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2

姐妹创业故事:在众多的创业大学生中,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西井子镇灰菜沟村的师乐、师璐,这对姐妹花便是其中的一对。她们俩一个出生于1995年,一个出生于1997年。这对九零后的大学生姐妹,硬是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不输男人的劲头,扎根农村,创出一片业绩。不仅把自己的家庭牧场经营得有声有色,还带领着村民们一起增收。

师乐(左)、师璐(右)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师乐的父亲前几年为供养两个女儿上学,在自家七十多亩地的基础上,又承包了一百多亩。然而由于知识、人力等种种因素,几年下来不但没有创收,反而欠下一百多万的外债。

2017年,师乐从包头钢铁职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包头一家绿化公司做会计。年底回家探亲时得知父亲查出了直肠癌,并且因为包地欠下一百多万的外债。于是师乐决定回乡,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创业。父母供养她们读书,就是为了让她们离开贫困的家乡。听到她回乡务农,父母自然不同意。师乐不顾父母的阻拦,也不顾村民们的各种说辞,接过了父亲的摊子。2018年师乐承包了200亩土地,养了70多个羊,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

2019年,师乐扩大种养殖规模时,妹妹师璐大学毕业后回来帮她。2020、2021两年间,姐妹俩把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效益明显,父亲的一百多万外债已经打得就剩零头了。回想当年,师乐丝毫没有后悔的样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回农村创业,尤其是女孩子,困难可想而知。2018年,回乡创业的第一年,由于缺少种养殖经验,师乐基本上是交了学费。春种夏锄秋收,扛锄头拿牧鞭操镰刀,当司机干兽医,脸黑皮糙手起茧子,但这一切都变成了经验装在心中。为尽快提升自己,师乐白天在田间地头实践中学习,夜晚则在灯光下从书本中学习,空余时间则在网络上学习。一年下来,她渐渐地从种养殖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这一年,也是师乐的父亲治疗癌症的关键时期,师乐的男朋友在关键时候给了她巨大支持。男朋友家拿出十五万,帮她垫支了医疗费。这一年秋天,男朋友也放弃了在包头月薪六七千元的工作,回来和她一起创业。男朋友回来帮扶,坚定了师乐创业的信心。

2019年,师乐用父亲医疗费报销的十五万元,又东挪西借了一些,经村委会协调流转,师乐承包的土地扩大到了500多亩,种植了葵花、小麦和青玉米等。

这一年夏天,妹妹师璐从鄂尔多斯民族幼儿教育学院毕业,也带着男友一块儿回来帮助她。一年的辛勤劳动,汗水终于化成了收获,虽然纯收入只有十几万,但这让姐妹俩看见了希望,证实了这条创业路是对的。

2020年新年伊始,中国农业农行商都县支行通过“惠农e贷”,向她们提供了49万元的信贷资金。这一年,她们种植的土地扩大到一千多亩,羊也增加到了三百多只,在还清贷款的基础上,当年实现利润40多万元。2021年,姐妹俩的种养殖规模再次扩大,土地到了两千多亩,羊五百多只,收益显著增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如今,师乐师璐的农场蒸蒸日上,姐妹俩成了县市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典型人物,姐姐师乐入了党,获得了乌兰察布市2021年度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妹妹师璐成了县政协委员。

能有现在的成果,姐妹俩感恩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帮扶。父亲做手术后,村干部与扶贫干部忙前忙后帮着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医药费,经常帮她们为农场的发展出谋划策;中国农业银行商都县支行每年主动给她们发放助农贷款,县乡两级科技人员经常来指导,还免费提供一些种子、种羊。

创业打拼的这几年,姐妹俩在乡邻间不断传播学到的科技知识,努力让乡亲们跟上科技的步伐,家庭农场为30多位村民提供了增收机会。2021年,光是支付村民们的用工费用就有二十多万元。她们还用农场的优良种公羊免费为村民们的羊配种,低价用自己的农机具为村民们耕种耙耱,拉运打碾。

进入师乐师璐姐妹俩的农场,最惹眼的就是高高飘扬的一面五星红旗。师乐说,有了这面红旗,感觉心里特别亮堂。这面红旗,飘扬的是姐妹俩感恩的心。(王俊霞 赵林)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80.html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的相关文章

女性创业从自我革命开始

女性创业从自我革命开始

提示:当红创业—新时代下创业正当红!她被称为“千万女性创业者背后的女人”,她是中国最大创业女性成长平台创始人,她也是女性产业的领跑者,她更是国际环保和慈善基金的发起人,她就是Lady Boss创始人柳婉琴。传统家庭理念中,女性承担家务抚养孩子是“必要责任 ”,社会总是要求女性将家庭责任放在首位。很多...

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年收入达8万元

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年收入达8万元

周瑶,是一个90后女大学生。2014年,周瑶从攀枝花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毕业后,她选择了就业。在成都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她主要负责管理该公司成都片区的工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管理一个项目时,她既要准备资料又要负责协助总监管理现场,白天要巡视工地,晚上还要守着混凝土浇筑完...

西南小镇里年轻人的创业梦 上海来做“投资人”

西南小镇里年轻人的创业梦 上海来做“投资人”

群山环绕着水库,78个自然村散落其间,这里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镇,平均海拔为1980米,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6元。五年前,这个数据仅为9624元。2017年,村民杨丽芹的丈夫因脑淤血双目失明,右手和右腿同时失能,不仅每个月要花近800元的医药费,还需要有人守在身边照顾。儿子正在读大三...

中科院女硕士返乡创业 种得满树扑鼻香

中科院女硕士返乡创业 种得满树扑鼻香

“这一片大马士革玫瑰明年5月开花后,能用来提取上好的原液、纯露、精油。”12月15日,在武冈市邓元泰镇绿嘉园生态基地,管海英正趁着难得的阳光给玫瑰修枝剪叶、施肥培土,操作相当娴熟。“今年,我们的太秋柿子产量1万公斤左右,总收入超过50万元,带动周边50多名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管海英介绍,她创立...

“养鸡大王”孙士岩:我爱农村,这里有我的根

“养鸡大王”孙士岩:我爱农村,这里有我的根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青年一代创业工作,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到创业的热潮。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这里有艰辛的汗水,有收获的喜悦,有经验和启示,有坎坷和教训。即日起,央广网特别策划“青年创业者说”,...

聆听乡村发展新思路:安吉余村要来个“二次创业”

聆听乡村发展新思路:安吉余村要来个“二次创业”

11月17日下午,安吉余村矿山遗址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余村故事”宣讲团和当地村民。这片遗址很新潮:全镜面的艺术互动装饰,布置浪漫的露营天幕,远处翠绿的山坡上,山屿美术馆的英文标识“YU HILL”傲然挺立。宣讲团副团长俞小平和其他成员在这里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矿山,是余村的一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