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海归”硕士回乡创业 带回了流落海外的“土特产”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0

你听说过奇异莓吗?尺寸比拇指大不了多少,褪去“毛茸茸的外衣”后,通体光滑诱人,轻轻咬一口,便会出汁水,酸甜可口。

奇异莓,是范晋铭的“宝贝”。九年前,他从国外归来,放弃外企优厚的职位和薪水,一头扎进了雨城的山村,种起了奇异莓。经过多年发展,他和团队开发的新兴水果品种“奇异莓”(学名为软枣猕猴桃)获得6项植物新品种权和多项研发专利,在全国发展种植基地超过10个,面积达3000亩。

在奇异莓的世界里,范晋铭“种”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范晋铭

放弃国外优厚待遇 他决定返乡种植奇异莓

范晋铭身上带着很多光环。1988出生的他是云南昆明人,本科就读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学习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生又在瑞典隆德大学深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材生。毕业后,范晋铭在德国做农产品咨询工作,主要研究小浆果项目。

2012年,在德国工作期间,范晋铭在机缘巧合中了解到了奇异莓。“奇异莓是一个源自中国的品种,东北、云贵川以及湖南、湖北等地的山地、丘陵地区都可以见到野生的奇异莓,后来被外国人种植后风靡欧美,而且价格昂贵。”

“那时候,国内的精品超市有销售奇异莓,进口自新西兰,每斤售价200元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贵族水果。”经过市场调查,范晋铭发现进口奇异莓价格很高,再加上市场管控,只在一线城市少量供应。在国内,奇异莓几乎处在市场空白期。

“明明是中国本土原生品种,为什么不能做自主品牌的国货呢?”范晋铭萌生了试种的念头。2012年,国内创业大潮兴起,这激起了范晋铭归国创业的热情。于是,他便与有相同想法的友人一起回国创业。

九年探索 他踏上了坎坷种植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放到水果界也不例外。”对农产品有丰富研究的范晋铭知道,不同区域产出的相同水果,口感和品质不尽相同,而这其中的“水”和“土”便是种植奇异莓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经过实地查看,以及对土壤、水质等化验检测,最后,范晋铭和团队同事把种植基地定在了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2013年,范晋铭建设了最初的60亩基地。15个奇异莓品种、一共700多株小苗……他开始正式种植从欧洲引进来的奇异莓树苗。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范晋铭在村里租了个农家院住了下来,开始进行引种。翻地、施肥,不管大事小情,全都自己动手,当起了地道的农民。

“刚开始,还只是处在论证阶段,没有大规模的尝试,所以没有投入太多的人手,只有我和生产队队长两个人守着十几亩的试验田。”范晋铭回忆道,他们一般不会在白天浇水,怕太阳太大,幼苗受不了。于是,两个人在十几亩地里,拖着水管一行一行的手动操作,要劳作接近5-6个小时,浇完水,已经到了半夜。

不幸的是,正当种植培育进行地如火如荼之时,天灾降临。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地震,导致办公地毁坏。8月18日,突然爆发的洪水,将基地浸泡了约10个小时,才逐渐退去,“当时果苗刚长起来,我们都担心辛苦的劳动成果打了‘水漂’。”洪水退去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范晋铭和团队赶紧开始了抢救工作,给田地松土,喷洒消毒水、杀菌剂,最后树苗又长出了新叶,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下。

奇异莓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2014年,距离第一批小苗刚种下去还不到一年,范晋铭又和股东一起出资、投入700多万元,扩大了350亩的基地面积。除了奇异莓,他们还增种了草莓、树莓和蓝莓等。

2016年,奇异莓开始挂果。然而,果子无论形态还是味道,都非常不好。“花费了太多精力和心血,我们不会轻易放弃。”范晋铭坚持投入,国内国外四处学习调研,不断进行技术优化,终于在2019年开始大规模投产,产出50多吨,销售额达到了600多万元。

如今,基地种植了绿迷一号、红迷一号和紫迷一号3个自有专利品种,分别是绿皮绿肉、红皮绿肉和红皮红肉,口感也各有不同,平均糖度在18以上。

致富不忘相邻 小小果子助农增收

目前,范晋铭成立的公司在雅安的自有种植规模为400亩,带动农户种植700多亩。其他几个联合种植基地主要位于南方的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和浙江等省份,共计种植面积1700余亩。

承包土地让当地乡亲有了额外的收入。范晋铭介绍道,基地会招聘多名当地农户作为田园管护。同时,有意向种植奇异莓的农户,基地工作人员会提供技术指导。农户种植的奇异莓,达到相应标准后,基地就会回购这些产品,这样也能帮助农户解决种植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每年到了授粉季节,基地还要聘请临时工人。“村民来这里打短工,每年也能挣4000元左右。”

如今,每逢结果期,在上里镇杨家圷的益诺仕奇异莓种植基地里,都能看到工人们进行奇异莓的挑选、分装……四处是忙碌的身影。

从偶然间的“相遇”,到幼苗扎进土里,范晋铭和奇异莓结下了不解之缘。培育一颗奇异莓树苗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开花结果,而他花了九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范晋铭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谈及以后的发展,范晋铭表示,做农业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将不断完善和拓展供应链,延长供应时间,扩大产能,会继续优化技术,做好品质,争取为国内奇异莓种植研究提供更多实践支撑。“我希望能让这一颗小小的奇异莓,在原本属于它的土地上,被更多人喜爱。”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09.html

““海归”硕士回乡创业 带回了流落海外的“土特产”” 的相关文章

涂宇果:创业需要勇当先行者

涂宇果:创业需要勇当先行者

名人创业故事: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涂宇果,那可能是“折腾”。对于爱折腾的涂宇果来说,创业要趁早。大学时,涂宇果就和华西医院创立“小心肝”慢性病管理品牌,因此获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创新创业一等奖。但获奖后,该项目却因各方对品牌发展理念未能达成一致而解散。项目虽未成功,但却让涂宇果认识到,选择一个好项...

王秀云:不忘乡情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王秀云:不忘乡情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向劳动者致敬她曾怀揣梦想、寻梦他乡,后来发现,最好还是故乡;她曾南下深圳打工、摆地摊,凭着一股子拼劲儿和勤劳致富的信念,开始返乡创业。一路走来,她经历过打工的辛酸,体验过创业的艰辛,尝试过失败的痛苦,最终铸就辉煌。她创办了众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云之绣手工作坊,她就是大峪乡老地村致富带头人、众乐农民专业...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作者 程景伟 梁启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农村创业,成为助推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90后”赵威平夫妇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1岁的赵威平是广东韶关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人。大学毕业后,夫妇二人原本在广州从事电商行业。2017年,两人...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作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武阳春雨形似松针丝雨,带有淡淡花香,味甜醇甘鲜,得到了消费者的口碑和市场认可。这背后,是一名政协委员30多年来带领6万茶农奔共富的故事。委员名片祝凌平,金华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批中国制茶大师,浙江工匠,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武义绿茶非遗传...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初见张华,乍一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叔,衣着简朴,皮肤黝黑,憨厚敦实。然而和他聊起来,才发现他幽默诙谐、风趣机智,几句话就把人逗乐了,脑子里的创意点子像爆豆子,隔一会就蹦出一个,要不这山上480多亩的血橙也卖不了这么快。张华在血橙基地走在果园里,记者想为张华拍张照,最好是站在果实累累的血橙树旁边...

张成:从门外汉到致富带头人 做时代高素质的新农人

张成:从门外汉到致富带头人 做时代高素质的新农人

深秋的黄昏,在泗县长沟镇邵庄村,脱下军装已经9年的村民张成在大棚里正忙活。见有人过来,赶忙放下手头活,趁天黑前带我们转了几个棚子。“今年茄子的长势尤其好,看这个头儿,春节前可以上市;茄子已经开始授粉,元旦前采摘没问题……”听着张成的介绍,活脱脱一位蔬菜专家,但9年前,对于大棚蔬菜种植,他却是一脸茫然...