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农民网箱养鳝,年入十多万,终圆脱贫梦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

“夏吃一条鳝,冬吃一支参。”一直以来,黄鳝以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而深受人们喜爱。在周矶办事处联盟村,贫困户王行华依靠黄鳝养殖,圆了自己的脱贫梦。

9月16日,记者来到王行华的黄鳝养殖基地,他正撑着小船,给黄鳝喂食。

今年56岁的王行华原先在家务农,家庭虽不算富裕,但日子过得也算一帆风顺。2002年,儿子患慢性肾炎,不能从事体力劳动;2008年,妻子又因尿毒症医治无效去逝。为了给儿子、妻子看病,几经辗转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几万元外债。2014年,王行华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被纳入贫困户,但是王行华不愿“等、靠、要”,他决心稳扎稳打,积极努力寻找致富门路。

“起初,驻村工作队和我探讨脱贫发展方向,我们一致觉得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比较有效益。”王行华告诉记者,侄儿子在荆州养殖黄鳝,还有合作社,前景不错,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自己还是有些顾虑。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耐心地与王行华沟通,告诉他,“发展产业是可以申请生产发展奖补资金的,你放心去发展,有什么困难大家一定尽力帮你解决。”

就这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王行华办理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还拿到了2000元特色种养殖补贴。补充流动资金后,他开始了网箱养鳝之路,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我没有专业养殖技术,刚开始养殖的鳝鱼成活率不高,收益并不理想。”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王行华多方面学习网箱养鳝技术,或上网查询,或去周边向别人请教,驻村工作队也经常到他家里去查看产业发展的情况。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他逐渐掌握了鱼种的选择、饲料的投喂、鱼病的防治、水质的管理等网箱养鳝的一整套技术。

王行华一边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一边算起了账,他说:“去年,我投了100口网箱,每口网箱能产30-50斤黄鳝,一口网箱除去成本可以赚600-1000元。”除了网箱养鳝,在农闲时,王行华还帮亲戚开叉车,每天能有200元的收入。

在利好的政策下、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王行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19年的家庭年收入超过了十万元,顺利脱贫。

谈及脱贫后的生活,王行华感激地说:“感谢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我们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看病也有了保障。勤劳能致富,今后的生活要靠自己。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97.html

“农民网箱养鳝,年入十多万,终圆脱贫梦” 的相关文章

东北“铁娘子”逐梦“京南明珠”:二次创业再升级

东北“铁娘子”逐梦“京南明珠”:二次创业再升级

女性创业故事:7日,“十一”小长假最后一天,一大早,位于“京南明珠”河北省固安县的永定城·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内已是熙熙攘攘。“恰逢小长假,又是换季卖货高峰期,有新顾客刚下的订单,也有老顾客要发走的货,这一早我一会儿都没闲着。”商贸城内,欧格经典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丽娟在店里一边理货一边说。图为永定城·...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又到一年螃蟹季,2020年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将于9月21日举行,这些天清水村蟹韵蟹业专业合作社的顾敏正忙着大闸蟹开捕前最后的准备,既要拓展销售渠道,还得兼顾监测大闸蟹长势,多次乘坐渔船前往养殖基地实地查看。看着眼前这片大闸蟹养殖基地,顾敏坦言创业路走得真不平坦。顾敏出生于1986年,是一个土生土...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从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到成为非遗传承人、发展农村电商,再到开发乡村旅游、创办小微企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坚持、专业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通过入乡、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

椿物皆藏”创始人:金融系女孩成都圆汉服创业梦

椿物皆藏”创始人:金融系女孩成都圆汉服创业梦

“椿岁物遂,皆可观藏。我为品牌取名为‘椿物皆藏’,就是希望我们做出来的汉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被拿来收藏,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说话的人叫执辞,“椿物皆藏”汉服创始人,今年二十出头的她在高二那年偶然观看了一场汉服社团成人礼活动,从此便被汉家华服深深吸引。大学毕业后,她和发小一拍即合,从外省一起来...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创业故事:“真正要增加老百姓收益,就要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我的梦想是让优良品种的肉牛走进千家万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胡湾村,26岁的创业者刘晗炜一直没闲着。他在合作社的1000多头肉牛里精挑细选出10多头优质种牛,准备和本地黄牛杂交,培育适宜当地养殖的高品质肉牛。2017年,为响应国家环...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今年31岁的张鹏大学毕业后曾在令人羡慕的国企工作。2016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了解到家乡甘肃民勤蜜瓜、人参果、羊肉、板栗南瓜等农特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前景十分广阔。于是,瞒着父母辞去大城市稳定的工作,返回家乡,做起电商创业之路。张鹏在电商产业园宣传家乡特产“希望利用朋友圈、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