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年轻人的返乡创业梦,在五华区西翥实现的创业故事

1周前 (06-27)创业故事30

创业故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近年来,五华区西翥街道以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抓手,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引导更多本土籍人才回乡投资创业、回报西翥,着力打造本土人才“主力军”,让更多乡土人才“破土飘香”。今天,让我们跟随小编一起走进西翥本土返乡创业青年张杨雪。

一、“理响五华”进校园 点燃学子返乡情

张杨雪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广编专业,毕业后投身影视广告行业,同时在高校里担任专业外聘教师教授影视新媒体相关专业课程,积累了大量影视制作经验,2025年返乡创业,并被五华区聘请为“理响五华”宣讲团成员。

6月24日,她以“理响五华”宣讲团员身份走进沙朗学校以“梦想”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助力七年级的同学们实现青春梦想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

活动现场,同学们整齐地坐在教室里,眼中满是期待。张杨雪自信且亲切地站在讲台上,她的开场白迅速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并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娓娓讲述自己的追梦故事。她回忆起高中时毅然选择传媒类艺考,成为西翥首个传媒类艺考生。备考期间,无数个日夜的拼搏、面对质疑时的坚持,都化作她逐梦路上的勋章。她鼓励同学们:“梦想就像一颗种子,只要用心浇灌,终会生根发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定目标,勇往直前。”“农创客”带着技术和创新返乡,带着梦想和热爱而来,鼓励孩子们奋发向上的同时,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自身经历为本地孩子们打牢“学成返乡”基础,吸引“乡创客”“新农人”到乡村干事创业助力振兴。

二、心系家乡发展 直播助力村里人实现“创业梦”

返乡创业故事:张杨雪始终心系家乡的发展,自上大学以来,以影视与新媒体为纽带,持续为家乡宣传贡献力量。在校期间,拍摄记录家乡桃园老党员故事的《寻访基层初心,重温红色使命》,作品聚焦基层党员精神,引发广泛关注;积极参与“西翥好声音”“讲好党员故事”等宣传活动,以多元形式展现家乡文化与党员风采。2025年代表西翥街道,参加云南省第十五届“红土地之歌”暨“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演讲大赛五华区初赛获得第三名。

大学毕业后,她利用专业知识参与一心堂TVC、古滇欢乐世界宣传片、大理弥渡城市宣传片等大型项目,积累专业影视制作经验;同时担任高校教学任务将实践经验反哺教学,助力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2025年,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成立兴禾文化传播工作室,立足专业优势,除了继续从事影视宣传、电商直播、新媒体培训等工作之外,开设“西翥白小雪”新媒体账号,通过“中英”双语短视频形式,全方位展示西翥美食、美景与人文特色,以新媒体力量推动家乡文旅资源推广。

在西翥的田园里,张杨雪通过拍摄短视频,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介绍家乡的非遗酱菜、树莓等特产,乡土风情与国际表达的碰撞,让这些视频迅速吸引了买家的目光。据了解,今年树莓采摘季,她通过短视频带动家乡果园销售树莓超40亩,通过互联网平台精准导流,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曝光机会,助力项目快速出圈;张杨雪不仅自己拍视频,还在树莓园办起直播课堂,手把手教村民用直播软件拓展销路。未来,她将持续学习提升自己,围绕家乡特色农产品创作更多短视频,推动西翥农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

青年创业故事:张杨雪是返乡创业青年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无数西翥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才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风貌,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上闯出了一条路子、成就了一番事业、带富了一方群众,在各自的领域上持续释放创新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下步工作中,西翥街道将努力在事业上成就人才,在情感上留住人才,在政治激励上吸引人才,让更多人才返乡入乡,为乡村全面振兴添砖加瓦,在奋斗人生中圆梦出彩。

来源:西翥街道,通讯员:张曦,编辑:张丽青,审核:孟俊,二审:陈唯一,终审:许建龙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66.html

“年轻人的返乡创业梦,在五华区西翥实现的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暮春时节,红塔区春和街道云南蓝哥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成熟上市。基地里,成熟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在果园的各个角落忙着采摘。正和工人一起采摘蓝莓的李丽琼说:“蓝莓种植讲求精耕细作,一年到头,我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蓝莓种植上了,只为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去安全、健康的果实。”坚持下去,只为心中的田园梦李丽琼...

秦芳:女性创业想要走得更远,不矫情,不内疚

秦芳:女性创业想要走得更远,不矫情,不内疚

见到秦芳的时候她刚把女儿送到学校,“今天老二第一天上幼儿园,送完了老二又送老大,这会才过来忙工作。”边说着边放下包招呼我们坐下,虽然已经拥有18家校区,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做的小有成就,秦芳依然那么平易近人。白衬衣搭配红色羊绒外套,披肩长发,让她多了几分温婉。她喜欢别人称她秦老师。因为爱选择机器人教育在...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重庆返乡农民工王小丽开办的蚯蚓养殖基地,那一行行散发出牛粪味的田垄就是“蚯蚓养殖床”。在养殖基地旁边,笔者看见带着近视眼镜的王小丽。此时的她,正与弟弟王虎、堂妹王英、舅舅刘兴勇一道,将村民采收的一大盆蚯蚓带回屋里分盒包装,然后再成件发往合川、江津、重庆主城及四川武胜、南充等地。王小丽告诉笔者,现年3...

90后青年创业者周承伟:“养蜂达人”的创业之路

90后青年创业者周承伟:“养蜂达人”的创业之路

青年创业故事:“作为一个农村娃,没什么不好的。从精准扶贫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到乡村振兴,再看看‘十四五规划’,我相信,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国农村都是大有可为的!”这段话出自四川省雅安市多营镇下坝村的“养蜂达人”周承伟——一位“90后”青年创业者口中。周承伟在养蜂基地立足农村学农业周承伟出生在...

“养蜂大王”孙士成:酿造“甜蜜”致富经

“养蜂大王”孙士成:酿造“甜蜜”致富经

“我们合作社蜂产品现已有十余种,每年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蜂蜜能达到80余吨,产品供不应求。”说起自己一手“酿造”出的“甜蜜”事业,五大连池市宇晟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士成一脸骄傲。2013年,孙士成联合本村5户农民组建了五大连池市宇晟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身边的许多农民实现了致...

“潜伏”浙江学养乌龟 湖北京山父子回乡创业年销360万

“潜伏”浙江学养乌龟 湖北京山父子回乡创业年销360万

京山县永隆镇上陈桥村,有一处美丽的湖泊,被当地人称为“小西湖”。湖边有个养龟基地,这个养龟基地的主人是一对党员父子兵,父亲叫何永锋,儿子叫何夏伟,他们挖池养龟,创业兴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父亲的养龟“战争”何永锋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种过田,贩过米面,还开过小卖部,但都只能赚小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