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大学生返乡创业养鸸鹋寿命10年,3年成熟卖蛋一枚180

2023-01-18创业故事29

野生动物驯养的历史,最早追溯到原始社会,被称为“六畜”的马、牛、羊、鸡、犬和猪最早,被人们驯化,成了人们食物来源之一,还有一种数量比较稀少,利润比较高的动物养殖深受市场欢迎,这种养殖被称为特种养殖,咱们今天要聊的是位大学生返乡创业养一种寿命长达10年的鸟类,身高150-185厘米,以擅长奔跑而著名,生长3年才能产蛋,一枚卖到180元,蛋壳表面墨绿色,你吃过这种蛋吗?

第一次见到墨绿色的蛋壳感到十分地新奇,这种鸟被称“鸸鹋”,是澳洲的特产,仅次于非洲鸵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大鸟,也被称为“澳洲鸵鸟”,一只市场价格卖到了15000元,产的蛋一枚180元,还有人把它当宠物养,100多斤的大块头却是一个黏人“宝宝”,一位大学生返乡创业养鸸鹋引来众人热议,他的梦想就是想让父母走出大山。

这位名叫李锦恒的大学生,家乡是贵州省黔西县东北区域的中坪镇龙家箐组,距离县城约有65公里,位于大山深处地势险要,森林耸立,2010年大学毕业的他,选择了一个工地,和一群工匠们干苦力赚钱,两年时间下来,他踏实肯干,有知识头脑灵活,深受老板信任,做起了工地负责人,一切顺风顺水,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赚到钱的李锦恒没有忘记老家的父母。

走出大山的李锦恒,深知交通便利对于家乡的重要性,他开着工地的挖掘机在未通公路的山梁上开辟了一条两米多宽的毛路,他也时常在想如何改变村子贫穷的面貌,家乡最大的优势在于环境优美污染少,山里农民想致富只有搞种植或养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一个新鲜且待开发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非常适合创业,这就是鸸鹋养殖,国内数量稀少,它不仅卖蛋当宠物,浑身都是宝,肉质比牛肉还好,身体的脂肪层能够提炼鸸鹋油,是入药和化妆品上等的原料。

李锦恒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打敢拼,想好后就从工地辞职,开始了农村创业的生涯,回到家他用水泥砖块建造了一个200平米的养殖基地,鸸鹋国内稀少,2014年他专门托朋友从澳洲引进了120只幼鸸鹋,花费了10多万元,李锦恒之所以敢一次投资10多万,除了勇气外,他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他说鸸鹋适应性广,抗病力强,饲草为主耐粗饲,繁殖力强,适用于集约化生产。

李锦恒算过一笔账,他的120只幼鸸鹋,按照20只公的,100只母,一年产蛋2000只,成年长到80-100斤,鸸鹋虽然好养但食量可不小,李锦恒光是饲料一天要喂养好几袋,约合人民币600-800元,其余草料大概在150斤,每天的投入900多元,生长周期缓慢,几乎三年时间才能下蛋销售赚钱。这也是李锦恒对于想养殖致富的朋友的一点忠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168.html

“大学生返乡创业养鸸鹋寿命10年,3年成熟卖蛋一枚180” 的相关文章

淘特驿站:快递小哥的创业经历

淘特驿站:快递小哥的创业经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避免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更多的挫折,更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也是很多人迷茫的地方。个人创业有几点前提:1. 投资成本不能太高;2. 风险性低;3. 行业有前景有市场,且适合新人小白,上手快,稳定性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创业故事:小王之前是一名快...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山西大学成功入选,这是该校继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以来,在创新创业领域又一国家级层面的突破。山西大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们提升了哪些能力?11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听部分山大学子讲述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故事。太原美...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出台实施各种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今年27岁的张霄霆,与同学刘大楷、金鑫于2021年11月共同创办玉溪宁沣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华宁县农业优势,结合发展迅速的电商产业,将地方农副产品包装销售作为公司的主要经...

95后小伙回老家创业 追梦5年终成”鹦鹉大王”

95后小伙回老家创业 追梦5年终成”鹦鹉大王”

苗伟男是一名95后,2017年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回到宿迁老家创办了鹦鹉驯养繁殖场。如今,苗伟男靠养鹦鹉年销售额破千万元,还带动当地养殖户走上致富路。大二创业,是校园有名的"苗老板"宿迁市湖滨新区金翎羽鹦鹉驯养繁殖场负责人苗伟男向记者介绍起两只“爱宠”:这个是玄凤鹦鹉,它主要产自于澳大利亚,...

大学毕业回乡“种地”十载 考研是为“更好地种地”

大学毕业回乡“种地”十载 考研是为“更好地种地”

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回乡“种地”,发展有机桃种植和景观苗木培育,即墨区金口镇“新农人”王晨旭当一干就是10年。2021年,王晨旭身份完成转变,从一名“种地的”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奔波于学校和农场之间,他希望,学成之后回到农场,做现代化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带领更多“新农人”扎根农村。大学毕...

68岁蔡满坡大棚里种无花果 创业梦想开了花

68岁蔡满坡大棚里种无花果 创业梦想开了花

出去打工,年纪大了工作难找;在家闲着,没了收入生活困难。60岁以后,源汇区大刘镇蔡庄村农民蔡满坡,处境变得尴尬起来。今年2月,在驻蔡庄村第一书记赵学军的鼓励和帮助下,68岁的他开始在大棚里种植无花果:不仅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多年梦想,还成了村里勤劳致富的榜样。蔡满坡培育的矮化无花果树。六旬老农 痴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