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指尖筑梦,铺就妇女手工创业发展之路

2个月前 (07-01)创业故事94

在林西县巾帼电商销售平台,玉米皮制成的拖鞋、小筐、隔热垫等产品正在直播间同步销售。

玉米皮制成的工艺品。

一双双巧手穿针引线、编织、刺绣……一只只精美的六合枕合力完成。4月21日,在包头市东河区温永华手工工坊,温永华专注地指导妇女们制作六合枕。

温永华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合枕手工制作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在当地妇联等部门的支持下,她带动不少居家妇女灵活就业。

温永华说:“各级妇联不仅在资金上支持姐妹手工创业,还通过搭建销售平台、开展培训技术等,为姐妹们铺就发展之路。”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自治区妇联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创业就业巾帼行动”为抓手,抓项目促培训、强品牌重质量、多联动助增收,聚焦聚力为巧手赋能、助妙手生花、推优品创收,精心打造妇女手工品牌“北疆巾慧”,多措并举铺就妇女手工产业发展路,促进妇女灵活就业创业。

“以前农闲就闲在家里,没营生,没收入。现在我参加妇联培训,既学会了玉米皮贴画制作手艺,又增加收入,一举两得。”近日,赤峰市林西县玉米皮贴画项目培训班学员五十家子镇东边墙行政村刘淑芬一边熨烫玉米皮叶一边高兴地说。

“抓项目促培训,目的就是让姐妹们靠技能创业就业。”自治区妇联发展联络部工作人员庞婷介绍,“近年来,内蒙古各级妇联通过‘布丝瑰行动计划·北疆巾慧创业就业’等项目,为姐妹巧手赋能,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同时,自治区妇联推动在全区建设“北疆布丝瑰示范基地”、手工坊83家,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疆布丝瑰就业创业基地18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提升特色手工艺技能培训为基础,积极传承区域民族非遗手工艺技能,引导妇女掌握技艺技能,实现自我价值。仅2024年,自治区各级妇联开展妇女特色手工提质培训,线下培训595人,线上培训1.01万人;开展手工技能培训612期,2.09万人受益,通过校企联办远程教学、线下培训等方式,创新手工艺赋能,鼓励和带领妇女居家、就近创业就业,直接受益3.3万人次,间接受益3万人次,长期就业妇女最高年收入达8万元左右。

2024年,自治区妇联实施京蒙协作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44.4万元在7个盟市开展培训,为妇女在手工领域就业赋能增智。同时,开展“北疆亮姐”巾帼家政培训,促进7万余名妇女技能提升、创业就业。

品牌就是生产力。为提升妇女手工产品竞争力,促进妇女增收致富,自治区妇联大力宣传推介“布丝瑰”“北疆巾慧”妇女手工产品品牌,推动“北疆巾慧”品牌系列产品走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同时,自治区妇联强化“联”字优势,推动多省区跨区域合作,推动妇女手工制品和手工企业“走出去”“展出去”“亮出去”, 拓展销售渠道,助力手工企业创收,助力妇女增收。

在自治区妇联与浙江省妇联携手举办的“丝路绣梦北疆巾慧”妇女手工产品展洽交流会上,浙江省金华市妇联挑选4件“北疆巾慧”妇女手工文创产品,计划将它们带到国外进行展示。

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蒙黔巧手绘梦 巾帼文创联‘锦’”妇女手工特色产品展上,妇女手工特色展品的交易额达到了2万余元,多家企业表达了合作意愿。其中,桦树皮画更是获得了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邓兆萍老师的喜爱和认可,为内蒙古妇女手工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更多关注和机遇,为妇女手工产业发展开拓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新媒体电商直播蓬勃发展的当下,内蒙古各级妇联积极助力妇女手工艺制品依托抖音、快手、淘宝、阿里国际等新媒体电商直播平台,通过“手工艺制品+电商”的深度融合发展,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林西县妇联与林西县梓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搭建林西县巾帼电商销售平台,实现了玉米皮文创产品的同步销售。

创业故事,自治区妇联负责人表示,自治区妇联将继续深化妇女手工产业与乡村振兴衔接,完善保障激励机制,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在围绕品牌打造、产品推广等关键环节,全方位提升妇女手工特色产业竞争力,为妇女手工创业铺就发展之路。(记者 赵曦 实习生 任艺佳)(图片由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210.html

“指尖筑梦,铺就妇女手工创业发展之路” 的相关文章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结缘VR行业 创业梦起于创客大街出生于1993年的毕凯斌,虽然故乡威海也是海滨城市,但在青岛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后,他更想留在青岛闯出一片天地。...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作者 程景伟 梁启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农村创业,成为助推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90后”赵威平夫妇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1岁的赵威平是广东韶关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人。大学毕业后,夫妇二人原本在广州从事电商行业。2017年,两人...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近日,在石棉县绯饴家庭农场,刚忙完猕猴桃丰收的农场主曹霞,已做好了冬管的准备。2004年,曹霞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曾在水果行业从事批发、营销、产品经理等工作,虽然辛苦却从不喊累。后来,她瞅准家乡发展的良好态势,毅然回乡开启创业之路。曹霞正在猕猴桃下除草返乡逐梦瞄准猕猴桃种植2004年,曹霞和几个朋友一...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金秋时节,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1988年出生的耿付建正忙着打理自家的蔬菜大棚,绿油油的辣椒苗已长到一尺来高。“12月中旬就能采摘销售了。去年我种辣椒赚了40多万元。”耿付建自豪地说。作为全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耿付建此前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当工人,每月工资4000多元。2010年,他辞...

50岁选择养老服务再创业,71岁的养老院院长潘焕华:我要干到干不动

50岁选择养老服务再创业,71岁的养老院院长潘焕华:我要干到干不动

创业故事:今年71周岁的潘焕华,是瑞安康馨养老服务中心(简称康馨)的创始人兼董事长。2000年,年逾五旬的她投身养老服务行业,创办了瑞安康馨养老院。20年来,她紧紧抓住时代养老需求,不断扩大养老事业版图,一手将康馨打造成一家拥有机构养老、培训、康复、居家上门、服务便民网点为一体的规模大、服务功能全的...

一等伤残军人,决定回乡创业

一等伤残军人,决定回乡创业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材;牙齿多半已经脱落,因为手术舌头切除两厘米而发音含混;上身的花格子衬衣被洗得发白,脚上的圆头布鞋沾满泥土,像是从泥泞田地归来的老农。眼前75岁的四川退役军人张仲安,让记者深感意外:就是他,为救4名儿童奋不顾身勇拦惊马;就是他,4次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累计深度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