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新农人刘春平:通过美食讲好田村人的致富故事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36

越变越好的乡村不仅留得住乡愁,还可以承载年轻人的梦想。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不少打工青年选择回乡创业成为新型农民,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刘春平就是其中一位。2017年6月至今,刘春平回乡发展当地特色农特产品黄元米果,注册成立“鹭河人家”品牌,通过网络和电商将客家古镇的农特产品销售至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希望的田野放飞梦想、传播特色乡土文化。

回乡创业挖“金砖”

12月5日凌晨五点,天还蒙蒙亮,鹭河人家家庭农场热气腾腾,一片忙碌的景象。对于客家人来说,赶早寓意迎朝阳、抢彩头。可对于刘春平来说,早起制作黄元米果已经成了常态。黄元米果是客家有名的米糕类美食,原材料为本地大禾米、槐花粉、黄碱水等,其中黄碱水由黄元柴烧成灰用开水过滤加槐花粉调制而成,是黄元米果呈金黄状的天然染料。黄元米果的制作包括熬制黄碱水、浸泡大米、蒸米、上色、敲打制作、晾晒等诸多流程,制作一批黄元米果需要两三个小时。如果多制作几批,从凌晨五点到晚上八点,刘春平至少要忙活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天的工作。

“黄元米果在田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打黄元庆丰收的传统。”刘春平说,明朝的时候,黄元米果作为贡品向皇帝进贡,如今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金砖”,是当地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之一。刘春平就是看到了黄元米果的发展前景,毅然从广东回到了田村创业,这一干就是5年。

回乡后,刘春平盘活了家门口的农田,一个人种植了二十余亩大禾米。耕地、插秧、施肥、收割,刘春平时常一个人在稻田照看禾苗,通过拍摄短视频记录禾苗的成长。“那时候,我的禾苗遭遇了虫害、洪水、干旱等问题,还好有村民热心帮忙。”在村民的帮助下,他的大禾米总算迎来了丰收。可是第一次制作黄元米果,他没有经验却搞砸了。为了确保质量,他将质量有瑕疵的黄元米果全部拿去晒成黄元米果干留着自用,硬是把成本都亏了进去。质量是生命线,为了不再出现类似问题,他认真研究制作黄元米果的每个流程,形成操作规程和数据模型,每一批都按照他制定的标准制作。从此,鹭河人家黄元米果越做越好,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线上线下寻“突围”

2020年,就在刘春平的事业慢慢起步时,父母生病给了他巨大的打击。家庭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甚至决定破罐子破摔,将制作黄元米果的设备贱卖,准备回广东打工,不再留在乡村创业。听说刘春平要卖设备,很多人来农场查看,还有的人打算付定金将他的设备全部收走。可是每次带人来看设备,他眼前都浮现着过去热火朝天的场面,心中有很多不舍。

见刘春平成天愁眉苦脸、丧失斗志,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刘春平的爱人鼓励他重整旗鼓,给了他从头再来的信心和勇气。在爱人的帮助下,刘春平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投入黄元米果的制作和销售中去。为了制作更为优质的黄元米果,刘春平一个人走村串户,走进大山深处搜寻原材料,起早摸黑,夙兴夜寐,累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会,饿了就吃碗泡面或炒碗黄元米果,一心扑在回乡创业上。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给刘春平的黄元米果销售也带来了不少困难。刘春平另辟蹊径,通过短视频记录黄元米果的制作流程,拍摄黄元米果的食用方法等,获得了很多网友的点赞支持,吸引了不少客户在线上下单。“我还会在线直播销售黄元米果,主动寻求销路。”刘春平说,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远在千里之外的客户也能品尝到正宗的黄元米果,品味正宗的客家味道。

美丽乡村燃“梦想”

“鹭河人家黄元米果很正宗,吃起来很有嚼劲,也很令人放心。”在北京工作的谢先生如是说。在南昌经营客家餐厅的肖女士说,她已经连续多年使用鹭河人家黄元米果了,不但随叫随到、送货上门、服务态度好,而且鹭河人家黄元米果品质好,每次顾客吃了都竖大拇指。

刘春平表示,尽管真材实料的黄元米果成本高、利润薄,但是只要客户喜欢就值了,田村黄元米果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每个人都有义务守护好这个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田村有黄元米果加工商户120余家,但是从事该产业的年轻人却相对较少。刘春平说,作为返乡创业青年,他将传承好田村黄元米果的制作技艺,不断开拓市场,让田村黄元米果走进更多城市家庭,通过美食讲好田村人的致富故事。

“返乡创业青年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乡村需要更多爱农村懂农业的年轻人。”长期关注农村发展的本土作家、江西开放大学副教授陈志宏表示,刘春平是乡村振兴视野下新型农民自力更生、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黄元米果是具有较强地理标志的农特产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相信只要刘春平和当地广大商户一道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将产业做大做强,在希望的田野梦想成真,为助力乡村振兴再立新功。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22.html

“返乡创业新农人刘春平:通过美食讲好田村人的致富故事” 的相关文章

发微博做手账 95后女生创业“玩着玩着”月入8万

发微博做手账 95后女生创业“玩着玩着”月入8万

95后创业故事:在杭电学生活动中心招生就业服务中心有一个长1.5米宽80公分的桌子,上面错落有致放满了笔记本、剪子、胶带、彩带、摄像头等东西,看起来像一个梳妆台,可知这是一个叫做“木田手账”品牌的工作台?这个工作台每月产生8万的销售额。现在这个工作台的主人,是杭电人文与法学院的大三学生刘思含。这个戴...

返乡创业15年让近万人家门口就业

返乡创业15年让近万人家门口就业

“这一批40万件的针织衫,是出口到国外沃尔玛超市的订单。”4月26日,在单县李田楼镇李田楼村头的加工车间里,看着正在忙碌赶制外贸订单200多名工人们,返乡创业带头人马秋花介绍说。今年48岁的马秋花从小在这儿长大,自18岁外出,辗转广东、福建等地务工,挤过工棚,睡过大街,历尽艰辛。吃苦能干的她从打工车...

高山马樱绽芳华——残疾人张刘梅的创业故事

高山马樱绽芳华——残疾人张刘梅的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大姚县三台乡过拉集镇,一处装修精致、布置典雅的民宿酒店中,一位衣着朴素的彝家妇女正在院内修剪花枝,她是这家酒店的经营者——肢体二级残疾的张刘梅,她因自强不息而在大姚县声名远播,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高山上的“马樱花”。遭遇打击 自强不息向阳生张刘梅现年47岁,是土生土长三台乡人,2000...

80后女老板返乡创业卖玉米 回报乡邻恩情助力乡村振兴

80后女老板返乡创业卖玉米 回报乡邻恩情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创业,80后女青年丁淇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大石头镇三河村的丁淇毅然放弃在城里的赚钱生意,回到家乡卖起了鲜食玉米。经过苦心经营,她创立了自己的鲜食玉米品牌并远销省外,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为实现当地乡村振...

“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80后”打工仔返乡创业 产品销海外

“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80后”打工仔返乡创业 产品销海外

作者 杨大勇霜降已过,位于豫西南的新野县依然气候宜人。在该县工业园区一家玻璃厂内,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块块玻璃将从这里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地。“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县,因“火烧新野”而驰名中外。新野还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近年...

苹果园里种下创业梦 退伍军人变身致富能手

苹果园里种下创业梦 退伍军人变身致富能手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王森林是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的远近闻名的“苹果大王”。1984年应征入伍,1989年退伍回到家乡,带着荣誉退伍后投身农村创业,开客栈、种苹果、搞养殖, 经过数年艰辛的创业打拼,53岁的王森林完成了由退役军人到致富带头人完美蜕变。入冬以后,气温下降,寒气袭人,但在王森林的果园内,依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