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从流水线工人 到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03

初次见到刘宽波,看起来很年轻,说话有些吞吐,有些不善言辞。正是眼前这个普通的山间小伙,十几年来弓起腰在关庙镇黄岭村的山上默默耕耘着。从工厂流水线工人到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这个山间小伙做的远比他说的多。

1977年,刘宽波出生在汉滨区关庙镇黄岭村,父辈都是农民出身,刘宽波自小就在农村长大,随后大学去了西安就读。原本准备靠读书走出大山的他,却因父亲去世不得不辍学回家。为了挑起家中的大梁,刘宽波远赴上海进厂打工,一呆就是8年,刘宽波也从一名流水线工人升为代班负责人。

有了稳定的收入,可刘宽波心里却念着家的方向。“总是在外面漂,也不是办法,厂里竞争压力也大,随着年龄的成长,我的优势会越来越小。”思前想后,刘宽波选择回到家乡,准备干一番成就。几经辗转,刘宽波种起了黄姜。“当时种种植了30来亩的黄姜,也是属于中药材,做了几年,后来因为环保要求,化工企业基本都关闭了,所以销路都没了。”刘宽波回忆道。

首次创业遭受失败,这让刘宽波备受打击,最重要的是家里人也对他回村创业有着不同的看法。刘宽波讲:“毕竟当时还算年轻,出去随便找个稳定的工作,都比在村子里呆着要长远。”

失败后不甘心的刘宽波选择另辟蹊径,这一次他选择深入多地考察调研,并结合黄岭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规划,最终选择发展金银花产业。2019年,刘宽波先试种了2亩的金银花,成果还算可观。他讲道:“金银花的种植,六成以上的工作都是在管理上,每年采摘期只有20天,一旦开花了,价值就会大大降低,之后要时常进行修剪、打药、除草。”

经过近两年的培育,园区初具规模,目前已种植有60余亩的金银花。“今年产量还可以,感觉更有信心发展下去了,打算慢慢再扩展到120亩,同时把技术、种苗、管理方面的成果教给村民,带动大家一起种。”刘宽波讲。

据黄岭村村支书黄保永介绍,刘宽波回到家乡后这几年,一直没有停下过,一直默默的摸索产业发展道路。黄保永讲:“最开始搞黄姜,发展了上百亩,到最后没人要卖他出去,他又开始搞金银花,从流转土地开始,我是看他一点点发展到现在的。”

在黄保永眼里,刘宽波年轻实干,不善言辞的背后也有着一副打拼精神,同时这两年,刘宽波还负责村上14户脱贫户的包抓工作。

“现在政策很好,政府对我们村上的发展十分关心,主要就是以中药材为主,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村民能像刘宽波一样,借助机会能把自己的事业发展起来。”黄保永讲。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57.html

“从流水线工人 到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的相关文章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10月22日上午,付红星带领村民开着新型红薯收获机挖地里的最后一批红薯,他们要赶在霜降前后把这批红薯放进地窖里储藏起来,然后通过互联网批发销售,不久这批红薯就会出现在各地的菜场。“这是我今年引进的新品种,种植成功!”22日上午,付红星发来一组挖薯机挖红薯的视频。松...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乡下种地的清华女博士,她可能是最会种地的女博士。作为清华毕业的博士后,她出国留学,见识了国外的繁华,依然选择回到祖国,扎根农村创业,成为了农民眼中“脑子有病的城里人”。她运用学到的知识,依靠种地实现了年收入超过800万。让人意外的是,在上大学之前,她都没去过农村。从没去过农村的城里人,到依靠种地年收...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打开拍照模式,伸缩镜头“探出头来”,咔嚓一下......这一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动作,却让手机真正实现全面屏。在这背后,离不开一款内孔1毫米特微型轴承的助力。安徽孺子牛轴承负责人华黎明查看公司生产的轴承。专注研发 练就细分领域唯一“当时国内外多家知名的轴承厂家都参与了,由于客户技术要求不断升级,我们团队...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每年结果让他开心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每年结果让他开心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小时候,父母经常教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所以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农村,远离面对黄土、背对天空的生活。但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但发现原来的分配单位,分房都没有了。无论是在国企、外企还是民营企业工作,...

大学生创业者“约会”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者“约会”互联网

彭少强,1987年出生,2011年创建51乐返网,一家淘宝购物返利网站,那时他还是一名大三学生,他用借来的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150元买了个域名,200元买了个程序……就这样公司成立了。公司成立第一个月就实现盈利,月入8000元。看似顺利的创业之路,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彭少强说:“我有一颗不...

从创业到走向人生巅峰的马云,为何会被官媒三次点名?

从创业到走向人生巅峰的马云,为何会被官媒三次点名?

人民日报是国家最重要的官方媒体,是政府的发声筒,有很强的正视听、判黑白、舆论导向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或者一类现象被人民日报公开的点评之后,基本上,就说明这个人出了大事了。要么做了大好事,要么绝对就是做了大错事,从2019年以来,人民日报已经三次提到了马云,到底马云做了什么事情,人民日报又是怎样点评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