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著名主持人刘仪伟:以味寻根,以食筑梦,我在成都创业故事

6小时前创业故事5

还有不到20天,就将迎来我国传统春节。走到成都街头,一盏盏红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中国结随风飘扬。

1月10日晚,著名主持人刘仪伟在成都谈起了他小时候的成都年味:看黑色舞牛灯,跑公园转糖饼,去青羊宫看灯会……满是回忆。

逢年过节,刘仪伟用三道川菜化解乡愁: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肉片,这些年,他习惯用食物来汲取故乡的养分。

如今重回成都生活的他,不仅在成都创业开起了餐馆,还大力向所有创业者推荐成都,“假如大家愿意创业,成都也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起跑点。成都的起跑线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是友好、可靠和公平的。”

一、谈成都年味与美食,舞牛灯、转糖饼、看灯会、玩鞭炮……

“小时候,过年都要舞牛灯,就是一个黑色的牛头在那舞来舞去。”刘仪伟提起小时候忍不住比画起来,“小时候,很多小朋友买一个大头娃娃,中间掏俩窟窿。小朋友还戴各种面具,猪八戒、孙悟空都有。”

刘仪伟还记得,赶集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小朋友会买拨浪鼓和风车,这就是他记忆中的年味儿。“到我稍微大一点,(成都)就有了灯会。灯会也是小时候过年必须去的地方,那时候灯会大多在青羊宫。还会到公园里面去转糖饼,几分钱转一次,看谁转到龙,或是转到凤,还是转到一个逗号(图样)。”

刘仪伟

当然还有鞭炮。刘仪伟记得,小时候总调皮把鞭炮冲着人放,“过年好不容易买的新衣服,过一会儿就千疮百孔,回家就挨打。”

一直到刘仪伟20岁,才因为工作离开成都。年轻的他每年也都要跑回成都,等到了35岁以后,才开始留在北京过年。

过去十多年,在外地过年的刘仪伟都会感受到乡愁,“逢年过节,如果你在异乡就一定会有乡愁。”刘仪伟觉得,乡愁就是从小吃到大的菜,“每逢年节,我一定会做三道菜: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肉片。这三道菜往桌上一端一吃,乡愁就能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抚慰和化解,仿佛置身于家里亲朋好友之间,置身于家乡的新年氛围中。”

刘仪伟讲述他记忆中的成都年夜饭,“我觉得成都的年夜饭有几样东西是必须有的:(首先)得炖只鸡,条件好的(人家)有猪肘,成都话叫‘膀’,还要有甜烧白、咸烧白、酥肉。有些人家是吃汤圆,有些人家是吃粽子。”

成都人家一般是男性掌厨,“成都年夜饭掌厨的一般都是男性,反正我们家从小就是。(掌厨的)要不我外公,要不我父亲,我认识的家庭里都是以男性为主。”刘仪伟说,因为受家庭影响,从小耳濡目染,他慢慢学会了做菜。也因为这个缘故,刘仪伟机缘巧合去央视主持《天天美食》,和美食结下一辈子的情缘,陆陆续续在节目中做了超1500道菜。

二、谈创业,在成都合伙开餐馆,推荐更多创业者来成都

名人创业故事,2023年,刘仪伟受足球名宿马明宇的邀请,回成都解说节目。此后,刘仪伟又开始重新长时间在成都生活。

刘仪伟发现,成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重新回到成都,我发现成都变大了,曾经的商业中心就是春熙路,现在商业中心有无数个。”刘仪伟说:“我还看到很多年轻人举家搬来成都。我说你们为什么要来?他们觉得,当你在一个城市必须不断奔跑的时候,奔跑之余,成都至少还有茶馆让你饮水,藤椅让你歇脚,掏耳朵让你舒服些。”

离开成都多年,刘仪伟也在适应成都的变化。“我这块属于成都的海绵,吸收成都的水分还是相对容易,畅通无阻的。”

作为美食爱好者,刘仪伟还和几个朋友一起在成都创业,“我们开了一家店,叫‘刘仪碗’,20块钱就能吃好。每道菜我都参与了研发,但具体运作经营是专人打理。”

刘仪伟也推荐所有的创业者来成都试试,“环境至关重要,人是环境动物。你到一个新的地方创业,除了工作之外还有生活和社交,你得让家人觉得舒适,自己也可以交到知心朋友,我觉得这几者成都都有。”

同时,他向全世界游客推荐成都,“到成都来,会看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看到三星堆和大熊猫,品尝到全世界备受追捧的川菜。当然,你还能在成都体会到另一种生活方式,能够满足你对旅游、生活、美食以及其他事务的所有期待。”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实习摄影记者 张佳琪,来源:红星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212.html

“著名主持人刘仪伟:以味寻根,以食筑梦,我在成都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保靖县山野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善言谈却总是满脸微笑的龙维明,似乎已经淡忘了2010年那场突然降临的意外。因车祸,龙维明右腿高位截瘫、左腿神经创伤。在家人的陪伴、帮助、鼓励下,龙维明没有放弃自己,经过漫长的治疗康复训练,终于结束了几年的轮椅生活。2013年,勉强能下地活动的龙维明与...

东平青年返乡创业 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东平青年返乡创业 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当初决定要回来种大棚的时候,家里是反对的。家人认为我在外做生意,虽然一年到头见不上几面,但是毕竟收入比较可观,猛然间放弃干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家里觉得我脑子‘坏掉了’。”武加祥笑着调侃道,“当时家里给我打电话,给我说搞种植多么不容易,说咱也不懂技术、也没有销路,脑袋一热种大棚,万一赔钱了,里里外外这...

“蜂后”金花的创业“蜜”事

“蜂后”金花的创业“蜜”事

“ 我爱你,如鲸向海,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这是香港作家黄碧云的一句经典语录。大抵表达的是一份坚定的执着与命定的归属。名字中带着一朵”花“的王金花,给自己的蜂蜜产品取名“海鲸花“的时候,还并不知道作家黄碧云和她的这句语录。但花朵与蜜蜂的羁绊,就如同鲸鱼归向大海,让王金花在创业的路上选择了与甜...

西南小镇里年轻人的创业梦 上海来做“投资人”

西南小镇里年轻人的创业梦 上海来做“投资人”

群山环绕着水库,78个自然村散落其间,这里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镇,平均海拔为1980米,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6元。五年前,这个数据仅为9624元。2017年,村民杨丽芹的丈夫因脑淤血双目失明,右手和右腿同时失能,不仅每个月要花近800元的医药费,还需要有人守在身边照顾。儿子正在读大三...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可能有人不相信,我们的羊肉复购率达到45%以上,回头客很多。”9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90后”返乡大学生张志强如是说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这里的牛羊遐迩闻名。相比于全世界蓄养的60多个品种的羊,当地的乌珠穆沁羊要多一枚胸椎或腰椎,牧民们常用“多一根肋骨”来...

90后的致富经!99年大学生和他的百亩樱桃林

90后的致富经!99年大学生和他的百亩樱桃林

2019年21岁的杨钧翔大学毕业时决定回家种地,这个决定让种了半辈子樱桃树的父母曾一时难以接受。但杨钧翔用了两年的时间将家里的20亩樱桃地扩大到100亩,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他的创业选择和野心。16岁萌生想法,21岁着手实施烟台福山区多山地,家家多以种果树为生。杨钧翔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张格庄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