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跨国夫妻十年创业梦,做环保真没那么简单

2023-01-18创业故事72

随着国家对于环保这块的重视,如今做环保已经成了热门行业,但是在十多年前却是个冷门行业,苏州人常英和她的荷兰老公JOS在过去十年间一直携手打拼,他们在环保行业积累了良好口碑,赢得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客户的青睐,2020年光一个电镀废水处理零排放工程项目订单总金额就超过了四千万元。

心系家乡,回国筹备

1998年常英告别苏州的父老乡亲到新加坡留学,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结识了他的先生JOS,成就一对美好的跨国姻缘,之后她跟随先生去到了荷兰,继续学业攻读硕士,在碧海蓝天,阳光沙滩的荷兰定居了下来。在荷兰,她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在荷兰,常英呼吸着没有雾霾的空气,享受着每天休闲购物没有压力的生活。然而,这一切,都在 2011年被打破了。这一年,常英作了一个足以改变她“幸福”人生轨迹的决定:回国创业。

常英夫妇一家三口

2011年的大年夜,常英夫妇带着女儿从荷兰回到她魂牵梦绕的家乡——苏州。从当年头也不回地离开家乡到国外留学,常英这一走就是八年。下了飞机,看着天上的雾霾,老家周边清澈见底的水早已不是当年风情。一幕幕像橡皮擦擦过一样的记忆情景就在多年间抹掉了。她渴望回国,渴望回到父母的身边,渴望能为自己的祖国添砖加瓦。说到底,是因为在国外待得太久了,她更渴望能开启一段轰轰烈烈的生活。“如果能把国外先进的污水处理环保技术引进中国,不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吗?”在与父母商量之后,常英的这一大胆构想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七拼八凑,融资创业

创业初期,是非常困难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钱的问题。这个时候,家人就是他们的“天使投资人”。回国创业凑不齐启动资金,一筹莫展。和父亲、哥哥开家庭会议,开来开去最后老母亲拍案出山,请来了亲戚朋友,街里街坊,因为当时正赶上拆迁,各人手里都有些资金。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叔叔伯伯或老师们冲着常英以及常英父辈积累了大半辈子的好口碑,纷纷拿出自己老本投了资,有投 100 万的,有投 50 万的、30 万的……这些人也成为依斯倍环保科技的原始股东。当然老街坊们肯下血本的原因除了做环保本身是一件靠谱的事儿之外,还有一个定心丸,那就是常英的外国老公。常英的先生JOS是一名行业优秀的环保工程师,在荷兰从业30多年,服务过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使命,常英夫妇开始了创业路上的厮杀。

用质量说话 用标杆案例站稳脚跟

一开始,很多人特别不看好常英夫妇,觉得他们太理想化。有人说常英夫妇在国外生活多年,不了解中国行情,在国内,做环保,需要有政府关系,需要有人脉、有钱,而这些他们都不具备。常英夫妇做的是高端环保技术,质量高,但是大环境下,不少企业的环保,只是为了应付环保局,质量并不是最重要的,便宜才是王道。

然而在常英夫妇看来,这种提醒并不完全正确。他们认为目前我们国家所经历的道路和欧洲曾经走的路是一样的,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到污染到治理,接着日本、台湾也是这样。常英夫妇认为,环保这样一个行业终将是未来的趋势,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行业。

回国创业后,常英夫妇始终将质量放在第一,一开始就做品牌。2012年,公司运转很辛苦,案例没有,市场太大,那一年的销售额还不足100万。那时候的常英也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要不要放弃?但是,中国百姓骨子里的韧性和倔强,以及她先生JOS和家人的支持,让她一直坚持下去。她的父亲告诉她,不管事业上现在是不是顺利,只要方向对了,距离成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事实证明,常英夫妇的坚持没有错。2013年,常英夫妇从互联网营销着手,不断地向目标企业发放资料,走访企业,坚持高品质产品经营。终于拿到了常熟的宝钢、无锡的光伏企业的订单。有了标杆案例后,公司趁热打铁,陆续拿到了奔驰、博世、美的、科勒等知名大企业的订单。

机会不是偶然 运气也靠平时积累

2016年,常英夫妇参加苏南科技企业股权路演中心领军秀项目路演,并且多次在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活动上分享创业经历。在她的身上,即使隔着远远的距离,你总能感受到身上的那股热情、勤奋以及谦虚的魅力。她是一个特别爱分享的创业者,大大小小的活动、交流会,她每年都参加过很多,从不吝啬和大家交流她的收获。

她说,“乐分享很重要,特别是我们企业很小的时候,我学习到的东西,都特别愿意和大家分享。你永远不会知道,下面的人,哪个将来可能是你的客户、投资人、朋友。”不少创业者总是感叹,为什么别人的运气那么好,总能关键的时候遇到关键的人。殊不知,机会是平时一点一点地积累出来的。常英夫妇在不断和他人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认识了不少的朋友,登上了苏州的创赢未来节目,得到了格力董明珠的支持,甚至登上了央视的《创业英雄汇》栏目,展示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最亲密的工作伙伴

比尔·盖茨曾说,此生最聪明的决定不是“微软”或“慈善”,而是找到了自己妻子梅琳达。对这一点常英感同身受,选择这个陪伴身边的跨国丈夫是她最成功的决定之一,他不仅是亲密的人生伴侣更是常英工作中的最佳拍档。

常英还在荷兰考荷兰语证书时,被折磨得够呛。她有时会对丈夫抱怨:“我不去了,实在是太辛苦了。”那个理性却爱她的荷兰人总是安静地说:“好,一切看你的决定……”没有抱怨,没有说教,没有半点不耐烦。不服输的常英当然不会真的放弃,沮丧完第二天她又会咬牙顶上。“坚持”就像流淌在常英血液里的基因,与生俱来,并伴随始终。

创办公司之初,常英想的是自己做后勤兼翻译,但后来因为国情差异,对内管理和对外业务谈判都以常英为主,丈夫负责技术。于是形成常英主外丈夫主内的格局,但是他非但没有半点女强男弱的不适,反而愿意当常英背后的男人,为她鼓掌。没有谁比谁高一头,只因他们同心协力做有意义的事。

当然一段健康关系的形成是双方付出的结果。创业之初,常英经历过摊子都支好了,但没有一个客户登门的窘境。在那样的处境下,上门来找他们的客户简直就是救命稻草。但就在不多的稻草里,还有几个会被丈夫踢跑,因为有的客户找到他们不是真想解决问题,而是为了面子工程,于是要求他们降低成本,随便弄弄设备做样子。但以高质量污水治理为使命的大荷兰工程师根本不能理解,每次都以怒气冲冲走掉为结局。

这个时候常英也没有抱怨和沮丧,她保持着耐心和尊重。而这种做法虽然牺牲了短期利益并且冒着经营不下去的风险,换来的却是公司从源头上的高品质定位,以及高质量客户的筛选。虽然前期可能会多些磨难,却让后期的发展事半功倍!

公司的未来值得期待

常英夫妇经常说,我们可以不吃胶囊,我们可以不喝牛奶,但是我们不能不喝水。水污染直接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我国目前有近百分之八十的河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工业废水的污染尤为严重。然而,工业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我国在工业污水治理方面的人才又比较匮乏。基于这一现状,常英夫妇希望把更多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引入国内,着力改善国内的水环境。

常英夫妇把创业10年的公司比作竹子长根,表面上看来似乎平平,但却在发展着最重要的根基,有了扎实的根基,公司有望爆发成长为挺拔有力的劲竹。在公司,常英夫妇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她的推动下,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大家庭,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风雨兼程,一起奋斗,中国的环保建设之路漫长,常英夫妇公司的未来值得期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16.html

“跨国夫妻十年创业梦,做环保真没那么简单” 的相关文章

从香港到广东,3个大学毕业生创业6年,打造农业科技专利技术

从香港到广东,3个大学毕业生创业6年,打造农业科技专利技术

临近换季,梁立锋的工作量又多了起来。从早上开始,他一整天都泡在大棚里,仔细检查棚内栽培系统的消毒情况,为育苗种植做新一轮准备。2016年,他和两个中学同学搭伙,自香港前往广东江门市创业,创业项目是鱼菜共生。6年时间,3个踏出校门后一头扎进农业领域的大学生,用“笨”办法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模式,从如...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山西大学成功入选,这是该校继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以来,在创新创业领域又一国家级层面的突破。山西大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们提升了哪些能力?11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听部分山大学子讲述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故事。太原美...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出台实施各种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今年27岁的张霄霆,与同学刘大楷、金鑫于2021年11月共同创办玉溪宁沣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华宁县农业优势,结合发展迅速的电商产业,将地方农副产品包装销售作为公司的主要经...

陈鑫:养殖基围虾 成就创业梦

陈鑫:养殖基围虾 成就创业梦

很多人认为,基围虾一般在海水中养殖。如今,在五通桥区冠英镇,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陈鑫,带着深耕农业的情怀,历经3年实践与摸索,在70余亩的虾塘里成功养殖基围虾。营养丰富、肉质松软的“海货”鲜活地走进乐山市场,深受消费者追捧,效益也十分可观。旺季捕虾忙 味美销路畅“四川能产基围虾?”“吹牛哦?四川又没有...

中南大学27岁硕士回乡创业当“放牛郎”

中南大学27岁硕士回乡创业当“放牛郎”

4月上旬,苗族聚居的花垣县山中细雨霏霏,桃红李白。采访中,我们遇到许多个性鲜明的苗家青年,其中,有3个人的故事令人难忘……硕士当上“放牛郎”花垣县雅酉镇麻家村的龙胜新年方27岁,拥有中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学位,如今却被人们戏称为“放牛郎”。2011年毕业后,龙胜新决定自主创业。通过时近半年的社会调...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25岁在读硕士陈瑞亮还有一年才毕业,不过,正读研二的他已创业三年,还带动家乡百姓一起创业,100多位农户跟着他走上致富路。6月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见到陈瑞亮。说起“跨界”创业的故事,陈瑞亮说,光卖乌龟的生意,“去年,我们创办的公司营业额达到了2800万元”。陈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