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小情侣创业之路:营地逐梦

2023-01-18创业故事24

王威和林双怡在营地的合照。

王威和女友林双怡拿着不到10万元积蓄,去年4月,走上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王威的老家在吴兴区妙西镇五星村,这里有一大块其父亲名下的营地,他们这对小情侣买了3个帐篷和5个天幕,便在这里开始了“逐梦”创业路。

营地的各项设施,都是王威和女友亲手搭建的。

林双怡曾是一名设计师,营地建设中的各种创意都是她设计的。

王威和林双怡都没向家里要钱。为了省钱,他们没有请工人,营地的围墙、草坪和地台,都是自己动手搭建的。接待客人需要准备摆台、配菜和调料也是他们自己钻研摸索的。从小生活优渥的林双怡从没干过这么苦的活,但为了梦想,她毫无怨言。

王威和女友在营地水杉林里整理桌椅。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营地基本成型。当时王威的同学带着第一批客人来的时候,营地草坪才铺了一半,但林双怡热心的服务换来了客人的理解。她说:“设施不足,只能在服务上多用心。每次客人到来前,我们都会将物品提前准备好。”

提前布置场景,为第二天求婚的客人做准备。

好景不长的是刚开业不久,因为某种原因,两人的营地被全部拆除。王威说:“10万元的积蓄全部搭了进去,这次教训,源自创业初期考虑不周,当时只有想法,其他啥都不懂。”

初次创业失败后,他们并没有气馁。2021年8月,王威和林双怡得知湖州可以申请大学生创业贷款后,立即申请了30万元,开启第二次创业。营地重新建设后,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不少。刚开业的时候正赶上国庆长假,没想到营地一下子爆满,王威和林双怡每天从早到晚忙碌得一刻不停。

今年4月,王威的同学卢锦丰(右三)成为营地的合伙人。他俩一起在营地搭建羊圈。

这一年多,他们的辛苦付出带来了不错的回报。今年8月,杨家埠街道钮店桥村一农业园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他们的营地有了分店。林双怡在老家的另一处营地也开启建设。

王威在营地召集合伙人和员工开会。

林双怡说:“从公司的设计师到营地经营者,这一年多来,创业虽然辛苦,但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初步理想,还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

为客人精心准备晚餐。

当年王威离开农村老家外出求学时,没想过还会回来,但乡野露营的兴起,让他重新打量自己的家乡和未来。他告诉记者,家乡发展得很快,创业前途很广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32.html

“小情侣创业之路:营地逐梦” 的相关文章

80后小伙的山沟沟创业路

80后小伙的山沟沟创业路

“阿军,要上哪儿去?”“我去给干沟的乡亲送一桶水。”李文军一边回应着街坊的问话,一边将一大桶矿泉水捆绑到摩托车上,准备出发。80后的年轻小伙李文军,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杨柳街一家超市的老板。这几年,在当地大超市几乎被外省老板垄断的情况下,李文军和他的超市是如何在当地立足,并获得父老乡亲的一致信...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山西大学成功入选,这是该校继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以来,在创新创业领域又一国家级层面的突破。山西大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们提升了哪些能力?11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听部分山大学子讲述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故事。太原美...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寻访者”队伍前往厦门市翔安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当地的农业创业者,了解他的创业历程,探寻农业创业的路径。“我也是第一次搞这个。”作为种植树葡萄的领头人黄国文先生说,“当初提起做这个的时候,农民大多数在观望。因为我是村书记嘛,所以就想说当个领头人。”黄先生笑说,当时大家都还在...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创业一年后,邓明星“三兄弟”的榴莲店月销额近100万元,这个成绩超乎了他们此前的预期。邓明星创业的地方,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中部的一个县——长沙县。以往在一线城市才有的消费形态,已经在包括长沙县在内的县城蓬勃发展,不仅助力县城居民实现了更高的生活品质,也让长沙县在新业态的发展中跑在了前列。去...

90后大学生高密度全流水养鱼,成活率超90%,3个月收益近20万元

90后大学生高密度全流水养鱼,成活率超90%,3个月收益近20万元

90后贫困家庭大学生放弃高薪,返乡创新发展流水桶养殖模式。“我是家乡走出去的人,学成归来后理应回报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重庆市黔江区的90后小伙杨振,大学毕业后受聘于一家水产养殖公司担任技术指导员,年薪近20万元。今年,杨振毅然放弃高薪职位,回到家乡金洞乡杨家社区,发展高密度全流水养殖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