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海归”硕士回乡创业 带回了流落海外的“土特产”

2023-01-18创业故事29

你听说过奇异莓吗?尺寸比拇指大不了多少,褪去“毛茸茸的外衣”后,通体光滑诱人,轻轻咬一口,便会出汁水,酸甜可口。

奇异莓,是范晋铭的“宝贝”。九年前,他从国外归来,放弃外企优厚的职位和薪水,一头扎进了雨城的山村,种起了奇异莓。经过多年发展,他和团队开发的新兴水果品种“奇异莓”(学名为软枣猕猴桃)获得6项植物新品种权和多项研发专利,在全国发展种植基地超过10个,面积达3000亩。

在奇异莓的世界里,范晋铭“种”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范晋铭

放弃国外优厚待遇 他决定返乡种植奇异莓

范晋铭身上带着很多光环。1988出生的他是云南昆明人,本科就读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学习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生又在瑞典隆德大学深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材生。毕业后,范晋铭在德国做农产品咨询工作,主要研究小浆果项目。

2012年,在德国工作期间,范晋铭在机缘巧合中了解到了奇异莓。“奇异莓是一个源自中国的品种,东北、云贵川以及湖南、湖北等地的山地、丘陵地区都可以见到野生的奇异莓,后来被外国人种植后风靡欧美,而且价格昂贵。”

“那时候,国内的精品超市有销售奇异莓,进口自新西兰,每斤售价200元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贵族水果。”经过市场调查,范晋铭发现进口奇异莓价格很高,再加上市场管控,只在一线城市少量供应。在国内,奇异莓几乎处在市场空白期。

“明明是中国本土原生品种,为什么不能做自主品牌的国货呢?”范晋铭萌生了试种的念头。2012年,国内创业大潮兴起,这激起了范晋铭归国创业的热情。于是,他便与有相同想法的友人一起回国创业。

九年探索 他踏上了坎坷种植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放到水果界也不例外。”对农产品有丰富研究的范晋铭知道,不同区域产出的相同水果,口感和品质不尽相同,而这其中的“水”和“土”便是种植奇异莓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经过实地查看,以及对土壤、水质等化验检测,最后,范晋铭和团队同事把种植基地定在了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2013年,范晋铭建设了最初的60亩基地。15个奇异莓品种、一共700多株小苗……他开始正式种植从欧洲引进来的奇异莓树苗。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范晋铭在村里租了个农家院住了下来,开始进行引种。翻地、施肥,不管大事小情,全都自己动手,当起了地道的农民。

“刚开始,还只是处在论证阶段,没有大规模的尝试,所以没有投入太多的人手,只有我和生产队队长两个人守着十几亩的试验田。”范晋铭回忆道,他们一般不会在白天浇水,怕太阳太大,幼苗受不了。于是,两个人在十几亩地里,拖着水管一行一行的手动操作,要劳作接近5-6个小时,浇完水,已经到了半夜。

不幸的是,正当种植培育进行地如火如荼之时,天灾降临。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地震,导致办公地毁坏。8月18日,突然爆发的洪水,将基地浸泡了约10个小时,才逐渐退去,“当时果苗刚长起来,我们都担心辛苦的劳动成果打了‘水漂’。”洪水退去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范晋铭和团队赶紧开始了抢救工作,给田地松土,喷洒消毒水、杀菌剂,最后树苗又长出了新叶,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下。

奇异莓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2014年,距离第一批小苗刚种下去还不到一年,范晋铭又和股东一起出资、投入700多万元,扩大了350亩的基地面积。除了奇异莓,他们还增种了草莓、树莓和蓝莓等。

2016年,奇异莓开始挂果。然而,果子无论形态还是味道,都非常不好。“花费了太多精力和心血,我们不会轻易放弃。”范晋铭坚持投入,国内国外四处学习调研,不断进行技术优化,终于在2019年开始大规模投产,产出50多吨,销售额达到了600多万元。

如今,基地种植了绿迷一号、红迷一号和紫迷一号3个自有专利品种,分别是绿皮绿肉、红皮绿肉和红皮红肉,口感也各有不同,平均糖度在18以上。

致富不忘相邻 小小果子助农增收

目前,范晋铭成立的公司在雅安的自有种植规模为400亩,带动农户种植700多亩。其他几个联合种植基地主要位于南方的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和浙江等省份,共计种植面积1700余亩。

承包土地让当地乡亲有了额外的收入。范晋铭介绍道,基地会招聘多名当地农户作为田园管护。同时,有意向种植奇异莓的农户,基地工作人员会提供技术指导。农户种植的奇异莓,达到相应标准后,基地就会回购这些产品,这样也能帮助农户解决种植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每年到了授粉季节,基地还要聘请临时工人。“村民来这里打短工,每年也能挣4000元左右。”

如今,每逢结果期,在上里镇杨家圷的益诺仕奇异莓种植基地里,都能看到工人们进行奇异莓的挑选、分装……四处是忙碌的身影。

从偶然间的“相遇”,到幼苗扎进土里,范晋铭和奇异莓结下了不解之缘。培育一颗奇异莓树苗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开花结果,而他花了九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范晋铭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谈及以后的发展,范晋铭表示,做农业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将不断完善和拓展供应链,延长供应时间,扩大产能,会继续优化技术,做好品质,争取为国内奇异莓种植研究提供更多实践支撑。“我希望能让这一颗小小的奇异莓,在原本属于它的土地上,被更多人喜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09.html

““海归”硕士回乡创业 带回了流落海外的“土特产”” 的相关文章

女大学生刘玉红创业跨境电商逆势飞扬

女大学生刘玉红创业跨境电商逆势飞扬

衡阳市,蒸湘区政府领导到“荣鑫达”公司调研大学生创业工作。2022年10月9日下午,在衡阳市蒸湘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湖南荣鑫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红在电脑上给我们看了一条来自美国的邮件,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您是我们准备支付首期预付款的公司,合同在走流程,我会随时通知您。祝您快乐!刘玉红和伙伴研判...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出台实施各种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今年27岁的张霄霆,与同学刘大楷、金鑫于2021年11月共同创办玉溪宁沣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华宁县农业优势,结合发展迅速的电商产业,将地方农副产品包装销售作为公司的主要经...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寻访者”队伍前往厦门市翔安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当地的农业创业者,了解他的创业历程,探寻农业创业的路径。“我也是第一次搞这个。”作为种植树葡萄的领头人黄国文先生说,“当初提起做这个的时候,农民大多数在观望。因为我是村书记嘛,所以就想说当个领头人。”黄先生笑说,当时大家都还在...

规模化种植芭蕉第一人,桂林小伙带领村民致富

规模化种植芭蕉第一人,桂林小伙带领村民致富

在桂林的乡村房前屋后偶尔能看到芭蕉树,但是规模种植芭蕉却没有。阳朔普益乡留公村的村民黎新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村里种起了西贡蕉,还带领村民连片种植一起发家致富。从做香蕉生意到引进芭蕉种植黎新发1988年出生,34岁,记者在芭蕉地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打药水。只见他个子不高,身材有些瘦小,鼻梁上还架...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林振烔,一个善于分析市场行情的人。创业两年,他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步步打开销售市场,更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但就在两年前,林振烔还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就是林振烔的老家。1993年出生的他,从小热爱摄影,不少摄影作品还获得了市里的奖项。照理说,林振烔将来多半是会走上艺术这...

博士养虾研究出“独家秘方” 高温下的创业故事

博士养虾研究出“独家秘方” 高温下的创业故事

顶着烈日,在池塘边走上好几个小时,测水质、投饲料、查食台、看虾情,这是钟国防的养虾生活写照。当记者把媒体浓墨重彩描述他艰辛创业经历的网页点击给他看时,他觉得很忐忑,“哎呀,养虾就是这样的,实在说不上什么特别。”今年是这位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养虾的第三个年头,他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养殖生活已经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