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第二春:50 岁创业成功案例,银发经济大有可为

4小时前创业故事3

创业故事,第二春:50 岁创业成功案例

"王姐,您说我这把年纪还能折腾吗?"上周末在社区茶话会上,刚退休的刘老师攥着养老存折问我。看着她眼里跳动的微光,我突然想起上个月在杭州考察时见过的三位创业者——他们都用亲身经历证明,50岁恰是人生下半场最精彩的起跑线。

银发创业四大天然优势在走访全国27个老年创业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群体具备年轻人难以企及的优势。根据中国老龄协会最新数据,目前我国50岁以上创业者年均增长率达18.6%,他们成功的秘诀就藏在三个"人生存折"里:

第一本存折是经验苏州的赵建国师傅就是典型。退休前在纺织厂当质检主任的他,去年把闲置车库改造成"银发裁缝铺",专门为特殊体型客户定制服装。现在每天接单量稳定在15件左右,月收入超2万元。"三十年的布料手感骗不了人",他抚摸着工作台上的真丝面料对我说。

第二本存折是人脉深圳退休教师周美玲的案例更让人惊叹。她创办的"爷爷奶奶故事屋"通过微信社群运营,把当年教过的学生家长发展成首批客户。现在每周三场的亲子读书会,场场爆满不说,还带动了周边绘本馆、手作店的生意。

第三本存折是资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50-60岁群体人均存款达28.6万元。济南的餐饮老兵张建军正是用这笔"养老备用金",在社区开出首家老年营养餐厅。他创新的"三高人群定制餐"每天预定超200份,最近正准备开第三家分店。

破局关键:找准银发经济风口在杭州西溪湿地旁,我遇见了最震撼的创业案例。53岁的退休护士长陈芳,把护理经验转化为商机,创办的"银龄照护培训中心"每月输出专业护工150人。她的课程表里既有专业的翻身护理教学,也有针对居家场景的"十平米适老化改造"实操课。

更令人惊喜的是,陈芳团队开发的"智能药盒"刚获得天使投资。这个能语音提醒服药、自动关联子女手机的小设备,首批5000台预售三天就告罄。"我们比年轻人更懂老人需要什么",她展示着样品柜里二十多种适老化产品,眼角的笑纹里都是自信。

给后来者的三条锦囊在整理上百个案例后,我总结出三条实战建议:

一是轻资产启动北京退休会计李阿姨的社区代账服务,启动资金不到5000元。她用好财务专业背景,专门为小区里的小微商户服务,现在固定客户已有32家。

二是用好数字工具广州的退休导游王叔在抖音开播"轮椅游中国"系列,直播间常驻观众超5万。他告诉我,通过短视频接到的私人定制旅游订单,已排到明年三月。

三是组建银发联盟我在武汉见过最智慧的抱团案例。7位不同行业的退休人士组建"夕阳红创业合作社",从法律咨询到渠道推广各司其职,最近他们联名开发的老年健步鞋,在本地商场创下日销300双的纪录。

站在社区活动室的讲台上,我把这些鲜活的故事细细讲给刘老师听。看着她渐渐挺直的腰板,我知道又一颗创业火种被点燃了。亲爱的读者朋友,您抽屉里的人生存折,准备好翻开新篇章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257.html

“第二春:50 岁创业成功案例,银发经济大有可为” 的相关文章

陈鑫:养殖基围虾 成就创业梦

陈鑫:养殖基围虾 成就创业梦

很多人认为,基围虾一般在海水中养殖。如今,在五通桥区冠英镇,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陈鑫,带着深耕农业的情怀,历经3年实践与摸索,在70余亩的虾塘里成功养殖基围虾。营养丰富、肉质松软的“海货”鲜活地走进乐山市场,深受消费者追捧,效益也十分可观。旺季捕虾忙 味美销路畅“四川能产基围虾?”“吹牛哦?四川又没有...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又到一年螃蟹季,2020年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将于9月21日举行,这些天清水村蟹韵蟹业专业合作社的顾敏正忙着大闸蟹开捕前最后的准备,既要拓展销售渠道,还得兼顾监测大闸蟹长势,多次乘坐渔船前往养殖基地实地查看。看着眼前这片大闸蟹养殖基地,顾敏坦言创业路走得真不平坦。顾敏出生于1986年,是一个土生土...

“养鳝大王”刘红旗的黄鳝致富经

“养鳝大王”刘红旗的黄鳝致富经

在湖南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东洲乡春晓村,有一位黄鳝养殖大王刘红旗,6年来,他凭着对黄鳝的了解,通过不断摸索,发展网箱养殖黄鳝,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6月21日,笔者在西湖管理区春晓黄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力兵的陪同下,慕名拜访了这位“养鳝大王”。走进他的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网箱,交织成一片充...

王秀云:不忘乡情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王秀云:不忘乡情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向劳动者致敬她曾怀揣梦想、寻梦他乡,后来发现,最好还是故乡;她曾南下深圳打工、摆地摊,凭着一股子拼劲儿和勤劳致富的信念,开始返乡创业。一路走来,她经历过打工的辛酸,体验过创业的艰辛,尝试过失败的痛苦,最终铸就辉煌。她创办了众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云之绣手工作坊,她就是大峪乡老地村致富带头人、众乐农民专业...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返乡创业故事:立夏刚过,在长沙县安沙镇新华村越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目前大棚里的蔬菜逐渐成熟,再过40天,日产量可达1500公斤。”公司的主理人罗清元,一边介绍着,一边摘着黄瓜。罗清元(左)和周亚民(右)查看蔬菜苗情况今年53岁的罗清元是安沙本地人,之前一直从事...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大家好,我现在在北京顺义郊区的一个农场,离市区开车一个多小时。农场的名字叫「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今天我到这个农场来体验有机农业的发展。「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是两位博士做的,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相关的博士,非常了不起。他们现在统称为“掌柜的”,女主人叫石嫣,另一位叫程存旺,两位都是博士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