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泥土地里“淘金” 小蚯蚓趟出振兴路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5

在长丰县罗塘乡,大学生肖建栋,放弃“白领”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创业,搞起特色养殖特色,用小蚯蚓“串”起生态循环链,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业,实现收益百余万元,趟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走进位于罗塘乡的安徽沃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蚯蚓养殖基地,只见一排排大棚里面,用棉布盖着的泥土里“藏”着众多蚯蚓。“这个黄黄的就是蚯蚓生出来的蛋,可以孵出小蚯蚓。”看着成堆的稀松的土壤,公司负责人肖建栋说,蚯蚓是雌雄同体,它在里面自己会繁殖,像这些都是成熟的蚯蚓,现在可以出售了。

这位对蚯蚓养殖说的头头是道的就是肖建栋,江苏南通人,大学计算机专业,有着不错的“白领”工作。2020年,机缘巧合下,了解到蚯蚓在制药、饲料、垂钓等行业用途广泛,且养殖风险小、收益高,便萌发了从事蚯蚓特色养殖创业梦。

2022年初,在朋友的引荐下,肖建栋来到营商环境优的长丰县,在罗塘乡罗塘社区以每亩800元流转240多亩地从事蚯蚓养殖,其中150多亩地建有蚯蚓养殖大棚50个,预计年产蚯蚓100多吨,年收益100多万元。“可以作为鱼饲料,也可以作药用,提取里面的活性酶,市场供不应求。”肖建栋坦言。

肖建栋说,蚯蚓养殖是一次性投入种苗,以后靠种苗自身繁殖来扩大养殖规模。蚯蚓平均一个月可收成1次,年亩产能达到2000—2500斤,利润可达2万余元。在另一栋大棚内,两位务工村民正忙着起获蚯蚓,利用机器将蚯蚓和泥土分离,为后期销售提供便利。

蚯蚓除其本身经济价值外,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蚯蚓养殖原料为畜禽粪便、秸秆等,通过小蚯蚓的生命活动,均可达到净化目的,“串”起了生态循环养殖链。“蚯蚓粪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营养土,可以用作园林绿化、种菜栽花。”肖建栋说,这里一年能产营养土1万多吨,每吨能卖20多元。

肖建栋来到罗塘乡发展蚯蚓养殖,不仅“引”出乡村振兴致富门路,还为当地群众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在这干挺好,一天能挣百把块钱,家门口干活能照顾家,还能照顾老人。”村民蒋美英说。

罗塘乡罗塘社区党委书记仇恒利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扶持好企业,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以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杜刚 郑宇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69.html

“泥土地里“淘金” 小蚯蚓趟出振兴路”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创业卖自制糖葫芦一周:体验到了赚钱不易

大学生创业卖自制糖葫芦一周:体验到了赚钱不易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杜光然云南昆明几名大学生课后进行了一周的创业活动,尝试卖糖葫芦赚钱。10月17日下午,当事同学介绍称,有过失败也想过放弃,到后面糖葫芦卖得不错,100多串40多分钟就卖完了。据都市时报报道,10月11日,昆明一所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每个组有100元启动资金,限定一周的时间赚钱,其...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寻访者”队伍前往厦门市翔安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当地的农业创业者,了解他的创业历程,探寻农业创业的路径。“我也是第一次搞这个。”作为种植树葡萄的领头人黄国文先生说,“当初提起做这个的时候,农民大多数在观望。因为我是村书记嘛,所以就想说当个领头人。”黄先生笑说,当时大家都还在...

湖北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把猕猴桃变成黄金果

湖北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把猕猴桃变成黄金果

黄祖伍是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外地打工多年,想发家致富,更想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2012年时,他在四川省兴安县看到大规模种植的猕猴桃,当时就有了回家乡创业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想法。于是,他就在网上查阅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行情、市场价格。通过初步分析,他觉得在竹山县发展猕猴桃是可行的。201...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创业故事:六月,熏风悄然漫过初夏的河堤,笼罩在雨山之中的土家腊味生产厂房,如海市蜃楼般迷迷蒙蒙。在厂房里,工人们忙着腌制、熏制腊肉、腊肠、腊火腿,柴火噼里啪啦,肉制品不时的散发出阵阵香味。“要赶紧把这批腊肉炕好,节日前后下订单的客户比较多。”刚从贵阳回来的龙久宏,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查看腊肉熏制情况...

返乡创业靠情怀也要给支持

返乡创业靠情怀也要给支持

近日,一则“博士天团”小城兴业的故事在社交媒体热传。7年前,一群高学历人才放弃一线城市的工作,来到河南巩义胡坡村创建企业研制新材料,而今,他们的企业已成为行业翘楚。学成归来,建设家乡,这样的选择其实在情理之中。这里头,既有乡土情怀使然,更有当地产业基础打底。要知道,高精铝、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是当地...

一位“种粮”青年的乡村创业故事

一位“种粮”青年的乡村创业故事

“即使有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收成还是挺不错的,早稻粮款100多万元。”10月中旬,琅琊镇上盛村的种粮大户张俊礼站在成片的农田里,感受着风吹稻浪,十里飘香。从部队退伍后,张俊礼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在城市奔波,并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回到自己的家乡琅琊镇上盛村,看着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