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1

“目前养殖场种鸽增加到2000多对,年总产值已达30多万元,企业扶贫产业项目覆盖了5个行政村,带动368人从事乳鸽养殖,养鸽已经成了不少村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回想近年来的养鸽创业路,涡阳县广飞肉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强激动地说,合作社每年净利润接近20万元,比当初他在外打工赚得更多。

2014年,周强从江西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后,顺利就职于一家高薪的互联网公司。入职6个月后,他感觉在外漂泊、无依无靠、受尽冷落的生活完全没有归属感,而朝九晚五的工作也逐渐磨灭自己的斗志,他觉得自己需要有所改变,创业的念头逐渐强烈。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强接触到乳鸽养殖产业,经过一番学习交谈之后,他发现乳鸽养殖前景广阔。最终,他决定返回涡阳县牌坊镇家乡发展乳鸽产业。

坚定目标后,周强首先来到中山市考察乳鸽品种、学习养殖技术、了解销售市场、调研产业前景,然后引进200多对乳鸽,开始发展种鸽繁殖基地。次年,他扩大繁殖规模,使基地的乳鸽数量达到500多对。然而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因为不熟悉养殖技术,鸽子的成活率只有50%左右,看着鸽子大批量的死去,他焦虑万分,心疼地几度流泪,好在牌坊镇政府及时从涡阳县畜牧局请来了技术专家,才为其保住了创业的火种。

经历了7年的发展,周强的养殖基地逐渐扩大到1500平方米,种鸽增加到2000多对,扶贫产业项目覆盖5个行政村,每年可为各村增加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在周强的带动下,周边村镇有368人从事乳鸽养殖,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152户。昔日的返乡大学生,已然成为当地声名远播的“养鸽大王”。

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发家致富,2021年10月,周强投资引进了屠宰、加工、冷藏、运输等现代化设施,开办卤鸽加工厂,成立武家河电商中心,建立了一条融合一二三产的全系产业链,并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企业增加1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

“涡阳县近年持续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为众多像周强一样的创业者培植了发展‘沃土’。”涡阳县“四送一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将返乡创业办公室、招商服务中心、开发区管委会纳入“四送一服”办成员单位,成立集招商、营商和返乡创业于一体的综合部门,建立“招引+服务”的新模式,持续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千方百计保护、服务好市场主体。

2021年以来,我市立足持续攻坚区定位,把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双招双引”和资金投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全市脱贫户及监测户收入稳定增长,没有出现一例返贫致贫现象;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明显提升,群众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认可度、满意度稳步提升。 (支博 记者 任雷)

【来源:亳州晚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75.html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的相关文章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创业故事:长安区有一对残疾人夫妻,即使一个丧失听力,一个肢体残疾,但他们不相信命运,不相信失败,认为人生就是奋斗与拼搏。纵使人生寂静无声,纵使命运折磨,他们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终于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批发经销商,还帮助附近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一定要自己干,才有更大的世界”王燕云是新疆...

“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80后”打工仔返乡创业 产品销海外

“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80后”打工仔返乡创业 产品销海外

作者 杨大勇霜降已过,位于豫西南的新野县依然气候宜人。在该县工业园区一家玻璃厂内,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块块玻璃将从这里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地。“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县,因“火烧新野”而驰名中外。新野还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近年...

李能龙:“拐杖支书”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李能龙:“拐杖支书”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残疾人创业故事:李能龙,男,汉族,1983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勐戛镇象塘村人,现任象塘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先后荣获“脱贫致富带头人”“扶贫好村官”“德宏好人”等荣誉称号。养猪创业促脱贫今年39岁的李能龙年幼时患小儿麻痹导致肢体残疾,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以微薄收入拉扯5个孩子长大。17...

济宁小伙回乡创业种樱桃 带领乡亲共奔致富路

济宁小伙回乡创业种樱桃 带领乡亲共奔致富路

“卖完了,樱桃地里现在也就捡捡漏了。”张亚缔在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彭庄村创业经营着200多亩的樱桃园,刚进六月,近30万斤的樱桃就已销售一空。“咱施肥只用有机肥、菌肥、农家肥,除虫只用太阳能灭虫灯,樱桃生长自然无公害,味道特别好。今年我们平均批发价格是每斤15块钱,纯利润已经达到了200万元。”张亚缔...

返乡大学生做电商 让“家乡味道”飘得更远

返乡大学生做电商 让“家乡味道”飘得更远

“太好吃了,做出来就是老家的味道。”9月11日,何九江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便收到一条新订单好评。看着产品销量一点点增加,好评越来越多,何九江的脸上露出欣慰笑容。农家自制手工魔芋、柴火烟熏豆干、老坛腌制萝卜泡菜……这些都是何九江网店中的产品。5年前,他从浙江回到家乡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创业,和伙伴一...

海归硕士康英德:回乡种菜年产值近1.17亿, 带领乡亲走出致富路

海归硕士康英德:回乡种菜年产值近1.17亿, 带领乡亲走出致富路

种地到底多辛苦,我国的唐朝诗人李绅早已一语道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在福建厦门的康英德却不怕吃苦,他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农业的种子。留学归国后,不顾家人反对回乡种菜,靠着一粒粒的蔬菜种子,带领家乡村民实现致富增收,年产值近1.17亿元,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又为什么会选择回乡创业种菜呢?讲述三农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