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退役军人于李鹏创业开网红螺蛳粉店,用毅力打拼属于自己的小吃商业版图

8小时前创业故事6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这片土地上,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们,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每一个创业故事都是这座城市活力与创新的生动写照。今天,早报记者走进位于濠洼步行街的濠小姐螺蛳粉创始人于李鹏的创业世界,探寻他如何从一名退伍军人,一步步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小吃商业版图。

一、军旅为基,坚守品质

于李鹏1989年出生于青岛市,身上带着八零后那一代人特有的拼劲与坚韧。2008年至 2010年,他投身军旅,部队的磨炼如同锻造钢铁一般,铸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退伍后,他回到家乡,在青岛澳柯玛做了4年保安。2019年,是他人生转折的关键节点。“那会创业的热潮在各地涌动,当时就想着,不能一直这么按部就班下去,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回忆起创业的初衷,他说自己一头扎进了小吃行业,在香江路推着小推车卖起了烤面筋,开启了与美食、与顾客的缘分。地摊虽小,却藏着大大的梦想。最初的日子艰难而充实,他一个人既是老板又是伙计,从食材采购、制作到售卖,事事亲力亲为。清晨,天还未亮,他就穿梭于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夜晚他推着手推车在烟火缭绕中热情地招呼每一位顾客。凭借着真诚与手艺,地摊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2023年,于李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实体店,并且从烧烤转型做螺蛳粉。这一转型在旁人看来风险颇高,但他却有着自己的考量:“市场一直在变,顾客的口味需求也越发多元。经过调研,我发现螺蛳粉的受众群体日益庞大,而且当时本地既正宗又有特色的螺蛳粉店并不多,这是个机会。”于是,于李鹏自费前往柳州学习螺蛳粉配方和技术,通过几个月系统地学习,回到青岛正式开店。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独到,新店开业后,小小的店面前每日人潮涌动,食客们排着长队,只为一饱口福。凭借着在食材挑选上严格把关,坚持选用优质原材料,其独特配方熬制的汤底,Q弹爽滑的米粉,搭配爽脆的酸笋、鲜嫩的木耳和秘制炸蛋,每一口都令人陶醉。有顾客评价道:“这味道太正宗了,吃一口就忘不了,是濠洼步行街里的宝藏美食。”

二、以味为本,口碑至上

除了螺蛳粉店,于李鹏还一直经营着四家主营烤面筋的烧烤店,然而,随着生意的火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在采购面筋原材料时,他发现市面上不少供应商为了降低成本,竟用面粉替代谷朊粉,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产品口感,更是对顾客信任的亵渎。“我是当过兵的人,诚信和质量是底线,绝对不能糊弄顾客。”秉持着这份信念,于李鹏毅然决定自建面筋厂。年前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2025年春节后便正式启动项目,从厂房选址、设备采购到人员招聘,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只为实现面筋的自主、优质生产供应,确保自己卖出的每一份烤面筋都能保持最佳品质。

在经营理念上,于李鹏有着自己的执着和坚守。他深知,在竞争激烈得餐饮市场,网红探店、营销炒作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流量,但真正能留住顾客的,永远是产品本身。“我就信一个理儿,把东西做好吃了,把卫生搞干净了,价格定得公道,顾客自然会来,还会带着朋友来。所以虽然我已经开了五家店了,但是从来没找过网红探店,”于李鹏说自己在经营上其实是比较传统的人,相比于宣传,他更愿意直接和食客交流。为此,他推出免费试吃活动,让每一位路过的顾客都有机会亲口品尝他家美食的魅力。“顾客吃了觉得好,才会心甘情愿掏钱买,强拉硬拽没用。”而对于顾客的反馈,他格外重视,承诺不满意就退款或更换。“人家花钱消费,得让他们舒心、放心,这是做生意的本分。”不依赖网红营销,并不意味着拒绝与时俱进。他巧妙利用社交媒体,鼓励顾客自发分享用餐体验,通过顾客间的口口相传,实现了品牌的自然裂变。如今,走进他的店铺,常常能看到老带新的温馨场景,一家人、一群朋友围坐在一起,“还有客人点餐的时候特意跟我说,自己朋友说吃了好多家就我家最好吃,专程从市北那边开车过来吃”。

三、稳步前行,多元发展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创业的成功不仅为他带来了事业上的满足,也让他实现了生活的富足。目前他生活富足,而这些物质上的收获,是他多年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但于李鹏并未满足于此,谈及未来规划,他目光长远:“短期内,我不打算盲目扩张店铺数量,还是要把现有的根基扎得更稳。”他告诉记者,经过观察自己发现预包装食品、即食小零食代加工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自己的面筋制造厂后续也会开始做即食面筋小零食。目前,相关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从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到市场调研、渠道拓展,每一步都精心布局。“未来,我希望咱们的品牌不仅能在街头巷尾飘香,还能走进千家万户的超市、便利店,让更多人随时随地都能品尝到我们的美味。”

于李鹏说,自己的创业之路是一部用汗水书写的奋斗史,从退伍军人到推车卖烧烤,再到自创品牌螺蛳粉店店主、未来的即食食品加工,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是自己坚持按照自己的规划把这条路走下去。“其实从部队退役之后也想过就做个一般的上班族,上班的那几年也想过要适应那样朝九晚五的生活,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做生意了。”于李鹏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是从事海鲜批发零售生意的,所以自己对于餐饮经营的能力可能也是源于从小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他说多年来他都习惯于自己主导事业。事实证明,于李鹏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确实把餐饮这份事业经营的极其出色。

结束采访时,于李鹏说“未来,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也了解我们濠洼步行街更多的创业故事,品尝我亲手做的烤面筋、螺蛳粉,希望能够借助我们自身的创业经历,为更多想要创业的年轻人给予力量,勇敢为梦想前行。”于李鹏说,自己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创业初期,资金的有限、对产业产品的熟悉过程也很长自己在经营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自己依然选择坚持了下来,虽然过程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当看到每天络绎不绝的顾客和好评,自己心里成就感满满。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刘雅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230.html

“退役军人于李鹏创业开网红螺蛳粉店,用毅力打拼属于自己的小吃商业版图” 的相关文章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暮春时节,红塔区春和街道云南蓝哥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成熟上市。基地里,成熟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在果园的各个角落忙着采摘。正和工人一起采摘蓝莓的李丽琼说:“蓝莓种植讲求精耕细作,一年到头,我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蓝莓种植上了,只为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去安全、健康的果实。”坚持下去,只为心中的田园梦李丽琼...

秦芳:女性创业想要走得更远,不矫情,不内疚

秦芳:女性创业想要走得更远,不矫情,不内疚

见到秦芳的时候她刚把女儿送到学校,“今天老二第一天上幼儿园,送完了老二又送老大,这会才过来忙工作。”边说着边放下包招呼我们坐下,虽然已经拥有18家校区,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做的小有成就,秦芳依然那么平易近人。白衬衣搭配红色羊绒外套,披肩长发,让她多了几分温婉。她喜欢别人称她秦老师。因为爱选择机器人教育在...

贵州岑巩:返乡青年养鸡创业奔“钱”程

贵州岑巩:返乡青年养鸡创业奔“钱”程

在贵州省岑巩县,一些有志青年怀揣青春梦想,在家乡带头发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80后青年张顺江就是其中的一位。这几年他靠发展蛋鸡产业在创业路上越走越宽广,带领当地群众一起奔向好“钱”程。在岑巩县凯本镇芭蕉冲保览组,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新,俨如世外桃源。在这个寨子里,最显眼的就是张顺江的蛋鸡养殖...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创业故事:六月,熏风悄然漫过初夏的河堤,笼罩在雨山之中的土家腊味生产厂房,如海市蜃楼般迷迷蒙蒙。在厂房里,工人们忙着腌制、熏制腊肉、腊肠、腊火腿,柴火噼里啪啦,肉制品不时的散发出阵阵香味。“要赶紧把这批腊肉炕好,节日前后下订单的客户比较多。”刚从贵阳回来的龙久宏,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查看腊肉熏制情况...

西南小镇里年轻人的创业梦 上海来做“投资人”

西南小镇里年轻人的创业梦 上海来做“投资人”

群山环绕着水库,78个自然村散落其间,这里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镇,平均海拔为1980米,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6元。五年前,这个数据仅为9624元。2017年,村民杨丽芹的丈夫因脑淤血双目失明,右手和右腿同时失能,不仅每个月要花近800元的医药费,还需要有人守在身边照顾。儿子正在读大三...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今年35岁的王旭潭在上海当一名建筑设计师,他有两个家,一个是在娄底双峰县梓门桥镇长来村的老家,另一个是在城里的小家。小时候,他的父母经营一家养猪场,后来养猪场被逐渐荒废。2021年初,王旭潭回到老家,看着只剩下“空壳”的养猪场,开始与家人谋划进行改造。一次在上海看展时,王旭潭突发奇想:干脆利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