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资讯 > 正文内容

冬奥绒线花拓展新商机,海湾镇“兰韵悦唐”为女性提供创业增收新平台

2023-03-11创业资讯9

在奉贤区海湾镇,因编织绒线花而与奥运结缘的“兰韵悦唐”编织班,吸引了不少女性的目光,她们借此拓展新商机,开启了一个女性创业增收的新天地。

奥运抛来橄榄枝 绒线织出新天地

3月8日中午11点,在海湾镇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小集市上,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摊位。长长的桌子上,摆放着美丽的花束、可爱的玩偶、时尚的小包等物品,全部都是由绒线编织而成的。而制作者就是曾参与北京冬奥会绒线花束编织的“海湾妈妈们”。

摊位上的绒线制品,单价从10几元到近200元不等,都是编织班的阿姨们一针一线编织而成,在各个集市活动上分批摆出来,每卖出一个,制作者都能有收获。年后活动频繁,从梅花节、花朝节到妇女节,几乎每两三天出来一次,虽然每次的收获不等,但平均下来每人每场能有400-800块钱。这笔额外的收入,让阿姨们十分振奋,仿佛找回了年轻时的精气神儿。

“心态好了,感觉人都变年轻了!”守摊的钱爱丽阿姨说,以前只有守着一点退休工资,生活缩手缩脚不敢乱花。现在钩花有了意外收入,可以按自己心意买些东西,开心得不得了。“我到我妈家去,也可以多买点菜,还对我妈妈说,这是我自己钩花赚的钱,以后可以一直买东西给你。”

在新的就业压力形势下,海湾镇妇联下属的“兰韵悦唐”女性文创空间,聚焦女性群体,依托奥运会优势影响,打造出新的女性创业增收平台。“自从钩了冬奥会橄榄枝以后,我们就有了新想法。”“兰韵悦唐”基层女性团队带头人沈萍告诉记者,借着冬奥的契机,工作室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接到不少新订单,也吸引了好多姐妹们加入,其中也不乏家境困难的女性。

于是,编织班在镇妇联的指导下开展“授渔”计划,让更多的贫困家庭、低保户家庭的女性加入编织班,掌握绒线编织这项技能。“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姐妹们的收入,帮她们尽早摘掉低保户这个帽子。”

研制特色“农垦包” 舌尖经济供岗位

事实上,“海湾妈妈们”的编织班,只是海湾镇妇联下属“兰韵悦唐”女性文创空间的一部分。作为聚集各类社会资源、各类女性群体的资源融合和女性参与平台,“兰韵悦唐”积极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妇联组织、妇女阵地,为妇女工作注入更多的社会资源。目前共有“六艺”工作室,分别是纸艺、木艺、铜艺、“线”艺、“粉”艺、布艺,其中“线”艺对应的就是编织。

“因为接到了一个冬奥会的单子,我们想要把它变成一个事业,但养不活那么多人,所以想把它变成一个产业,要跟企业合作。”海湾镇妇联主席张郁坦言,她们从其他非遗文创的发展经历中看到了经验和教训,发现文创产品一定要走市场化,要与生活用品相结合,才能有市场和生命力。如今“兰韵悦唐”“线”艺编织班已经打响了招牌,一些服装品牌和宠物服饰品牌都来谈合作,后期也能为不少有技术或有兴趣的困难女性提供真正的就业岗位。

同样走市场化运作的,还包括“粉”艺工作室研发的深具海湾特色的“农垦包”,有海边的味道,又有海湾农垦的精神。工作室直接喊出了“小包子大产业”的口号。“现在我们的特色冬瓜豆腐包很有名,甚至人家吃了以后评价说比肉包都好吃。”张郁说。

目前,她们已经得到了当地女性企业家的投资,打通了急速冷冻的保鲜体系和冷链等物流运送一条线,后续还将推出中央厨房、线下门店等相关业态。“我们的妇女可以在我们这条产业线上,去找合适她的位置。”

吸纳高校资源 新媒体平台留住人才

不仅是海湾镇,不少地区都面临着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引进新鲜人才,“兰韵悦唐”将目光投向了附近的海湾大学城。目前,“兰韵悦唐”已经和旅游专科学院合作,研发“农垦包”的新口味。接下来,她们将构建一个新媒体平台基地,包括直播带货、品牌推广、广播策划等不同工种。

张郁表示,相对文创产业来说,这一块她们主要针对高薪女性群体,主要扶持对象就是准备就业的女大学生。“希望通过我们这个平台,让她们毕业后愿意留在海湾工作,从而改变我们海湾镇的就业人口结构。”

海派绒线文创品牌、舌尖经济农垦包子、新媒体推广基地,“兰韵悦唐”不仅利用文化资源的穿透力开拓市场,带动海湾的妇女们创新创业,培育出一批个性化、特色化的女性文创企业和工作室,形成自己的文创工作品牌,还依靠地理优势,将高校的新鲜人才留下来,打造一片女性创业就业的新天地。

集市上,毛茸茸软乎乎的绒线制品,一拿出来就立刻受到了游客的喜爱,姑娘们纷纷扫码下单。有的游客趁着活动的契机,了解到绒线背后的女性互助之情,十分感动并祝福项目越来越好。“我觉得这种形式非常不错,让我们女性之间互相帮助,然后一起变得更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832.html

“冬奥绒线花拓展新商机,海湾镇“兰韵悦唐”为女性提供创业增收新平台” 的相关文章

回乡创业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多了

回乡创业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多了

重访点位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重访背景德阳中江,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15年获得“全省产粮第一大县”称号由于地处丘区,中江县一直存在土地资源匮乏、春耕供水不足等短板。2022年,在克服了疫情反复、伏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后,产粮大县中江再次迎来丰年。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粮食...

江苏南京:好政策助力援企稳岗 新思路推进创业就业

江苏南京:好政策助力援企稳岗 新思路推进创业就业

“受疫情影响,企业已经积压了一个多月的订单!”8月26日一早,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的胡连电子(南京)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能地将产品消毒、打包、发货。当日起,禄口街道结束过渡期,进入常态化防控,41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暴发以来,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

浦东为“张江人才”构建多层次创业和生活保障体系

浦东为“张江人才”构建多层次创业和生活保障体系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前不久的张江科学城建设发展3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市委提出要举全市之力支持张江,加大对张江科学城建设的政策支持。浦东新区从优化张江科学城人才生态角度出发,明确将在现有人才服务软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的生活和创业保障体系。发挥聚才磁场效应,为创业公司“引流”近...

通渭县乡村振兴战略: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通渭县乡村振兴战略: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春节假期结束。与往年不同的是,通渭县襄南镇黑石头村村民王庆林没有外出返岗打工,而是踏踏实实在家筹备大棚蔬菜种植事宜。去年,他在黑石头村新建了一个3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发展高原夏菜,蹚出了一条发展新路。故事还得从头说起。今年41岁的王庆林长期在榆中县周边地区种植高原夏菜。“看着榆中的蔬菜产业发展好,...

青海省创新创业政策,青海省实施重点群体创业十项行动

青海省创新创业政策,青海省实施重点群体创业十项行动

近日,省人社厅会同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推进重点群体创业十项行动实施方案》,实施“创业环境优化”计划、“重点群体培育”计划、“劳务品牌发展”计划等十项行动,通过健全创业扶持政策,压实细化任务目标,优化完善创业服务,全力支持更多重点群体投身创业实践,确保到2024年底,全省开展创业...

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广西侨联将打造新侨创新创业品牌

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广西侨联将打造新侨创新创业品牌

中新社南宁2月10日电 (记者 林浩)2月10日,新当选广西侨联主席职务的陈洁英表示,今年,广西将开展“侨创八桂”活动,打造新侨创新创业品牌,为他们共享资源、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十届六次全委会当天在南宁市召开,会议选举陈洁英为广西侨联主席,审议通过《关于筹备召开第十一次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