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3-01-18创业故事76

罗小庆,1995年2月出生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家境清寒。靠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学校的关心帮扶,她得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毕业时,抱着帮助更多人通过养鸡增收致富的梦想,她选择了回到农村创业,致力于把科学土鸡养殖技术带到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几年来,她扎根农村、服务群众,取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与鸡结缘 激发创业梦想

上高中时,罗小庆的父亲因工致残、劳动力弱,无法外出务工从事高强度的工作,家庭十分贫困。2015年9月,罗小庆考入南昌师范学院生物系(现为生命科学学院)。2016年,学校在综合她个人情况及家乡地理环境后,决定将学校重要科技成果“地方原种土鸡种质”培育的一批“青年土鸡”免费给罗小庆父母喂养。优质的鸡种,当年就带动家庭增收2万元。虽然罗小庆的家庭状况稍有改善,但她还发现家乡有许多和她家情况相似的农户。因此,在2017年3月,罗小庆自告奋勇找到学校,希望能够将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做一个“研—产—销”为一体的大学生助农创新创业项目,带领更多人养鸡增收。

在学校的支持下,“一线生鸡·金凤筑梦”大学生助农创业项目诞生。初创团队8人,罗小庆担任项目负责人,团队首先在吉安市吉水县桑园村进行试点,当时驻村干部召集村民领鸡苗,却只来了4户人家,那次只送出了200多只鸡苗。

打小在农村长大的罗小庆,深知农户养鸡的两大痛点:鸡如果体质不好容易生病,养多了还不容易卖出去。所以,她选用江西原种土鸡苗进行科学喂养,并建立了完备的防疫体系,农户收到的都是60天龄以上、成活率高达99%的优质育成鸡。团队还为农户提供土鸡喂养技术培训及代销服务,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罗小庆表示,农户只要负责把鸡养好,剩下的事就交给她和团队。

第一批养鸡户人均增收3000元。团队第二次下乡送鸡苗,车还没开到村口,就有不少村民提着箩筐、篮子早早地等在操场了,“第二次送了2000多只,几乎整个桑园村的村民都来了”。两年间,团队走访调研了江西省内16个县的35个贫困村,将实验室培育孵化的“鸡苗”送入了家家户户。

坚持挑战 不断突破自我

土鸡养殖周期长、成本高,需10个月至一年时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但真正的土鸡和快速出栏的饲料鸡口感截然不同。团队前期市场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是顾客买不到真正的土鸡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农户养殖的土鸡卖不出好价格。

项目刚起步时,团队拎着6盒土鸡蛋去学校附近的小区摆摊,一天下来,连宣传页都没发出去。事后,罗小庆调整思路,把摆摊地点换在高校教师聚集的教职工宿舍楼下,同时,把目光瞄准南昌市的各类展销会、对接会。找准了目标客户,土鸡产品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2019年6月,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浙江杭州举行,“一线生鸡”项目是江西省唯一入选的高校项目。第一次参加这样高规格的展会,有点紧张的罗小庆抱着200枚土鸡蛋进入会场,看到周围的高科技产品时,她有些气馁,“我们的鸡蛋太没有竞争力了” 。

一旁的学校党委书记王金平看出了她的不安,开导她说:“小庆,我们的鸡蛋可不是普通的鸡蛋,这里面包含了 14项专利,它里面是有科学技术和助农情怀的。”让罗小庆意外的是,她的展台被观展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我们的土鸡蛋接地气,绿色助农更吸引人”。

几年来,罗小庆带领团队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业组金奖,第四、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第四、五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金奖,“赣江新区杯”第六届“创青春”暨“创在江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农村组二等奖。罗小庆个人获得“2019-2020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2020年全国“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2020年江西省“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2019年江西最美大学生、2019年江西省自强之星、2019年省江西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扎根农村 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7月,她带着“做一个真正的土鸡品牌,让更多人富起来”的梦想,选址南昌市进贤县二塘乡,和另外两个伙伴创建了“一线生鸡”大学生助农创业基地。他们贷款20万元,在二塘乡租了100亩林地,母校南昌师范学院还特批了专项资金用于基地建设。

除草、围栏、打桩、建鸡舍、保温室消杀,一切从零开始。为了节省经费,罗小庆事事亲力亲为,买不起混凝土搅拌机,她就自己手动搅拌;400平方米活动区,1万多块吸水砖,全靠徒手搬运,三人断断续续铺了几个月。

除了比人还高的草,基地最不缺的就是蚊子。罗小庆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但她却笑着说:“每一个包都是我创业路上的功勋章。”

即便资金并不充裕,罗小庆仍坚持粮食喂养,一只鸡仅粮食成本就得100多元,靠着口碑,罗小庆收获了不少回头客。几年里,在罗小庆的精心打理下,基地也变得有模有样:可同时容纳100余人的餐厅拔地而起;室外开辟了活动区、露营点;顾客来了,夏天摘李子,秋天采茶籽,冬天摘蜜橘和柠檬柚;在共享菜地,顾客还能挖上两锄头,过把瘾。除了在南昌众多高校设立提货点,“一线生鸡”产品还上线了扶贫商城,销往全国各地。这些年,团队助农增收了5150万元,帮助了近3000位农户。

罗小庆和一线生鸡——大学生助农创业项目团队项目发展过程中制定了全国首个土鸡散养行业标准和土鸡回收行业标准,参与申请了13项国家专利,保证了散养土鸡的品质、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并探索形成了选好种、教他养、收他鸡、帮他卖、共振兴的助农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效应。

正是由于罗小庆在乡村振兴方面作出的优异成绩,今年5月,她先后被评为首届进贤县青年五四奖章和赣鄱乡村好青年。今年10月23日,罗小庆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到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就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未来的幸福生活就一定会更加幸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71.html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的相关文章

涂宇果:创业需要勇当先行者

涂宇果:创业需要勇当先行者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涂宇果,那可能是“折腾”。对于爱折腾的涂宇果来说,创业要趁早。大学时,涂宇果就和华西医院创立“小心肝”慢性病管理品牌,因此获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创新创业一等奖。但获奖后,该项目却因各方对品牌发展理念未能达成一致而解散。项目虽未成功,但却让涂宇果认识到,选择一个好项目比怎么做更重...

“九五后”大学生养蜜蜂酿造甜蜜事业

“九五后”大学生养蜜蜂酿造甜蜜事业

春节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工人们正为了生产礼盒装蜂蜜年货而忙个不停,而与他们达成深度合作、带动当地蜂产业发展的项目公司创始人,正是来自千里之外的南京“95后”大学生林彤。2016年大学毕业后,林彤来到南京团市委实习,接触了许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了解到南京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政策,一颗...

大三女生创业当老板,一年时间让梦想“花开遍地”

大三女生创业当老板,一年时间让梦想“花开遍地”

“莎莎姐,来一束‘清风明月’!”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与教师节,坐落在浙江财经大学生活区桃李苑的“方得日常花艺”共卖出了300多束节日限定花束,200多份伴手花礼,日均营业额超4万。这家花店的店主是叶莎莎——浙江财经大学摄影系一名大三的学生,而“清风明月”“光辉岁月”“书香满门”都是她为节日推出的新品。...

海南“蜂王”传奇人生:68岁陈昌卓仍快乐创业

海南“蜂王”传奇人生:68岁陈昌卓仍快乐创业

他养蜂超半个世纪,创多个“海南第一”;他坚守诚信,用品质享誉国际;他年近七旬,仍坚持创业壮心不已;他矢志不渝,人生充满传奇。他就是陈昌卓,51年来一直没有中断和蜜蜂的联系,在这个“海南蜂王”的身上,流淌着海南人“诚实、执着、勤奋、拼搏”的品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如火如荼,我们将这位海南“最高龄...

养龟菜鸟变达人“望闻问切”知龟情

养龟菜鸟变达人“望闻问切”知龟情

惠阳知名的大学生创业兄弟曾广浩、曾广深,在成功打造惠阳首个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后,又涉足了新领域——这回是惠阳冷门养殖行业,石金钱龟、草龟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养龟菜鸟到如今能够帮龟治病,曾氏兄弟的养龟场成为当地最大规模养龟场,养龟7000多只,是惠阳重要龟种、龟苗集散地。曾氏兄弟与陈勇明打理的养...

成都 “00后”小伙农村种莲藕获丰收 将带领村民齐致富

成都 “00后”小伙农村种莲藕获丰收 将带领村民齐致富

“没想到首年采挖出的藕会是又长又大,由于卖相和品质好,前来批发藕的叔叔们只得排队,几乎是供不应求,估计总量超30万斤……”24日下午,正在田里与10多位挖藕师一起忙碌的成都“00后”小伙吴浩指着身前成堆泥藕说。当日的田间虽是艳阳高照,但伴随着冬日的微风,水田里仍是冰冷刺骨。只见吴浩和10多位挖藕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