三十年了,依然不时服用阿姆西林消炎。

"养鱼,鱼不能丢、不能生病、不能缺氧,每一步都要投入资金,鱼种每年甚至每季都要买。我们汉阴的鱼是富硒鱼,好卖。"他谈起养鱼滔滔不绝。

虽然腿部残疾,但唐成海比普通人还勤劳,卖鱼时每天早上5点起床,此时凛冰坠得很长。夏天每日清晨四五点踏三轮车为鱼割草,一上午割500余斤。

"在这月河道,我养鱼算得上高手。为什么?首先,养鱼能成功本身不易,接着,还要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从而创造经济效益,这也不易。大家需要两三斤的,我养出的一律就两三斤,即便池子的全捞出都能上市场。有人养的草鱼十来斤,白鲢鱼一两斤,市场上就不好卖。"唐成海说,要掌握好鱼苗密度、水质,以及用药、饲料等。

自从腿受伤后唐成海养鱼至今近30年。"做什么事情,就专心做,做精做巧。饲料都是我一手从厂家筛选的,还给周边比如汉阴、安康等同行供应。我儿子都没我这些技术。"唐成海总结,做事不要怕失败,不能有风险就不做了。

"我养鱼,头两年却技术,亏大本。要有耐心,从失败中找经验教训,才能越走越顺,而不是一不顺利就换。"他说,最初想着1条鱼卖10块,养1万条就卖10万块,但实操发现并非如此,1条鱼有时可能两三块,另外还有不少鱼苗损失。

创业多年,他还有一个深刻感受是不好讨账。"有人欠了账,待过年时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赖账!"

欣慰的是,疫情对唐成海的养殖业基本无影响。"我还担心今年底到处封锁,没想到后来全放开了。"他说,"下一步,我要养鲈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653.html

“疫情下的创业之路:疫情后两位草根创业者:拒绝躺平,咬牙拼” 的相关文章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每到下午,在松阳祥瑞电子商务产业园,一辆辆快递车往返于各个电商公司之间,上万件商品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自从2018年,松阳90后企业家叶方龙投资打造该产业园以来,经过4年的发展,目前产业园已入驻200多家电商企业,年产值近15亿元,极大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叶方龙(左一)大学开始创业,学成后...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生长在景色怡人的百亩荷花池,吃着无人机投喂的饲料,青山绿水中小龙虾们日子过得惬意。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端的乔口镇,水域资源丰富,2017年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小镇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生长在荷花池中的“荷花虾”,截至2021年底,望城区荷花虾养殖面积超过8万亩,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刘志鹏就是其中之一。...

女设计师回乡创业:带着村里240名绣娘做手工,一年卖出700万元

女设计师回乡创业:带着村里240名绣娘做手工,一年卖出700万元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馨婷广西龙胜县,青绿色的梯田层层叠叠。梯田深处的一栋小厂房里,几张工作台一字排开,台面上摆放着颜色各异的针线与布料,台边的绣娘飞针走线,忙个不停。在绣娘们的手边,是一个个设计别致、做工精细的国风手工艺品。完工后,这些产品将销往全国各地。这里是手工艺品牌“芽小七”旗下绣房的...

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仅一位女性,女性创业真的不如男性吗?

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仅一位女性,女性创业真的不如男性吗?

创业一词,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都经常听到,毕竟,时下是一个全民创业的年代,加上创业的门槛变低,所以大家对于创业也并不陌生。创业起步虽然简单,但想要靠白手起家达到富豪的地步,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距离。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9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在54位80后成功创业者当中,只有一...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小时候,父母经常教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所以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农村,远离面对黄土、背对天空的生活。但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但发现原来的分配单位,分房都没有了。无论是在国企、外企还是民营企业工作,...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他乡纵有千般好,不及故乡一片云。六年前,在外企打拼多年的王留勤决定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回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六团米兰镇,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这一年,因为工作积极,个人能力突出,25岁的王留勤被公司选派前往位于迪拜的分公司进行培训学习。“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