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0后的致富经!99年大学生和他的百亩樱桃林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2

2019年21岁的杨钧翔大学毕业时决定回家种地,这个决定让种了半辈子樱桃树的父母曾一时难以接受。但杨钧翔用了两年的时间将家里的20亩樱桃地扩大到100亩,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他的创业选择和野心。

16岁萌生想法,21岁着手实施

烟台福山区多山地,家家多以种果树为生。杨钧翔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张格庄镇是“中国大樱桃第一镇”,从姥爷那一辈就种樱桃,后来妈妈接管了果园,可以说自己从小是在樱桃地里长大的。在杨钧翔印象里,父母经常往果园里跑,起早贪黑就是为了有个好收成,那时候家里只有5亩地,规模小,产量少,质量参差不齐,每到樱桃上市的时候都要等着市场上的收购员来挑拣,价格经常被打压。父母的辛苦杨钧翔都看在眼里,当时16岁的杨钧翔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这么辛苦种植的樱桃,价格可不可以由我们说了算”。带着这个想法,毕业后的杨钧翔决定回村大干一场。

为了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化种植,毕业后的杨钧翔第一件事就是扩大流转土地。杨钧翔将村里荒废的两个山头用时一个月的时间翻新了一遍,包括输电、输水还有硬化路面。杨钧翔边学边实践,少年的热血和坚持,为这份耕种增添了更多的养料。“今年是这片山头19年开垦以来第一次见到果实,农业是一个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虽然辛苦,但脚踏实地耕耘让我感到踏实。”杨钧翔看着今年刚结果的樱桃树十分感慨,他告诉记者,这片土地是他放手大干最坚实的后盾。

潜心研究种植,把好品质关

见到杨钧翔时正值正午,他的脸庞被晒得有些黝黑,一家三口穿着统一定制的“福钧翔”的T恤衫正忙着装箱发货。杨钧翔告诉记者,目前自己主要做供货链,接单之后为了保证发货新鲜,经常凌晨4点就开始上山采摘。

杨钧翔在“樱桃厂房”内

经营100亩果园表面看起来风光,背后付出的体力和脑力的辛苦只有种田人才知道。“我之前不了解种植,只知道浇水、施肥,接管果园之后才知道一整年都要忙于管理,我也开始和父母一样天天往果园里跑。”杨钧翔表示,樱桃一年只有一季,一季只有一个月,忙完这一个月就要开始为来年做准备了,修剪果树、捡树枝、浇水、施肥、检测糖分等等每一步都影响樱桃的口感和质量,人得跟着时节走一点都不能马虎。除了和父母学习培育技术之外,杨钧翔还积极参加“樱商大会”等活动,和全国各地的樱桃种植户学习技术,引进新品种研究种植。合作社的墙上挂满了杨钧翔参加活动的合照和比赛赢得的奖牌。农忙时节杨钧翔还会联合镇上其他合作社的青年们统一协商管理樱桃种植,实现了产量高、效益好的标准化生产。

脚步不停,希望能够打造家乡的樱桃品牌

创业3年,杨钧翔的认真和努力向父母证明了当初的决定不是一时兴起。父亲告诉记者,其实不管杨钧翔想要做什么,只要他能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努力进取,家里都会无条件支持他。

目前,樱桃种植方面已步入正轨,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杨钧翔去年便与其他合作社合作,通过电商平台扩大了当地樱桃的销售渠道。今年上半年杨钧翔也开始物色厂房选址,想和其他合作社的前辈学习机械化生产,正式进入电商行业,实现产、销一体。父母种了半辈子樱桃,想让父母见证更多人吃到自己种的大樱桃,也希望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带领更多父老乡亲尝试新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让更多人了解到烟台张格庄大樱桃独特的口感,打响“烟台大樱桃”这张物产名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57.html

“90后的致富经!99年大学生和他的百亩樱桃林” 的相关文章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暮春时节,红塔区春和街道云南蓝哥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成熟上市。基地里,成熟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在果园的各个角落忙着采摘。正和工人一起采摘蓝莓的李丽琼说:“蓝莓种植讲求精耕细作,一年到头,我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蓝莓种植上了,只为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去安全、健康的果实。”坚持下去,只为心中的田园梦李丽琼...

二十大代表李敏:90后独臂女孩带领数百村民触“网”致富

二十大代表李敏:90后独臂女孩带领数百村民触“网”致富

创业故事:2012年,时年22岁、刚刚毕业的沭阳姑娘李敏或许很难想象,十年后的自己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带着双荡村全体村民的期盼和嘱托,走进人民大会堂。十年间,这个曾经对未来一筹莫展的独臂女孩,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努力,在人生的新旅程中绽放出了绚丽之花。这十年,通过电商自主创业,她不仅开辟了个人新生活,...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创业故事:六月,熏风悄然漫过初夏的河堤,笼罩在雨山之中的土家腊味生产厂房,如海市蜃楼般迷迷蒙蒙。在厂房里,工人们忙着腌制、熏制腊肉、腊肠、腊火腿,柴火噼里啪啦,肉制品不时的散发出阵阵香味。“要赶紧把这批腊肉炕好,节日前后下订单的客户比较多。”刚从贵阳回来的龙久宏,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查看腊肉熏制情况...

赵丽梅:为甜蜜事业打拼 带动200多位蜂农致富

赵丽梅:为甜蜜事业打拼 带动200多位蜂农致富

姓名:赵丽梅居住小镇:平谷区峪口镇工作内容:2014年辞去北京市里的稳定工作,带着全家回到了老公的家乡平谷区峪口镇创业,开启了自己的甜蜜事业路。蜂蜜丰收的时节里,赵丽梅展示刚做好的蜂蜜。39岁的赵丽梅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城区上班,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平谷区养蜂协会前任会长聊起养蜂的故事。斟酌...

济阳创业小伙骆科学:放弃高薪工作,用科技种植带动乡亲致富

济阳创业小伙骆科学:放弃高薪工作,用科技种植带动乡亲致富

“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新品,别看他只是一盆小小的种植杯,里面还有很多‘大学问’呢!”来自济阳区创业小伙骆科学表示。骆科学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了自己擅长的芯片研发工作,后来,在一次回家探亲中,他发现乡邻们还在因为种植技术等因素导致减产甚至绝产而犯难而感到无奈,尽管在外面打拼多年,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这片土...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从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到成为非遗传承人、发展农村电商,再到开发乡村旅游、创办小微企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坚持、专业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通过入乡、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