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从深圳返渝创业,他认为重庆跨境电商大有可为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4

在重庆举办第四届西洽会期间,王开万一直留在重庆,各个区县去考察,最终他准备将跨境电商企业设在两江新区。目前新公司在筹备中。

王开万创业从事外贸行业11年,其中做跨境电商就有9年时间。他的公司在深圳,将中国的家具、服饰、箱包、宠物用品、户外用品多几十个品类的产品,卖到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

但最近,他退出了深圳的合伙公司,将目光投向重庆,他觉得重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创业,政策倾斜力度足,又有中欧班列(重庆)、西部陆海大通道两条大动脉的加持,未来可期。

从沿海城市转战重庆等内陆开放城市,王开万决非个案。“我的朋友大都是做跨境电商的,最近,好几个朋友都选择将公司搬到重庆和成都。”

确实,重庆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正全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在本届西洽会上,重庆专门增设了三个产业馆,其中就保括跨境电商。

王开万的观点,得到了重庆亚马逊卖家孵化培训中心创始人罗挺的印证。7月21日,在西洽会跨境电商产业人才交流暨生态共建大会上,罗挺表示,据他了解,近年来,不少沿海跨境电商企业将运营团队迁移来重庆。同时,重庆本土跨境电商企业也不断涌现出较成功的案例。

他通过中欧班列货送到欧洲

王开万的家乡在重庆,十多年前,他和家乡其他年轻人一样,选择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去闯荡。深圳就是他的理想之地,但到了深圳后并未想好做什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外贸行业。经过多年摸爬滚打,他成为企业的合伙人。

9年前,跨境电商风口出现,公司多外贸转型专注于跨境电商这一细分领域。“那个时候,什么好做就做什么,所以我卖到国外的商品,种类多,品类齐。”王开万细数了一下:服装、皮带、钱包、家具、厨房用具、户外用品、母婴用品……

9年多的打拼,他们将市场扩展到了美国、加拿大、欧州各国。“中国的轻工业产品,非常受这些国家人民的欢迎,价格便宜,质量好。”所以公司发展快速。

2011年3月,首趟中欧班列从重庆发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开启了中欧班列创新发展的序章。

离家多年,他很少回重庆,。但没想到却在工作上,与家乡产生了交集。“我们发往欧州的商品登上了中欧班列,重庆还是首发地。”王开万表示,那时候他才知道,虽然地处内陆,重庆也正在向跨境电商进军。

后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西接欧州,南连东南亚的出境大通道,都交汇于重庆,“这个时候我知道,重庆跨境电商已有了追赶沿海城市的势头。”也是在这时开始,王开万开始更多地留意家乡的发展变化。

看好重庆跨境电商潜力巨大

今年初,王开万觉得时机成熟了,便从深圳的合伙公司退出来,开始了回乡考察之路。他要将企业设在家乡,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人脉、渠道,为重庆的跨境电商发展出一份力。

但王开万坦言,目前重庆的跨境电商氛围、人才储备等,相较于沿海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看重的是潜力,只要这个市场大有可为,就会不断有人进入,大家共同成长。”他认为,加入的人多了,专业人才就会千里来渝,本土人才经过积淀,也会脱颖而出。而行业越繁荣,氛围自然变得浓厚。

“前两天,我坐车经过璧山,偶然看向窗外,就发现一家跨境电商产业园。”重庆的氛围已经起来了。他举例说,以前在深圳坐个公交车,都会遇到几个做跨境电商的人,即使不认识,大家也能相谈甚欢,互通有无。“相信不久之后,人才聚集,氛围浓厚这一幕也会在重庆上演。”

目前,王开万还在考察中,但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他准备将公司开设地定在两江新区,目前正在做前期筹备工作。

重庆具有做跨境电商的优势

重庆亚马逊卖家孵化培训中心创始人罗挺对王开万的观点非常赞同。他表示,人才是这个行业基础,特别是在重庆,跨境电商正在快速发展阶段。“我非常的高兴地看到,现在重庆越来越重视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在本土多个高校,专门开设了相关专业,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来保证,重庆本地的跨境电商人才会越来地越多。”

同样看好重庆跨境电商潜力的,还有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执行会长王馨,她用四个字形容重庆跨境电商发展“厚积薄发”。重庆是第二批获批疫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城市,有港口有码头有铁路大通道,水公铁空多式联运齐备,重庆已经在全国凸显出自己的优势。

王馨表示,除此外,重庆还有产业链优势,重庆的汽车周边电子、汽摩配等,相关产业产值已开始冲击万亿级别,在全国都属佼佼者。“发展跨境电商重要的是产业出口,做为制造业强市的重庆,这一块肯定会着先起飞。”

她表示,现在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较大,中国的产业出海有更多的机会,跨境电商又是非常好的赛道,所以我们携手内地的产业带再往国外再走出口,“我希望重庆能和深圳一起携手,将一个个平台连接起来,将快速助力重庆产业出海。”

重庆正全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一组来自重庆市商务委的数据,更加增加了王开万返渝从事跨境电商的信心。

自2016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重庆全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自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以来,重庆始终保持西部第一。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7年增长39倍,2021年跨境电商交易额322.1亿元,同比增长63.3%。今年1-5月,重庆跨境电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市跨境电商交易总额达到197.9亿元,同比增长88.9%。

目前,重庆已构建起“1+N”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体系,“1”即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N”即全市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保)、区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一批有区域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或线上产业带。

目前,重庆已集聚天猫国际、京东国际、唯品会和一达通、菜鸟、蚂蚁金服、敦煌网等200余家国内跨境电商龙头企业,业务辐射贵州、四川等周边省市。本土龙头企业渝欧股份成功从区域性进口跨境电商转型为全国性进口跨境电商平台,拥有“宝妈时光”线上商城及全国1700余家线下O2O展示体验店,业务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带动5000余人创业就业。

在营造良好的跨境电商发展氛围方面,重庆正推动成立新兴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中心,加强对外沟通交流、对内引导服务,整合行业资源,组织开展各类跨境电商对接交流活动,助力重庆跨境电商行业发展。

同时,加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类线上线下沙龙、培训活动125场,培训专业人才超过2.3万人次。重庆亚马逊卖家孵化培训中心、渝贝跨境电商学院等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育机构与多所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定制式、公司式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58.html

“从深圳返渝创业,他认为重庆跨境电商大有可为” 的相关文章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每到草莓上市的时节,老郑每天一大早就会出现在草莓大棚里。“这个棚内温度需要调节”“湿度太大,快通风排湿气”……短短一上午,他已经帮着好几户果农指导草莓种植技术。老郑叫郑治平,1961年出生,早年是一名军人,从绿色军营转业到灞桥区物资综合供应站,赶上企业改制,他成为一名下岗职工。当过兵的老郑不抛弃不放...

返乡创业扎根农村,宁波“新农人”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

返乡创业扎根农村,宁波“新农人”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

胡晶金在农场查看小番茄。编前语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不管在什么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敢想敢拼,勇于挑战自我,在危难面前从不低头。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宁波晚报、甬上APP今起推出“青春赛道奋力奔跑”系列报道,聚焦我市青年农创客、青年岗...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保靖县山野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善言谈却总是满脸微笑的龙维明,似乎已经淡忘了2010年那场突然降临的意外。因车祸,龙维明右腿高位截瘫、左腿神经创伤。在家人的陪伴、帮助、鼓励下,龙维明没有放弃自己,经过漫长的治疗康复训练,终于结束了几年的轮椅生活。2013年,勉强能下地活动的龙维明与...

扎根果园18年!返乡大学生每晚直播间里讲果树种植

扎根果园18年!返乡大学生每晚直播间里讲果树种植

“大家看一下,这个病斑一圈一圈像轮纹一样,这是轮纹病在果实上的表现,是前期用药不当造成的。”江苏丰县大沙河镇43岁果农陈厚武大学毕业后返回老家种植果树,在忙于果园的同时不忘帮助村民一同致富,经过在苹果园里18年的摸爬滚打,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苹果生产管理技术。一块白板,一支水笔,还有一块粉笔擦,这就...

返乡大学生做电商 让“家乡味道”飘得更远

返乡大学生做电商 让“家乡味道”飘得更远

“太好吃了,做出来就是老家的味道。”9月11日,何九江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便收到一条新订单好评。看着产品销量一点点增加,好评越来越多,何九江的脸上露出欣慰笑容。农家自制手工魔芋、柴火烟熏豆干、老坛腌制萝卜泡菜……这些都是何九江网店中的产品。5年前,他从浙江回到家乡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创业,和伙伴一...

宁夏创业故事:盐碱地上种樱桃,两棚净赚10万元

宁夏创业故事:盐碱地上种樱桃,两棚净赚10万元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渐从“吃得上”变为“吃得鲜”,越来越注重水果的品质和口感,对鲜果的需求,自然也增加了。在西北地区,当地人以往只能买到外地运来的樱桃,而近些年,随着对鲜果需求的增长和种植技术的提升,不少蔬果打破了原先的种植地理界限,“南果北种”或“北果南移”不再是新鲜事。在宁夏,火龙果、无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